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云南居西南边地,历来交通不便,省内各城市发展受限,规模不大。近代以降,在英、法两国的影响下,云南沿边蒙自、思茅、河口、腾越与省会昆明依次开为商埠,西方经济势力开始进入云南。1910年,越南海防至云南昆明的滇越铁路通车。在外来经济影响下,云南各城市均有所变革,作为省会城市的昆明首当其冲,市内商业、工业与市政建设均有了新的面貌,并逐步向近代化转型,为辛亥革命后昆明城市变革起到铺垫作用。

  • 标签: 昆明 开埠通商 近代化 城市转型
  • 简介:通商开埠后,沪地的商业气象最为引人注目,商人阶层发展壮大、社会地位日渐上升,轻商、贱商的旧观念逐步被趋商、慕商的新潮流取代。大量的上海竹枝词中所反映出的商人阶层崇奢抑俭的生活面貌,透视出开埠后沪地社会风尚的变迁;竹枝词中所反映出的商人阶层崇拜财神的信仰习俗,透视出他们的群体心理和价值取向;从开埠后口岸知识分子的多样情感,透视出商业化大潮中时人的复杂心态。

  • 标签: 上海竹枝词 商人阶级 生活风尚
  • 简介:张弼士个人的经商之道,与桂中龙头客家人开埠创圩,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共同说明: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一业为本、多业发展,诚实经营、艰苦创业,善于学习、增强素质,发挥优势、勇于竞争,内部团结、尊重他族,以诚相待,互利共赢,是客商拓殖发展的重要经验。

  • 标签: 张弼士 客家 柳城县 龙头
  • 简介:上海开埠前的传统戏剧与上海的地域民俗有着密切联系,受其沾溉,形成不同类型的民俗演剧形态:迎神赛会演剧、厅堂花园演剧、会馆公所演剧等,构筑起不同层次、多元丰富的上海戏剧文化空间。上海古代戏剧在与民俗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体现了特有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获得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基因和动力。

  • 标签: 上海 民俗 传统戏剧
  • 简介:2010年12月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汕头市政府办公室在关于《修正汕头开埠时间的复函》中明确,市政府同意在新方志编修中将“1861年开埠”的说法修正为“1860年开埠”。近日,市知名专家学者、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汕头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赞发就汕头开埠的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 标签: 汕头市 开埠 历史由来 意义 2010年 新闻发布会
  • 简介:外力楔入,开埠后烟台商业向近代化转型.作为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烟台对外贸易骤增,土特产品出口和洋货进口悉由此集散,成为山东直接与国际贸易相连的贸易中心.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变了市场分布的传统格局,逐步形成多层次市场结构体系.新型资本和劳动关系的出现,新的经营模式运用,新式商业行业的涌现,新式企业的创办,表明了商人也开始了近代转型.

  • 标签: 近代城市 商业格局 烟台
  • 作者: 王亮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东南一隅的福建更是处于最先受影响的区域。《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东南的门户洞开,福州、厦门等五处被强制开辟为通商口岸,这使福州的对外贸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福建的经济社会产生强烈的冲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澳门开埠曾在前近代的东亚沿海城市中留下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本文在综合近20多年来有关澳门史的部分研究论著、档案文献基础上,将澳门置于同期东亚、东南亚通商港口演变中考察,侧重于探讨澳门自开埠到近代首批五口通商的290年间(1553-1842),从传统商埠到近代城市的转型对中国近代城市化启动的独特影响.

