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DRX光机对患者进行体位的分析,对诊断过程受X线体位是否正确和合理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方法取2010年5月~2013年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150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对于其中的误诊以及漏诊现象,经分析发现多因在进行X线时患者体位不合理或选择不当体位所致,部分病情较重病例或被其他类别X线征象所遮蔽。结论正确选择DRX线体位对于提高和优化X线诊断率来说是关键措施。

  • 标签: X 线投照 数字化X 光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改良体位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摄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使用飞利浦多功能DR摄影系统,对参与研究的32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三种肱骨侧位方法。传统DR体位图像与改良DR体位图像进行分析,对比受检者摆位完成时间,受检者独立完成容易度、舒适度,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结果改良体位容易度与舒适度均优于三种传统体位,P<0.05。改良体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和1h可拍摄受检者数量均优于三种传统体位,P<0.05。结论肱骨外科胫骨使用DR改良体位能获得较好的图像效果,其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较高,1h可拍摄受检者数量较多,患者使用该投体位的容易度和舒适度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DR 肱骨外科 颈骨折 投照体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X线体位在骨盆中对图像显示及诊断的价值及其临床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收取此段期间到院接受骨盆摄片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接受常规CT摄片以及改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过程中DRX线技术、传统X线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1年08月--2023年04月该院接收的77例高度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入院后均应用DRX线技术、传统X线技术给予检查诊断,参照病检结果,比较DRX线技术、传统X线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结果:DRX线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技术检出率(P<0.05)。参照病检结果,DRX线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高于传统X线技术(P<0.05)。结论:DRX线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较传统X线技术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DRX线投照技术 传统X线投照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新生儿肺炎的诊疗提供高质量的X线胸部影像照片。方法对109例新生儿肺炎X线胸部摄片方法进行改良后摄片。结果改良后109例新生儿肺部影像照片对比度良好,显示清晰,基本无伪影,新生儿肺炎早期X线片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欠清晰,逐渐发展为肺纹理表现模糊小点状或斑片状浸润影,如果再继续沿双肺纹理扩散,就融合成云片状,肺段不张或局部肺气肿经常同时存在,也表现为支气管充气征,心缘、膈面模糊等征象。结论通过对新生儿X线胸部摄片方法的改良,可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X线胸部影像照片,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报告,提高了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诊疗水平。

  • 标签: 改良胸部射片 新生儿肺炎 诊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RX线技术与传统X线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单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2019年11月~2021年6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组(n=48)行传统X线检查,研究组(n=48)行DRX检查。以患者CT诊断结果为准,分析DRX线技术、传统X线技术诊断效果。结果:(1)DRX线技术诊断所得中期、晚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均高于传统X线诊断,差异显著,P<0.05。(2)DRX线技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诊断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传统X线技术,差异显著,P<0.05。结论:DRX线技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优势优于传统X线技术,但就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仍存在应用局限,需联合其他诊断技术予以完善。

  • 标签: DRX 传统X线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X线胸部摄片的质量好坏是胸部X线诊断可靠保证,也是对X线摄工作的考核标准。笔者总结了我院三十年摄工作中的各种经验,较好地解决了摄胸部片的各种困难,提高了照片的质量。

  • 标签: 小儿胸部片 胸部后前位 中心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X线技术与传统X线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的异同。方法:2022.05至2023.05,选取7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目的。以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参照组:传统X线技术进行诊断。试验组:DRX线技术接种诊断。对各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影像学表现方面,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由DRX摄片未见显著的异常,但是有高密度灶、不规则的斑点状的表现。在疾病进展到中晚期的情况下,可见局部密度值提高,并且股骨头存在塌陷的表现。(2)未检出例数方面,试验组为1例,参照为8例,占比为2.70%、21.62%,两组检出率为97.29%、78.37%,试验组数值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X线技术而言,在股骨头坏死等类型疾病的诊断中,DRX线技术的诊断效能更高,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从而指导后续治疗的开展。

  • 标签: DRX线投照技术 传统X线投照技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胸骨方法,在X线的检查中,由于其密度低,又与脊柱、胸廓、心脏等在中重叠,很难摄出清晰的图像,历来是中一大技术难题.利用长时间、小千伏、小毫安、倾斜X线入射角度或透视点片两种方法是我们多年累计的经验,均得到满意结果·对胸骨外伤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临床35例胸骨方法,评价这种方法对胸骨的X线显示情况。结果正确地选择方法和条件,能较好的显示胸骨结构。讨论对缺少CT扫描机的基层单位,正确地掌握X线胸骨方法,

  • 标签: X线检查特点 胸部正位片 肋骨骨折
  • 简介:目的提高前胸第3~8肋骨骨折的显示,探讨切线位和展开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25例肋骨前端骨折难以显示的现象进行多方位展示,得出新方法经验。切线位采用仰卧位显示肋骨轴位,展开位采用俯卧位显示肋骨前端正位。两者联合观察。结果该组病例骨折显示十分清晰,表现为骨折线、断端移位、胸膜下血肿。其中切线位显示骨折断端的前后移位,展开位显示骨折线的宽度、断端的上下移位。所有病例均经过平片复查和(或)CT薄层扫描证实。结论新方法应用在显示第3~8肋骨前端的骨折,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肋骨 前端骨折 X线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DR技术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在我院骨科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DR技术和传统的X线,并结合诊断过程和最终结果,对比检出率。结果DR技术的特点是图像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动态范围广并能够后期处理;通过对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患者进行两种技术,其中DR技术诊断出292例,诊断率97.33%;传统X线技术诊断出249例,诊断率83.00%,DR技术诊断率高于传统X线技术诊断率。结论DR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功能多,易操作,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放射学科普及。

  • 标签: DR投照技术 特点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地探究颈椎张口位方法的改良措施等相关内容,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颈椎张口位检测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张口位方法,而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张口位改良方法,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检查精准性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针对小儿颈椎张口位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采取方法的改良措施,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检查效果,使检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在临床实践和检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有效采取方法的改良措施,使其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作用和价值,提升检查的精准性,以此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

  • 标签: 颈椎张口位 投照方法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临床运用时的图像特征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经X射线检查的9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相应标准下,统计三片率。结果统计三片率为甲级95.43%、乙级3.21%、废片1.32%。结论DR数字化影像技术操作简便、曝光时间短、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DR投照技术 图像特征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X线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肩部前后位、肩部应力位检测、肩部内旋位检测,其中肩部前后位、肩部应力位检测作为对照组,肩部前后位、肩部应力位、肩部内旋位检测作为观察组。结果两组间的Ⅰ、Ⅱ型肩锁关节脱位检出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肩锁关节脱位X线方法主要以肩部前后位、肩部内旋位为主,而内旋位照在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中的检出率更高。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X线投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技术在临床上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本院骨科进行股骨头坏死拍摄的244例患者,根据拍照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12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X线照射,观察组采用DR技术进行拍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照片的诊断率,并对拍照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照片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照片的确诊率;在成像过程中,观察组的照片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的照片质量。结论DR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成像技术的不足,提高照片的确诊率,能有效帮助医生进行下一步的诊疗工作。

  • 标签: DR投照技术 临床医学 影像学特征 X线照射 照片成像
  • 简介:X线摄影是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对胶片的感光作用来进行的,一张优质X线片,除了位置正确外,需要有标准的黑化度(密度),适当的对比度(反差),良好的清晰度,较高的解像力(分辨率)和微小的失真度。

  • 标签: 侧位投照法 胸腰段椎体 X线摄影 投照位置 光作用 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