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解读司汤达《红与黑》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要着重把握小说主题思想、主人公形象。认为司汤达以深邃的历史观照,为法国历史变革与发展做出文学性的刻画:首先,从法国19世纪初期宏阔的历史现实出发,展现复杂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其次,通过对当时黑暗势力做出典型塑造,寓意革命的必要。司汤达还通过对主人公于连悲剧性命运、矛盾性性格的成功塑造,达到鞭挞社会现实的目的。

  • 标签: 《红与黑》 批判现实主义 于连 司汤达
  • 简介:法律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法律理论领域中的概念形式主义与审判实践中的规则形式主义。法律现实主义提出了法律形式主义具有逻辑之谬、实践之弊、目标之虚三宗罪。法律形式主义在逻辑上不考虑概念适用的具体语境、错把三段论的形式逻辑当作逻辑的唯一模型、无法反应现实的法律实践;在实践中忽视先例原理的两面性、忽略法官裁决案件的实质理由、忽视审判结果的实质正义;在目标诉求上追求虚幻的唯一正解式的确定性。法律现实主义质疑法律形式主义有关法律确定性本质和范围的观点,并不反对法律实质上应该是确定的这一命题,他们诉诸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去发现现实法律确定性的源泉。

  • 标签: 法律形式主义 法律现实主义 确定性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现实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创构离不开两个重要人物——瞿秋白与毛泽东,他们在开拓、继承与发展中推进了新现实主义文论的形成,但因其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对真实性、浪漫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文论内容呈现明显差异。

  • 标签: 新现实主义 真实性 浪漫主义
  • 简介: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的小说《茶花女》是十九世纪世界文学的一枝奇葩。文章解读了小仲马该作的意义:其批判现实主义成就集中体现在对娼妓制度的批判、对被侮辱的女性的同情和讴歌以及对纯洁爱情的向往。

  • 标签: 茶花女 批判现实主义 道德 真实
  • 简介:村上春树是一位在“小资”头街之下的严肃的纯文学作家。在村上的多部文学作品中,他以冷静的视角将笔锋指向人类社会种种深刻的问题,也封许多日本人讳莫如深的二战历史进行了批判和剖析。特殊时代背景下对人性淋漓尽致的揭示,伴随现代文明产生的种种深刻问题,战争带给人类的创伤常常是村上文学中的重要话题。

  • 标签: 小资作家 时代背景 批判现实主义
  • 简介:面对9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潮流,有人称之为“现实主义新的冲击波”,又有说是“现实主义大潮再起”,还有人称为“90年代新现实主义”,不一而足,莫衷一是。实际上,当我们放开眼界,将这股现实主义潮流放在历史的长河与世界的范围内去厘定它,那么,可以看出,它带有明显的“后”学特征。所谓“后现实主义”一词,或许能比较准确地概括当下的现实主义创作。

  • 标签: 传统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小说 新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创作 个人化 冲击波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1
  • 简介:摘要:《高老头》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包含着作者对现实深刻的讽刺,其中包含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即只有金钱才是亲、自私的病态社会,自私冷酷的野心家代表。作品主人公高老头运用近乎疯狂的父爱,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女儿,使得他们沦落为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牺牲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父爱”悲剧的原因,对《高老头》所表现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进行阐述。

  • 标签: 《高老头》 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父爱
  • 简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代表之作,J.K.罗琳也凭借这一系列长篇魔幻小说成为全球范围内家喻户晓的作家。小说自出版以来,受到了无数读者的追捧。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一系列小说应当被定义为儿童文学作品,但是这部魔幻主义色彩的小说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因而就具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哈利·波特》 魔幻主义 社会 批判 现实主义
  • 简介:世俗化的扭曲与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杨帆(特约撰稿人)社会世俗化:人的自由与解放现代化的代价:历史与道德二律背反世俗化的扭曲:不则手段,投机暴富少数人暴富,带动社会道德大滑坡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必将在中国兴起社会世俗化:人的自由与解放社会世俗化,即神圣意义的丧...

