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MR扩散张量成像(DT-CMR)是研究活体心肌组织微观结构的主要无创方法之一,能够在分子水平提供心肌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更好地理解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近年来DT-CMR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已经在多种心脏疾病中得到应用,体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DT-CMR的成像原理、成像序列及参数、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心肌细胞结构 心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急性脑梗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时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方式,对其扩散与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对缺血半暗带治疗的时间窗进行推断,并通过DTT的技术对皮质脊髓束同肌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计142例,对其进行常规的MRI、DTI检验以及扩散加权成像的检验方式,并对各期患者病灶平均的扩散系数,相对各向异性系数,部分各向异性系数以及容积比的值进行测量,并对其中的20例患者应用三维白质纤维重建的方式。结果在不同的梗死时期,患者DCavg的均值分别表现为(0.275±0.022、0.349±0.019、0.465±0.023以及0.538±0.035)×10-3mm2/s,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断地降低、逐步地回升并趋向假正常化,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01);FA、1-VR以及RA的值在超急性期呈现出轻度的升高,并在之后呈现出不可复性的降低,急性期与超急性期患者的病灶中心同边缘区在DCavg、FA、1-VR以及RA的差异方面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的DCavg、FA、1-VR以及RA值具有着特征性的演变规律,急性期以及超急性期患者病灶的边缘区可能是缺血的半暗带组织,对患者治疗的时间窗可以延长成为24小时,DTT技术对于临床以及判断的预后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MR扩散张量成像 急性脑梗死 临床应用 治疗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无外周缺血表现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小腿肌肉早期改变的定量分析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的无外周缺血表现的20例男性T2DM患者(年龄45~64岁)和20名匹配的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46~62岁)作为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双下肢DTI。测量两侧腓肠肌内侧头(GM)、腓肠肌外侧头(GL)、胫骨前肌(TA)、比目鱼肌(SOL)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及λ1、λ2、λ3值;分析FA、ADC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及总胆固醇( TG )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T2DM组TA、SOL的ADC高于对照组[TA:(1.77±0.15)与(1.66±0.11)×10-3 mm2/s,SOL:(1.83±0.10)与(1.75±0.16)×10-3 mm2/s],T2DM组TA的λ1、λ2、λ3[(2.30±0.21)、(1.63±0.17)、(1.38±0.13)×10-3 mm2/s]高于对照组[(2.17±0.12)、(1.51±0.13)、(1.31±0.12)×10-3 mm2/s],SOL的λ2、λ3[(1.74±0.11)、(1.53±0.12)×10-3 mm2/s]也高于对照组[(1.64±0.18)、(1.44±0.15)×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65~3.91,均P<0.05)。T2DM组FA、ADC与BMI、FBG、HbA1c、HDL、LDL及TG均无相关性(r值:-0.15~0.08,均P>0.05)。结论DTI的定量参数特别是ADC能灵敏发现无外周缺血表现的T2DM患者小腿肌肉微结构改变;TA、SOL对T2DM相关微结构变化的扩散灵敏度高。

  • 标签: 糖尿病,2型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脊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MRI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脊髓髓内病变和髓外病变的改变情况,以及脊髓纤维束受压情况。与传统的单次激发DTI相比,多次激发DTI成像清晰,无变形扭曲。病变周边FA值的改变可用于辅助评估脊髓受损的严重程度。FA值在脊髓髓外病变和髓内病变中存在较大差异,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脊髓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可用于辅助脊髓髓内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预判病变的切除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脊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MRI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脊髓髓内病变和髓外病变的改变情况,以及脊髓纤维束受压情况。与传统的单次激发DTI相比,多次激发DTI成像清晰,无变形扭曲。病变周边FA值的改变可用于辅助评估脊髓受损的严重程度。FA值在脊髓髓外病变和髓内病变中存在较大差异,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脊髓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可用于辅助脊髓髓内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预判病变的切除程度。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来进一步评价小儿脑疾病,探讨DT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患各种脑病的小儿进行MRI检查,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为生后3天至11岁(平均年龄4.8岁)。采用PhilipsInteraAchieva3.0Tesla的超导MRI仪,用回波平面成像(EPI)的DTI技术,b为800s/mm^2,15个方向。观察彩色分数各向异性(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图。结果15例患儿中,发育畸形2例,分别是胼胝体发育不良、巨脑回;脑室旁白质软化(PVL)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脑软化2例;脑积水1例。在巨脑回病例,常规MRI见右侧脑回发育不良,呈巨脑回畸形,右侧脑室扩大,在DTI上见右侧病变区白质束明显较对侧少。胼胝体发育不良病例在DTI张量图见胼胝体菲薄。在PVL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均可见白质纤维束在放射冠颜色混杂,方向性混乱。脑软化病例可见白质纤维束部分中断。在脑积水病例可见白质束受压推移。结论DTI能够显示白质束的走向、绕行、交叉及推挤、中断等异常,可能对今后评估小儿脑病的预后转归有帮助。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 各向异性 儿童
  • 作者: 冯艺麒 侯雪勤 肖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认知发育与学习记忆障碍转化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14
