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简单来说,心肺复苏就是在心跳和/或呼吸停止之后使其恢复的过程。首先是通过按压胸廓建立人歪心跳,并通过从病人的口腔通入气体的方法来尝试恢复呼吸,然后医务人员会将一根导管经口腔插入呼吸道内,使人工呼吸更为有效。有时还会对心脏进行电击,并经过静脉注入各种药物,

  • 标签: 心肺复苏 呼吸停止 医务人员 人工呼吸 静脉注入 呼吸道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是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之一,近来的研究尽管尚未完全明确其中机制,但目前已经证实亚低温可以通过降低脑代谢率、减轻Ca2+内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自由基的生产、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抑制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以及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等机制对CA状态下的脑组织产生相应的保护治疗作用。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心肺复苏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骤停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抢救方法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心肺骤停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3.33%,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有效提升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可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知识以及规范和完善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和流程,临床进一步推广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抢救 抢救成功率
  • 简介:目的缺血后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尚缺乏大组病例报道。该研究观察了缺血后处理对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05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处理组,常规组行常规手术,处理组给予缺血后处理,即间断夹闭升主动脉3次。术后以两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输血量、正性肌力药物评分、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以及乳酸代谢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处理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37±21)hVS(54±26)h],输血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计分明显减少[(308±230)mLvs(526±515)mL和(5.9±5.0)vs(10.3±7.7)],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好,乳酸蓄积明显减少。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有心肺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法洛四联症 心脏手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功能保护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NSE、GCS评分的影响。方法心肺复苏后病人40例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鼻饲。观察两组患者48小时NSE及GCS评分的情况。结果两组NSE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可以减轻心肺复苏后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恢复。.

  • 标签: 亚低温 心肺复苏 脑复苏 安宫牛黄丸 GCS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肺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抽取350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随机双盲法均分为每组175例,实验组护理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心肺康复训练,对照组护理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结果:对比2组患者组间数据,明显实验组干预1个月后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均更为理想,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开展心肺康复训练,对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存在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肺康复训练 COPD患者心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缓激肽后处理对心肺复苏(CPR)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搏骤停组(CA组)、缓激肽后处理组(BK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缓激肽后处理组(CP+BK组),每组最终取8只大鼠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窒息法诱导大鼠心搏骤停模型;Sham组仅给予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等有创操作,未用窒息法诱导心搏骤停。心搏骤停前30 min,CP+BK组大鼠腹腔注射Compound C(250 μg/kg),其余各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二甲亚砜(DMSO),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48 h BK组和CP+BK组经腹腔注射缓激肽150 μg/kg,其余各组经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ROSC后72 h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量表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自噬小体形成情况;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试验(TUNEL)检测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CA组NDS评分明显降低(分:60.75±5.80比80.00±0.00,P<0.01),LC3、p6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LC3(A值):1.04±0.64比0.40±0.14,p62(A值):2.75±0.57比0.36±0.12,均P<0.05〕,自噬小体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39.00±8.00)%比(3.87±1.90)%,P<0.05〕。与CA组比较,BK组NDS升高(分:67.75±6.32比60.75±5.80,P<0.05),LC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A值:1.60±0.34比1.04±0.64,P<0.05),自噬小体数量增多,p62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62(A值):1.51±0.32比2.75±0.57,细胞凋亡率:(23.03±1.91)%比(39.00±8.00)%,均P<0.05〕。与BK组比较,CP+BK组NDS降低(分:59.00± 8.19比67.75±6.32,P<0.05),自噬小体数量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量明显降低(A值:0.62±0.41比1.60± 0.34,P<0.05),p62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62(A值):3.50±0.47比1.51±0.32,细胞凋亡率:(44.53±10.15)%比(23.03±1.91)%,均P<0.05〕。结论缓激肽后处理可以通过激活自噬、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心搏骤停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缓激肽后处理 自噬
  • 作者: 赵述傲 顾容兆 李浩然 陈可 杨红宁 燕宪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江苏徐州 221004,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江苏徐州 221004,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江苏南京 2100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江苏徐州 221004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在紧急医疗服务到达前对患者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CPR),能显著提高院外心搏骤停(OHCA)后的存活率。据统计,约40%~85%的CPR会导致胸部骨折,致使旁观者产生畏惧心理,而降低CPR施救的意愿。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便于在院外公共场所投放,并且符合徒手CPR操作习惯的CPR保护装置。针对以上问题,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专业、麻醉学专业医学生,联合东南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指导下设计了一种便携式CPR保护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1 1 0309001.4),以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1 2 0591084.6)。该装置由可折叠框架、支撑组件、导向滑轨和按压体组成,为CPR实施提供指导与保障,便于使用者准确把握实施流程、按压幅度、力度及频率,有效防止CPR按压所导致的肋骨骨折等意外伤。该装置体积小巧、便于存放和移动,制造成本低,适用于社会化普及。

  • 标签: 急救 心肺复苏 保护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猪心肺复苏后肝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用雄性五指山猪33头,体重(28±2)kg,建立心室纤颤模型,心肺复苏到达基础生命支持后存活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与亚低温治疗组(M组)各15头,观察24 h;复苏前、复苏成功后0.5、1、2、4、6、12、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同时应用ELA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方差齐时用LSD检验,不齐时用Tamhane T2检验。结果复苏成功后24 h时M组存活11头(73.3%)、C组存活8头(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9,P=0.225)。复苏后两组转氨酶均有升高,M组AST、ALT较C组升高幅度低(均P<0.05)。成功复苏后血液中TFN-α、IL-6的水平升高,4 h时达到高峰,之后下降,M组TNF-α水平在复苏后0.5、2、4、6 h较C组低(t=0.01、0.01、0.87、0.86,均P<0.05),M组IL-6浓度在复苏后0.5、1、2、4 h较C组低(t=0.23、0.78、0.11、0.80,均P<0.05)。结论复苏成功后,肝脏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TNF-α、IL-6等炎症介质的释放相关,亚低温治疗可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复苏后肝脏的损伤程度,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亚低温 肝脏 炎症反应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发生心脏骤停的43例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给予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复苏后的并发症。结果:43例心脏骤停患者,有1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达25.58%。结论:及时的心肺复苏及进一步的心肺复苏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56例心肺复苏患者,对其心肺复苏处理期间临床护理干预配合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病情观察、除颤护理、药物复苏、并发症预防等,总结本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死亡率为1.79%;本组心肺复苏后肺水肿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干预后FVC、FEVI、PaO2、PaCO2、SaO2等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提高复苏效果,减少安全隐患及风险,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 简介:很多时候民警的日常工作,除了预防和打击犯罪之外,更多的是为百姓服务。为此,我刊综合了许多一线情况,开辟了这个为基层民警提供实用技术、技巧的栏目。本期所编辑的现场心脏复苏技术,得到了北京公安医院多位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希望能为干警提供解决突发医疗事件的基本常识。

  • 标签: 现场心肺复苏术 实用技术 日常工作 民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