  • 标签: Central PLACE Theory commercial activities RURAL
  • 简介:福楼拜对于语言的精益求精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范例。他如同一匹孤独的野兽深深陷入语言方阵,疲惫不堪地同语言苦苦搏斗。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苦心孤诣的语言推敲致使福楼拜的某些小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魔力。高尔基曾经回忆起阅读福楼拜《一颗纯朴的心》的奇怪情景:“在这里隐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术,我不是捏造,曾经有好几次,我象野人似的,机械地把书页对着光亮反复细看,仿佛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猜透魔术的方法”。虽然这种陈述难免包含了作家惯用的俏皮与夸张,但是,人们仍然应当从中意识到一个重要事实:在这里,语言成为作家驻足而观的注视焦点。舛于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说来,

  • 标签: 福楼拜 卡勒 左拉 “新小说” 此岸世界 世事洞明
  • 简介:近读《作品与争鸣》贵刊2010年第3期选发吴国恩的长篇佳作《宣传部长》,顿受感动,堪与八十年代《当代》发表过的柯云路的《新星》相媲美,当代性,思想性、艺术性甚佳,以我这个曾四次获得过《小说月报》读者奖的拙略阅读水平来鉴别,认为可以推荐参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 标签: 宣传部长 长篇小说 批判现实主义 《小说月报》 2010年 茅盾文学奖
  • 简介:哲学家施太格缪勒曾有一个惊人的自问自答:“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20世纪的最大失误是什么?对此,他会回答说:在20世纪,人们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唯物主义哲学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官方世界观。”试图延续爱因斯坦无缝世界之梦的物理界前沿“弦理论”也认为,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几乎是即生即灭,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转瞬即逝的“砖块”之上。我们生存在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宏大交响乐中,组成真实世界的基本单元乃是乐曲中的音符,而不是乐器本身。只可惜,这样的炫彩世界,凡眼俗胎都被障住了,不见其缤纷。

  • 标签: 现实主义 莫言 声色 唯物主义哲学 20世纪 物质世界
  • 简介:现今,当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如此频繁地与数字技术混合在一起,并经常被广泛使用的剪辑手段削弱时,重新审视其已确立的正规实践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 标签: 现实主义 数字化时代 表征 数字技术
  • 简介:文章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国际秩序本身而非美国的国家利益,忽视了美国民众普遍的不满情绪。文章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美国人民自由生活的能力,而所谓的"自由的国际秩序"只是实现这一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因此,文章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回归到传统的现实主义中去,即在强调美国实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美国实力存在的有限性。因此,美国的最佳策略是推行威慑战略,提高对手行动的成本,而不是与之发生战争。

  • 标签: 现实主义 国际秩序 国家利益
  • 简介:现实主义艺术[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蒋大可译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一场短暂而流行的艺术运动,这是一场称为超级写实主义或照相写实主义的艺术运动。可能没有哪种后期现代主义风格象它那样引起误解。从其名称所表示含义来说,它是具有常引起...

  • 标签: 超级写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 艺术家 现代主义 作品 自画像
  • 简介:伊丽莎白·科斯特洛是一位作家,生于1928年,那就是说她已经66岁了,正步向67岁。她已写了9部长篇小说,两本诗集,一本有关鸟类生活的书,还有大量的报刊文章。她是澳洲人,生于墨尔本,现仍住在那里,不过,她曾于1951年至1963年旅居英国和法国。她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孩子,分别跟两个丈夫生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以其第四部小说《埃克勒斯街的房子》(1969)扬名,小说主角玛丽恩·布鲁姆,是另一部小说、也即詹姆斯·乔伊斯的《尤伊丽莎白·科斯特洛是一位作家,生于1928年,那就是说她已经66岁了,正步向67岁。她已写了9部长篇小说,两本诗集,一本有关鸟类生活的书,还有大量的报刊文章。她是澳洲人,生于墨尔本,现仍住在那里,不过,她曾于1951年至1963年旅居英国和法国。她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孩子,分别跟两个丈夫生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以其第四部小说《埃克勒斯街的房子》(1969)扬名,小说主角玛丽恩·布鲁姆,是另一部小说、也即詹姆斯·乔伊斯的《尤

  • 标签: 伊丽莎白 现实主义 科斯特 詹姆斯·乔伊斯 长篇小说 报刊文章
  • 简介:余华出版《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后,有人欣喜地说,余华终于回归现实主义了。这种表扬,余华听了未必高兴。以作品的先锋性名世的余华说过:“事实上我不仅对职业缺乏兴趣,就是对那种竭力塑造人物性格的做法也感到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我实在看不出那些所谓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上有多少艺

  • 标签: 现实主义 余华 创作方法 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