  • 标签: 澳门 开埠 近代城市 居留地
  • 简介:开埠以后,天津及其腹地皮毛的运销系统,是随着天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天津与腹地间货物运输方式的变化而逐步完善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天津皮毛的来源地区、营销方式、产销数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皮毛运销系统的逐步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天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 标签: 天津 皮毛运销系统 中国 外向型经济 铁路建设
  • 简介:做流通利润低,不赚钱,是很多食品经销商共同的感受。目前一些大型商超,开始积极地走出去,主动采购和配送,另外厂家不断进行渠道下沉,精细化操作市场,这更加大了做流通经销商的压力。要想生存下去,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经销商一方面需要开源,通过创新营销方式,获得新的利润增长,另一方面是节流.进行产品优化组合,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 标签: 开源节流 流通 利润增长 精细化操作 经销商 营销方式
  • 简介:多年来,一些文章在谈及汕头开埠时,大致上总是这样说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辟潮州为通商口岸,后由于潮州人民反对,于1861年改用汕头代替潮州为通商口岸。近日。笔者翻阅了《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等书,根据各书中所编入的一些有关潮州(汕头)开埠情况的上谕、奏议、中外照会、条约等方面的材料,认为上面说法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笔者现就三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并请教于热心潮汕近代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 标签: 潮州 汕头开埠 条约口岸 《天津条约》 中英 咸丰九年
  • 简介:鸦片战争以后的五口通商问题,虽然在《南京条约》中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但五口何时开始“通商”?开埠的具体过程如何,有关历史论著记载有所歧异和舛误,尤其是福州的开埠时间,实际上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开埠通商”的标志以及各口正式开埠通商的具体时间和过程进行探讨和订正。

  • 标签: 开埠通商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 时间
  • 简介:在很大程度上,哈尔滨是一座因中东铁路修筑而发展起来的“速成型”城市。哈尔滨开埠前后,社会风尚发生明显变化。本文以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方法,从地理人文及方志见闻、报刊报道中探究审视这种变化,并从理论上阐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 标签: 哈尔滨 开埠 社会风尚
  • 简介:1904年,湖南省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将长沙辟为通商口岸,英国政府拒不承认这一章程,支持商人贝纳赐入城经商,引起长沙绅民的反对.湖南政府力图和平解决这一事件,但失败了.长沙绅民在王先谦等的领导下,一方面向湖南政府施加压力,另一方面采取种种措施抵制贝纳赐的经商活动,迫使贝纳赐不得不迁出城外.

  • 标签: 长沙开埠 湖南绅民 阻止入城
  • 简介:通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英国在华攫取了五口通商权,是举此后对近代中国影响极大。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英国对'五口'发生'兴趣'的历史由来;分析了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是如何通过武力和外交的手段获取是项重要特权,清政府在开埠问题上的抗争与政策的被迫转变,以及英国驻华代表在口岸问题上与英国政府的某些意见分歧乃至趋同;同时对外人在口岸的活动规范交涉、五口逐次开埠的准确时间表、五口开放初期各口贸易情况及差异缘由等问题进行了考辨。

  • 标签: 口通商 攫取口 权研究
  • 简介:1944年秋在美国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为各国工商界参与缔造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中国工商界秉持经济繁荣与持久和平须臾不可分离的信念,同各国工商界代表的沟通交流,积极参与会议对战后各国商业政策、各国货币关系、投资之鼓励与保障、私营企业等议题的研讨,既为实现战后国际经济合作、推进中国战后工业化进程,争取到新的机遇,也为重建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缔造持久和平做出了贡献。

  • 标签: 中国战时外交 国际通商会议 战后经济重建 持久和平
  • 简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009年年初进一步削减客车产量,旗下丰田通商或将减少熔融铝的生产。丰田通商在日本拥有四座熔融铝生产厂,主要是与当地废料公司合资运营,年总产能1万吨。

  • 标签: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 熔融铝 铝生产 生产厂
  • 简介:通商法是宋代重要的茶叶市场管理方法之一。通商法茶叶市场管理体制的确立,反映了茶叶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体现了时代的强烈呼声。在通商法茶叶市场管理体制下,官府对茶叶市场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计划、行政手段转移到主要依靠财税手段,因而对茶园户、茶商、官府本身都发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宋代 通商法 茶叶市场 管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