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才管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326例护士作为对照组,仅实施传统的人资管理,以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332例护士作为研究组,实施护理人才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满意率及离职转岗率。结果研究组护士对工作的总满意率为88.25%(293/332),对照组护士对工作的总满意率为75.46%(246/326),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护士离职转岗率为6.63%(22/332),对照组护士离职转岗率为14.11%(46/326),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护理人才管理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率,降低离职转岗率,在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人才分层管理 护士 工作满意度 离职转岗率
  • 简介:随着国外饭店集团国际品牌的入驻和本土酒店品牌持续崛起,我国酒店行业进一步细分,互联网+酒店、非标住宿、特色小镇酒店新业态逐渐成为常态,酒店行业人才不仅需求量大,而且专业程度也要求更高。与此同时,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生源渠道多样化等新问题,高职酒店专业仁爱培养和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矛盾剧烈。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生源现状和酒店行业细分情况,提出针对不同业态酒店的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分方向分层培养将高职酒店人才培养更深入更具体地与行业需求密切结合。

  • 标签: 高职 酒店管理 分层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杆管理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基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区间,以10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时间段进行分组,2020年1月-2020年6月进行常规管理(对比组,50名),2020年7月-2020年12月应用标杆管理(研究组,50名),比较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标杆管理的50例研究组,护理质量各评价指标得分均较实施常规管理的50例对比组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2.00%对比组9.00%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9.00%较对比组90.00%更高(P<0.05)。结论: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应用标杆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效果及可行性均较为可观,因此,标杆管理可作为推荐在护理人才培养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人才 分层培养 标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作者总结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围绕人才培养、评价及考核3个关键环节,从提高人才培育起点、建立人才培养体系、自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树立新"四唯"评价标尺、建立人才类评价机制等方面,系统构建人才分型涵育体系并组织实施的实践。自2016年实施以来,分析了人才分型涵育体系在人才评价标准革新、学科梯队建设、部门间沟通协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从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大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力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分层分型人才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 标签: 卫生人力 人才培养 人才评价 人才考核 分层分型
  • 简介: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真正建立人才类评价机制,并非一两个文件就可以做到,需要人事、学术、资源调配等多方面的配合,也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改革。在国家层面,要制定宏观指导政策,规范各种人才计划的评审。其次,还要简政放权,把人才的培养、评价与各个单位的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国家在宏观上可以做一些管理,比如学科、编制、政策调控等,但在具体实施细节上,要把人才评价落到实处。

  • 标签: 分类评价 高校人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 宏观指导 资源调配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社会持有的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时,依旧在培养规划、课程设定、实践教学等方面存有缺陷,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基于社会需求针对护理专业人才开展分类培训,可以有效满足社会对护士产生的多元化需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尝试分析当前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产生的需求,基于此归纳出当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有的问题,并从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案规划、实践教学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护理专业人才的分类培养策略。

  • 标签: 护理专业 人才分类培养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而且也能提升服务的质量。因此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开展了人才管理,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可有效促进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基于此,本文以电网企业为例,首先分析人才管理的作用,然后探究人才管理的路径,希望可以借此给人才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电网企业 人才分类 管理
  • 简介:摘要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事业单位和国家行政机构一样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的角色,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我国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我国事业单位对人才采取分类培养的方式,改革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人才培养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培养人才的方式,为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事业单位 人才分类培养 改革
  • 简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语言服务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下的翻译技术发展迅猛,智能与语言服务的结合发展孕育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快速增长的语言服务需求使得原来单一的高层次的翻译人才培养转型为复合型的多层次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因此,摸索一套基于国家语言服务能力评估标准体系的教学与行业用人机制迫在眉睫。

  • 标签: 语言服务人才 国家语言服务能力与评估体系 分层培养 大数据时代
  • 简介:在深入分析人才类及其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培训要求进行了界定,在研究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 标签: 人才分类 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模式
  • 简介: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各行各业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企业中专家人才属于精英群体,对专家人才开展合理化的培训以及更新培训模式对于专家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的意义。而将大数据画像技术这一核心技术运用到专家人才分类课程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文通过积极探索现有的专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在大数据画像视角下专家人才分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最终可以为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专家人才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促使企业得到健康的发展与进步。

  • 标签: 大数据画像 专家人才 分层分类课程体系 建设
  • 简介:摘要旨在探讨人才管理在医院中的作用;方法分析举例说明不同人才能级所发挥的不同作用;结果不同能级在人才所发挥的作用不同;结论量才使用不同能级人才可在医院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人才 培养 医院 发展
  • 简介:近日,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面向科技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企业、基层一线、青年人才等,从人才类、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规范性、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各领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 标签: 人才分类 陕西省 评价改革 人才评价机制 人民政府办公厅 政策
  • 简介:摘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实践定向,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定位,选择“721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分类分层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工程人才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定位 实践能力
  • 简介:摘要:要促进我国文创事业的发展,各高效陶艺专业就应该依托当地企业,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通过实践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在产学结合的方式下,不断成长为高端复合型陶艺人才,突出学校的办学水平。

  • 标签: 产学结合 陶艺 复合型人才 培养 分析
  • 简介:摘要:高职院校建设新型的教师人才类评价制度对于激励引导教师发展、调动教师创新积极性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才类评价机制也是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也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内涵。但在现阶段,人才类评价机制改革进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是“破五维”不够彻底、某些指标量化不够具体等,本文在分析现行人才评价制度短板的基础上,总结制约人才类评价机制改革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对人才评价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 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北三县成为外资企业投资集聚新高地,这对三河市的人才培养提出更大挑战。若要发挥人才的聚集效应,就要为人才搭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培养环境,科学合理的人才类评价标准就显得极为关键。精确衡量不同类型人才的评价标准,搭建科学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使不同类型人才各司其职,各展才能。

  • 标签: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人才培养 人才分类评价
  • 简介: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面向科技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企业、基层一线及青年人才等6个重点领域人才,从人才类、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规范性、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各领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通知》对6个重点领域人才进行分类评价,具体包括:分类评价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分类评价教育人才;分类评价医疗卫生人才;分类评价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分类评价企业、基层一线及青年人才

  • 标签: 人才分类 评价改革 人才评价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 分类评价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