  • 简介:摘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观察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新的MRI技术,具有可以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对神经纤维束走行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是目前在活体水平显示轴索结构的成像方法之一。具有无创伤,检查迅速等优势。DTI可以提供更多解剖信息以识别细微的神经异常,其合理的使用在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通过概述DTI在脑损伤中的应用情况和最新进展,以期为DTI在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 脑损伤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原发性青光眼视觉通路白质纤维束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特征及其与青光眼严重程度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CACG)、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各10例(每组20只眼);正常对照组10例(20只眼)。行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及磁共振DTI检查,测量并比较各组视神经、视辐射区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CG、AACG、POAG视神经区FA值低于自身视辐射区(P<0.05),正常对照组视神经与自身视辐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青光眼双侧视神经、视辐射FA值降低(P<0.05),CACG、AACG双侧视神经及AACG右侧视辐射ADC值升高(P<0.05);AACG右侧视神经FA值较CACG、POAG为低(P=0.015、0.005),AACG双侧视神经ADC值较POAG为高(P=0.011、0.040),AACG右侧视辐射ADC值较POAG为高(P=0.003);CACG、AACG右侧视神经FA值与MD呈正相关(r=0.844,P=0.002;r=0.648,P=0.043)。结论DTI能够量化评价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纤维通路的微观损伤,可为青光眼早期诊断、疗效评价提供信息。

  • 标签: 青光眼 视神经 视辐射 视野平均缺损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评价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脑语言功能区脑微观结构变化。材料与方法收集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病例15例纳入病例组,并收集正常健康志愿者1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行头颅平扫及DTI扫描,将所获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两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及纤维束走行图,比较两组间FA值、MD值及纤维束走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左侧Broca区域FA值为0.357±0.020,正常对照组Broca区FA值为0.396±0.010,病例组左侧Broca区较正常对照组减低(t=-7.22,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侧FA值为0.361±0.020,对侧镜像区域FA值为0.406±0.010,病例组患者FA值低于对侧镜像区域(t=-9.40,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左侧Broca区的MD值为1.091±0.084,患侧MD值为1.098±0.100,健康对照组MD值为0.797±0.048,对侧镜像区域MD值为0.808±0.030,病例组左侧Broca区、患者MD值高于正常对照组(t=11.61,P=0.00)及对侧镜像区域(t=9.84,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区域纤维束走行较对侧不同程度稀疏、缺损。结论DTI技术能够为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提供影像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及康复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卒中 运动性失语 扩散张量成像 脑结构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对帕金森氏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头颅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各感兴趣区ADC值及FA值的变化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应用3.0TMR机对31例帕金森氏病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同时测量并比较基底节区、红核区及黑质区的ADC值及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区的ADC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在基底节区及红核区均高于健康志愿者,但无统计学意义;帕金森氏病患者基底节区的FA值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在红核区及黑质区均低于健康志愿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可作为协助诊断帕金森氏病的一种方式。

  • 标签: 扩散张量成像 帕金森氏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多发性硬化MRI诊断及其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3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30例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扩散张量成像,记录观察组患者的MRI诊断影像资料,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扩散张量成像的异同。结果对于颅脑多发性硬化采用MRI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各向异性分数值以及平均扩撒系数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采用MRI诊断以及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病情预测以及治疗效果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多发性硬化 MRI诊断 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 探讨
  • 作者: 顾惠芳 戴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11期
  • 机构: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阴 214400,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苏州 215006 苏州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苏州 215006 苏州市智能医学与装备重点实验室,苏州 21512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上灰质核团和脑白质的纹理分析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30例PD患者与2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DTI扫描,工作站后处理得到两组的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在ITK-SNAP软件上勾画ROI,包括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黑质、红核、小脑齿状核和双侧半卵圆区,用A.K软件进行纹理特征的提取,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aximum relevance minimum redundancy,mRMR)选择5个联合诊断效能最高的纹理特征,并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并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降维所得的纹理特征与PD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及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Hoehn-Yahr (H-Y)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降维选择后得到的5个纹理特征,ROC分析得出其独立预测PD的曲线下面积(AUC)范围为0.692~0.871,构建PD预测模型,该模型的AUC、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86、0.89、0.84。交叉验证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0.84、0.94。