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具有极高的抑菌作用,EC50值仅为0.0489μg/mL.经处理后,小麦纹枯病菌除菌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外,致病力亦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减弱.对小麦纹枯病菌的菌核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对菌体的线性生长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菌体经处理后,发生电解质渗漏.

  • 标签: 戊唑醇 小麦纹枯痛菌 抑菌作用
  • 简介:是高效、广谱、内吸性三类杀菌剂,多年来使用量稳居三类首位,其活性高、防治效果好、性价比高,相比同类产品具有巨大优势。市场强劲,正成为防治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替代品种。2003年至今,年销售额均超过3亿美元,2011年全球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近几年来,该品种在我国也是杀菌剂登记中的热点产品,目前,仅原药登记就有45个;悬浮剂38个;水乳剂16个;可湿性粉剂12个;悬浮种衣剂12个;乳油7个;湿拌种剂6个;种子处理悬浮剂6个;水分散粒剂4个;微乳剂3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衣剂和悬浮拌种剂各1个;复配制剂45个。

  • 标签: 戊唑醇 三唑类杀菌剂 可湿性粉剂 悬浮种衣剂 水分散粒剂 市场
  • 简介:摘要:是一种、广谱、内吸性三农药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该品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上麦角甾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1]。有关的合成研究很多,其中多以对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醛酮缩合、催化加氢、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等步骤制备

  • 标签: 戊唑醇 二甲基硫醚 催化加氢 环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
  • 简介:摘要:苯是当前农药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合成中间体,在农药当中比较常见的利用苯来合成的药物就是三磷,它是当前农药当中一种比较高效的杀虫剂。在三磷的合成当中,苯能够有效的提升三磷的生产技术水平,更好的提升农药的合成条件,在当前农药的合成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苯合成工艺的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催化剂在苯合成工艺中的作用,最终通过实验得出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农药中间体苯合成工艺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农药中间体 苯唑醇 合成工艺
  • 简介: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在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苯醚甲环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而对则不明显;可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_(50)值(0.165±0.101)和(0.019±0.008)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的相对敏感基线。苯醚甲环的平均EC_(50)值是的26倍,表明该病原菌对更为敏感。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间对苯醚甲环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小麦纹枯病菌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敏感性
  • 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新(NPG)净化得到根本改善的方法。本发明特别包括了一种回收高纯度NPG的工艺,它对能量的要求比到目前所知道的方法都要低。

  • 标签: 新戊二醇 净化法 渗透膜蒸发器 工艺流程
  • 简介: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醇酸树脂、润滑油、抗氧剂、增塑剂、增黏剂及炸药等方面。季的生产是甲醛、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然后经脱醛、浓缩、结晶、离心、干燥等工序制得,该产品生产流程较长,工序较多,但对产品质量、收率、能耗起重要作用的是缩合工序。缩合工艺有钠法、钙法、高温成糖

  • 标签: 季戊四醇 节能 甲醛 乙醛 缩合反应 钠法
  • 简介: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的三类杀菌剂。研究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509μg/mL。无论在天然培养基(LBA)还是在半组合培养基(AEA)上,均会抑制菌核的产生,且菌核的产量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虽然其对菌核的萌发无影响,但对菌核萌发后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温室试验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菌碟经处理后,其对分蘖期水稻植株的致病力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可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58.03和62.53μg/mL;对立枯丝核具有较长的持效期,800μg/mL处理水稻7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1.46%。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3%的悬浮剂在有效剂量116.10g/hm^2下两次喷药后15d的防效达71.97%。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 标签: 戊唑醇 立枯丝核菌 抑制作用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 简介: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了肟菌酯与不同配比组合在室温条件下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不同配比组合浓度的提高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以质量浓度为16.2mg/L效果最好。肟菌酯与配比为0.5:1时的共毒系数为127.62,增效作用显著。

  • 标签: 白菜 黑斑病 孢子萌发 共毒系数 毒力测定
  • 简介:中国季发展迅速,不仅产能快速增加,而且生产技术也取得较大进步。1997年中国季生产能力和产量分别为5万吨和2万吨,2002年分别增加到10万吨以上和5万吨左右。目前中国有季生产厂家近30家,其中规模超过万吨级的企业主要有衡阳三化实业股份有限

  • 标签: 季戊四醇 发展现状 生产技术 醇酸树脂 聚氨酯
  • 简介:韩国化工巨头LG化学公司拟投资200亿韩元在韩国Yeosu增建2万吨/年新产能。2005年增建产能投严后,该公司新总产能将达到5万吨/年,从而跃升为亚洲产能第一和全球产能第三的新生产大户。

  • 标签: LG化学公司 投资 新戊二醇 生产能力 生产计划 产量
  • 简介:于2013-2014年分别从重庆市及四川、贵州省的16个区县采集分离获得902株稻瘟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中150个菌株对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分布在0.0475~0.5996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154±0.1497)μg/mL。菌株的不同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因此其平均EC50值0.2154μg/mL可作为田间稻瘟病菌对敏感性检测的参考标准。对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4μg/mL,以4μg/mL作为抗性菌株监测的区分剂量,测定了各地病原菌对的田间抗性,发现自各地采集分离的902株稻瘟病菌多数对仍表现为敏感,仅2株为低水平抗性。

  • 标签: 稻瘟病菌 戊唑醇 敏感性基线 抗性监测
  • 简介:摘要:分别采用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了农药.结果表明,己对映异构体在以上两种方法下都完全达到基线分离.考察了影响容量因子、选择性系数和分离度的各种因素.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固定相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 己唑醇 对映体拆分
  • 简介:(新戊基乙二,NPG)为白色结晶,无臭,易溶于水、芳烃、酯、低级酮、卤代烃等,难溶于己烷和环己烷。NPG主要用于生产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酯多元及合成润滑剂所用的酯类(巴斯夫公司Neol品牌新用于制造合成润滑油生产中使用的双酯)、聚合物增塑剂和醇酸树脂等。NPG衍生物广泛用于汽车、纺织、医药、涂料、农药、塑料和石油等领域,目前美、日等国都在致力于NPG的新应用领域开发。

  • 标签: 新戊二醇 市场分析 不饱和聚酯树脂 润滑油生产 合成润滑剂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