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脲酶和硝化抑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也对脲酶抑制和硝化抑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合理使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研究进展 尿素氮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抑制(PI)硼替佐米同类药物转换为伊沙佐米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转换组(23例)和硼替佐米组(40例),两组均以含硼替佐米的方案为一线治疗方案,转换组患者因不耐受硼替佐米不良反应转换为伊沙佐米,硼替佐米组患者未进行药物转换。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PFS)的差异。结果转换组患者进行同类药物转换前总有效率(ORR)为95.7%(22/2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52.2%(12/23);转换后ORR为95.7%(22/23),≥VGPR率为82.6%(19/23);硼替佐米组ORR为90.0%(36/40),≥VGPR率为72.5%(29/40),两组患者ORR及≥VGP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424;χ2=0.82,P=0.364)。转换组接受PI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9个,中位PFS时间未达到;硼替佐米组接受PI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7.5个,中位PFS时间为30.0个月(95% CI 19.1~40.9个月),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硼替佐米组中,12例因不良反应停用硼替佐米,其中位PFS时间20.0个月(95% CI 12.6~27.4个月),转换组与硼替佐米组停用PI患者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转换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21例(21/23,91.3%),≥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0%(3/23);硼替佐米组发生周围神经病变22例(22/40,55.0%),≥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5/40)。结论对于初治MM患者,硼替佐米转换为伊沙佐米能提高缓解深度,减少因停用PI导致的复发。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蛋白酶抑制药 硼替佐米 伊沙佐米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寻优化肾内科疾病治疗的具体途径,通过应用实践,观察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措施在该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院方同意,在一特定时间段内,严格遵循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并取得首肯的基本原则,在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择完全符合纳入要求的70人参与本次研究活动,首先按照原定方式,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者与对照组,然后再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者患者的治疗措施则是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最后观察评定两种治疗措施的具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对比差异之大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常规治疗辅助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在肾内科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治疗肾内科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模拟高载荷及失重环境下新西兰大白兔脊柱的影像学变化以及椎间盘内基质金属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与基质金属蛋白抑制(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含量的变化,探讨高载荷及失重环境对椎间盘的影响,为预防和延缓高载荷及失重环境下的腰椎间盘退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余数随机单盲法将120只年龄及体重均衡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30 d、60 d、90 d组)和高载荷/失重组(30 d、60 d、90 d组)共6组,每组20只。通过动物离心机模拟高载荷,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检测实验动物各实验阶段影像学的改变以及MMP1、MMP3以及TIMP1在椎间盘内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各时间段高载荷/失重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高载荷/失重暴露时间组之间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影像学观测到实验动物腰6骶1椎间盘T2加权像有一定降低。各高载荷/失重组MMP1、MMP3阳性率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145.51,P值均<0.001);MMP1、MMP3阳性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不同高载荷/失重暴露时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1.10、1758.80,P值均<0.001)。高载荷/失重组TIMP1阳性率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4~65.05,P值均<0.001);不同高载荷/失重暴露时间组之间TIMP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20,P<0.001)。结论高载荷/失重会引起动物腰椎间盘中MMP1、MMP3以及TIMP1的含量发生改变,且TIMP1早期变化明显,后期敏感性降低。高载荷/失重可能导致椎间盘中MMP与TIMP的含量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椎间盘加速退变。

  • 标签: 加速度 超重力 失重模拟 椎间盘 金属蛋白酶类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肾内科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①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②血清脑钠肽水平: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③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治疗冠心病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给药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ACEI)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肾内科疾病患者共70例,根据抽签的方式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划分,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症疗法给药ACEI,设定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给药ACEI对患者肾功能有良好的改善和修复作用,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保证治疗安全性,故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肾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肾内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奇偶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治疗后,对比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不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在肾内科疾病治疗中应大力推广。

  • 标签: 肾内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素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几十年来淋巴瘤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往往令人失望。研究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与组蛋白乙酰化改变有关。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可提高淋巴瘤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通过细胞周期抑制、诱导凋亡及免疫调节等机制发挥抗淋巴瘤作用。然而单用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取得的治疗效果有限,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复发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出很好的疗效。对含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治疗方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进行总结可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淋巴瘤 表观遗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类白血病,其标准诱导化疗方案为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的"7+3"方案,诱导缓解后,可采取大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巩固化疗。但是,部分患者经标准诱导化疗不能达到完全缓解(CR),而部分达到CR者最终复发并进展为难治性AML,因此化疗对其疗效有限。老年及体能状态不佳患者通常无法耐受标准诱导及巩固化疗的不良反应,其疗效更差。随着精准诊断及靶向治疗的发展,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望改善AML患者的预后。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HDACI)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调控靶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影响AML细胞增殖、凋亡及耐药,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小,在AML靶向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拟就HDACI治疗AML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探讨HDACI在AML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预后 表观遗传学调控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现场应用的粘土稳定剂效果不太理想、生产成本高等情况,从提高粘土稳定剂的防膨性与长效型、降低成本等出发,合成一种聚羟胺页岩抑制CD-1,选用环氧化合物A和多胺B,在加入有机胺C的条件下聚合,聚合体系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70℃、单体摩尔比(A:B)为1.2:1,有机胺C用量3%(相当于单体质量)。