5个纹理特征与上述各临床评分量表及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基于DTI的纹理分析对PD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对病情发展的评估价值不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扩散张量成像 纹理分析 随机森林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患者的脑功能,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进一步分析谵妄患者的脑区结构变化,从功能影像学的新视角探讨ICU谵妄患者脑功能、结构变化及相关性,为谵妄的诊断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住院的谵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与谵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入ICU 24 h内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CDSC)评分。所有受试者均通过fMRI和DTI技术进行磁共振扫描,采用脑区局部一致性(ReHo)数据分析方法评估谵妄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异常变化;采用FSL软件进行DTI数据处理,分别提取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率(MD),评估脑结构损伤情况;比较两组间的ReHo、FA及MD值。提取谵妄患者ReHo值较健康对照者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ReHo值与ICDSC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选择22例谵妄患者,剔除检查过程中不配合、使用镇静剂及扫描结果伪影者7例,最终共15例患者纳入谵妄组;共15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①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受教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谵妄组患者ICDSC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6.07±1.28比1.07±0.88,P<0.01)。② fMRI扫描及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谵妄组患者小脑、右侧海马、纹状体、中脑、脑桥的ReHo值明显升高(均P<0.05,AlphaSim校正),而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颞叶、顶叶的ReHo值明显降低(均P<0.05,AlphaSim校正)。相关分析显示,谵妄患者左侧额上回ReHo值与ICDS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94,P<0.05),说明额内侧回脑功能区改变与谵妄的发生最密切。③ DTI扫描及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谵妄组患者左侧小脑、双侧额叶、左侧颞叶、胼胝体、左侧海马的FA值明显降低(均P<0.05,AlphaSim校正),而额内侧回、右侧颞上回、前扣带回、双侧岛叶、左侧尾状核的MD值明显升高(均P<0.05,AlphaSim校正),提示谵妄患者多个脑区结构和功能受损。结论谵妄患者多个脑区静息脑功能活动异常,左侧额上回静息脑功能活动异常与谵妄的发生密切相关;谵妄患者多个脑区存在结构损伤;额叶、颞叶、胼胝体、海马、小脑结构改变且功能异常可作为谵妄诊断的初步影像学评价指标。

  • 标签: 谵妄 脑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区局部一致性数据分析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元灵敏度编码技术的扩散张量成像(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MUSE DTI)技术在改善颅内胶质瘤周边区域图像质量、精确显示瘤周白质纤维束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经宣武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脑胶质瘤的患者21名,分别进行MUSE DTI序列和基于单次激发的平面回波成像的扩散张量成像(single shot echo planner imag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SS-EPI DTI)的常规序列扫描,并且对两组DTI图像进行全脑白质纤维束追踪重建。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MUSE DTI和SS-EPI DTI扫描的胶质瘤周边区域图像质量进行双盲评价,包括图像清晰度、畸变程度、磁敏感伪影、重建后的白质纤维束走形方向与结构像是否一致,定量测量肿瘤周边区域的信噪比和纤维束密度值(fiber density index, FDi)。两组图像的质量综合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胶质瘤周边区域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以及FDi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USE DTI组和SS-EPI DTI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4,5)、3(2,3)[M(P25,P75),Z=0.87,P<0.01];胶质瘤周边区域的SNR为65.43±32.91、23.41±21.21(P<0.01);FDi值为0.83±0.87、0.68±0.71(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综合评分、肿瘤周边区域的SNR和FDi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USE DTI技术能够改善脑胶质瘤周边区域的图像质量,提高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可视化精确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精准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胶质瘤 白质纤维束 纤维束密度 多元灵敏度编码技术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柬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技术观察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与其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30例发病2周以内的基底节或丘脑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性,发病后6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1)评价其功能恢复.比较各组B1评分以及分析锥体束完整性与B1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7例资料不完整被剔除外,23例患者资料纳入统计.锥体束完整性不同的各组问B1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9.693,P<0.01).急性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所显示的锥体束完整性与发病6月后B1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733,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扩散张量成像 锥体束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高清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早期视神经微结构损伤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无明显视神经病变的TA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s,HC)各30例,分别进行眼眶常规MRI序列扫描及Resolve DT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双侧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值,比较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双侧视神经各DTI相关定量参数值的差异。结果TAO患者的双侧视神经的FA值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09,P=0.003;P<0.05),ADC及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P=0.053,P=0.955,P=0.211;P>0.05),RD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P=0.009;P<0.05)。结论Resolve DTI技术有助于为TAO患者早期视神经微结构的损伤提供客观依据,对TAO患者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视神经 分段读取扩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