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简称AS)又名类风湿脊柱炎。早期表现倦怠伴有恶心、发热等。逐渐出现下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及僵硬,休息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减轻。后期典型症状骶髂关节疼,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压痛、僵硬、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屈曲畸形,阴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遇暖休息后减轻。常有复发性虹膜炎并存,坐骨神经痛等。病变波及肋椎关节,可出现呼吸时胸部扩张受限或丧失以及肋间神经痛等。晚期脊柱强直畸形驼背,颈腰不能旋转,侧视时须转动全身。髋膝关节受累时,呈摇摆步态。最终骨性强直疼痛症状消失,遗留终生畸形。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HLA-B27 细胞核检测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脊柱炎患者应采取的循证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5例强直脊柱炎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实验组34例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31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3.87%,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脊柱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胸廓的扩张度,枕墙距以及疼痛等情况,促使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得到良好提高。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强直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早期AS患者120例,其中女性57例,平均年龄(31.02±5.94)岁;男性63岁,平均年龄(29.79±6.87)岁。健康人107例,其中女性48例,平均年龄(32.97±6.47)岁;男性59例,平均年龄(29.58±6.6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早期AS男性患者各部位的BMD均较健康人减低(P〈0.01),而女性患者则和健康人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AS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6例(5%),骨量减少(osteopenia,OT)36例(21.67%)。其中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OP者5例(7.93%),OT者29例(46.03%)。早期AS患者中,男性腰椎部位OP、OT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位OP/OT发生率无差异。(3)中、低年龄组中,早期AS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较健康人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4)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AS男性患者即可出现显著BMD下降,OP发生率为7.93%,OT发生率为46.03%。其中腰椎部位BMD减低及OT发生率更为突出。早期AS患者BMD的下降与疾病活动指标无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在疾病早期即需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强直脊柱炎的辨证施护。方法①情志护理②疼痛的护理③功能锻炼④辨证施护。结果晨起或经过一段停止活动后在受累关节僵硬感好转,各关节疼痛症状减轻,关节肿胀好转。结论发挥中医药优势,实施辨证施护,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本病治疗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正规治疗,防止脊柱和髋关节的僵直畸形,最大限度地保护关节功能,达到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的目标。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辨证施护 情志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针刀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并阐述了针刀疗法的效应机制,为针刀医学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对提高针刀治疗强直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针刀 强直性脊柱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强直脊柱炎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被诊断为强直脊柱炎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管理技巧的教育和培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疼痛质量评分和腰部活动度情况以及患者对疼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疼痛情况以及腰部活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疼痛情况和腰部活动度;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7.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81.39%),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强直脊柱炎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疼痛情况以及肢体活动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疼痛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针刀治疗强直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经小针刀治疗的强直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6例经小针刀治疗的强直脊柱炎患者,在接受了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42例患者的腰背部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92.86%。结论临床上针对接受小针刀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患者可采取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可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 标签: 小针刀 强制性脊柱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脊柱炎的临床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诊断为强直柱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5例均行X线检查,平片发现Ⅲ级以上的骶髂关节改变,主要表现为关节面破坏、间隙狭窄和关节强直,其中27例行CT检查发现Ⅲ级以下骶髂关节的改变,10例MRI检查显示关节腔、关节软骨、骨髓信号及关节囊等改变。结论强直脊柱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三种检查方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则考虑有选择性地应用CT或MRI检查。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影像表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强直脊柱炎合并肺部病变的认识。方法20例确诊强直脊柱炎患者均行高分辨肺部CT,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者发病年龄为16岁~45岁,平均年龄为24岁。肺部病变出现在AS平均病程20年后。其中16例无明显临床表现,4例发热伴咳嗽,4例有轻度活动后气短。结论AS合并肺部病变临床症状不明显,易忽视,且出现肺结核感染风险较大。故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肺部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在强直脊柱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强直脊柱炎患者10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50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功能锻炼干预,对比两组间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在强直脊柱炎患者的常规护理中结合功能锻炼后明显提高了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功能锻炼 脊柱炎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强直脊柱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8例强直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患者则实施临床路径的教育方法。对两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的脊柱活动度、知识掌握度、满意度以及住院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强直脊柱炎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对护理方面工作满意度相对提高,其住院的时间和住院的费用减少比较显著,与对照组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对强直脊柱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增进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路径 强直性脊柱炎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督脉灸联合电针治疗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4例患者进行分组,22例对照组实施电针疗法,22例研究组实施电针、督脉灸联合疗法,统计疾病治疗结束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缓解率为90.9%(20/22),并发症率为9.1%(2/22);对照组疾病缓解率为63.6%(14/22),并发症率为36.4%(8/22),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强直脊柱炎督脉灸联合电针疗法效果显著,可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督脉灸 电针 强直性脊柱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强直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强直脊柱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中医针灸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治愈46例,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情况较为轻微,经过及时的治疗之后,不良反应消失。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治愈32例,1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症状较为明显,在经过治疗之后病情得到控制。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不良反应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进行强直脊柱炎治疗具有明显的治愈效果,患者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强制性脊柱炎 中医 针灸 综合疗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