对CD-1的综合性能评价,得到常温常压防膨率≥87.3%,高温高压膨胀率≤2.8%,耐水洗率≥91.9%,常温造浆抑制率≥85%,性能优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页岩抑制,对水敏低渗透油层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羟胺 页岩抑制剂 防膨率 耐水洗率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重要原因,约60%的脓毒症患者会发生AKI。目前临床诊断AKI的标准仍然是基于血肌酐和尿量的变化,由于其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因此可能导致治疗时机延误,增加病死率。寻找一种类似"肌钙蛋白样"的诊断AK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实现AKI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干预,对降低AKI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研究表明,金属蛋白组织抑制-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可用于早期诊断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并且在SA-AKI的风险分层、预后判断及介入干预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现对TIMP-2和IGFBP7在SA-AKI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阻滞剂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 简介:摘要:质子泵抑制是一类新型的、不断发展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其与胃壁细胞质子泵结合,使H+-K+-ATP 失活而产生抑酸作用[1]。目前临床疾病中的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其多数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抗酸药,一是抑酸药。一般情况下,对于溃疡等患者,服药疗程较长,而抗酸药物服用次数较多,且不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作用迅速,抑酸作用时间较长,服用次数相对较少,因此一般选择质子泵抑制进行治疗。各类质子泵抑制在作用机制、作用决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因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根据药物特点选择药物,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1]。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溃疡 胃酸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所致记忆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Sham +生理盐水(saline)组、Sham + NaB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 saline组及CCI + NaB组。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方法建立小鼠CCI模型。造模术后15~28 d Sham+NaB组小鼠和CCI+NaB组小鼠每天给予NaB(300 mg/kg)腹腔注射,Sham + saline组和CCI+saline组小鼠则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14 d及28 d分别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检测小鼠运动能力,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检测疼痛行为,Y迷宫检测记忆功能。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小鼠海马及脊髓背角组织测定HDAC活性,取小鼠海马测定BDNF及PSD95的表达水平。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给予NaB治疗后,小鼠PWT,PWL,Y迷宫自发交替正确率的组别×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21.07,6.98,15.92,均P<0.05)。术后14 d,与Sham+saline组相比,CCI + saline组及CCI+ NaB组小鼠PWT[(0.83±0.30)g,(0.25±0.22)g,(0.24±0.11)g;均P<0.05]、PWL[(14.97±4.02)s,(5.99±1.51)s,(6.87±0.90)s;均P<0.05]、Y迷宫自发交替正确率[(71.57±2.80)%,(56.96±0.60)%,(62.86±4.94)%;均P<0.05]均较低。给予NaB治疗后,与CCI + saline组相比,CCI + NaB组小鼠PWT[(0.22±0.13)g,(0.62±0.23)g;P<0.05]及PWL[(5.62±2.00)s,(8.82±2.13)s;P<0.05]、Y迷宫自发交替正确率[(56.54±7.50)%,(66.35±8.20)%;P<0.05]较高,海马[(173.40±7.38)%,(122.70±8.40)%;P<0.05]及脊髓背角[(153.40±10.58)%,(111.40±11.40)%;P<0.05] HDAC活性低,海马BDNF[(0.65±0.06),(0.87±0.43);P<0.05]及PSD95 [(0.70±0.40),(0.87±0.04);P<0.05]表达较高。结论HDAC抑制NaB可以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所致记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DAC活性、上调海马BDNF及PSD95表达有关。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记忆损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丁酸钠 海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4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23例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案,而研究组的23例患者除了一般治疗方案外还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比对照组高约22.00%,数据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可以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抑制剂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质子泵抑制(PP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204例,根据在ICI治疗开始前后1个月内是否伴随使用PPI分为PPI组(n=73)与Non-PPI组(n=131)。探究PPI使用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PI使用对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PPI使用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果在晚期实体肿瘤ICI治疗过程中,PPI使用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美国东部协作组评分、免疫治疗药物种类及治疗策略均无关(均P>0.05)。Non-PPI组客观缓解率优于PPI组(45.0% vs. 24.7%,χ2=8.286,P=0.004);Non-PPI组疾病控制率优于PPI组(75.6% vs. 52.0%,χ2=11.755,P=0.001)。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组患者中位OS(3.4个月vs. 6.1个月)及中位PFS(2.8个月vs. 4.0个月)均短于Non-PPI组(χ2=9.563,P=0.002;χ2=5.761,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与OS显著相关(HR=1.85,95%CI为1.24~2.76,P=0.003);PPI(HR=1.65,95%CI为1.09~2.51,P=0.019)和年龄(HR=1.56,95%CI为1.05~2.32,P=0.029)均与PF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PPI为影响患者OS(HR=1.90,95%CI为1.27~2.85,P=0.002)及PFS(HR=1.73,95%CI为1.12~2.65,P=0.013)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发现,在肺癌患者ICI治疗过程中PPI组(n=64)中位OS(3.2个月vs. 6.2个月)及中位PFS(2.2个月vs. 3.8个月)较Non-PPI组(n=34)短(χ2=16.187,P<0.001;χ2=5.106,P=0.020)。单因素分析显示,PPI与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2.97,95%CI为1.70~5.22,P<0.001)、PFS(HR=1.97,95%CI为1.09~3.55,P=0.025)均相关;多因素显示,PPI是影响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3.38,95%CI为1.87~6.11,P<0.001)及PFS(HR=2.31,95%CI为1.22~4.38,P=0.01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PI的使用降低了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效果,尤其在肺癌中更显著。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应谨慎使用PPI。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肿瘤 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菠萝蛋白是从凤梨属植物菠萝中提取的一组复合巯基蛋白水解。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菠萝蛋白具有抗炎、抗血栓、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时具有增效作用,在治疗各种炎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烧伤及呼吸道疾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历年来国外菠萝蛋白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成果,旨在为菠萝蛋白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菠萝蛋白酶 药学研究
  • 简介:摘要血管衰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病理生理表现,与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具有明确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本文通过总结SGLT2抑制在血管衰老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一步了解SGLT2抑制对血管衰老的保护作用,以期为将来研究血管衰老及血管衰老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血管衰老 动脉僵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