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和光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影响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4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已达8%。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时间长,影响因素复杂。大众对慢阻肺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慢阻肺的康复知识严重缺乏。

  • 标签: 慢阻肺 运动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疗法 流行病学调查 腹式呼吸
  • 简介:骨骼肌肉系统的伤害往往是因为运动前后热身准备、伸展活动及防护知识不够充分导致;而运动员受伤后的康复成效与受伤处理、伤后复建及回归场上时机有很大关系。两位来自台湾的治疗师就针对防护以及伤后治疗进行实践讲座。

  • 标签: 运动伤害 骨骼肌肉系统 防护知识 治疗师 急性伤害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骨折术后肿胀应用Buerger运动康复效果。方法将50例的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的25例患者采用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25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常规性康复训练,在5天后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肿胀情况,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下床活动第1天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程度采用秩和检验(P<0.01);第5天的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消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1)。结论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方法较传统功能训练方法,更能有效地缓解下肢骨折术后的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 骨折肿胀 Buerger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动疗法在骨科康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2月期间,一共收治了32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之后,患者的康复情况为试验组康复为优的患者有120例,占75.0%;良的患者有37例,占23.1%;可的患者为2例,占1.3%;差的患者有1例,占0.6%;治疗康复有效率为99.4%。对照组康复为优的患者有90例,占56.25%;良的患者有40例,占25.0%;可的患者为10例,占6.25%;差的患者有20例,占12.5%;治疗康复有效率为87.5%。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在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的关节出现僵硬,进而使得骨折愈合,让患者的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 标签: 运动疗法 康复训练 骨科
  • 简介:摘要基于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原理和需求,设计了一种由柔顺曲柄机构、单片机(下位机)、通用计算机(上位机)和角度伺服电机(舵机)组成的可编程,功能完备,使用安全方便,并能进行医疗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手部全功能被动运动康复仪。介绍了该康复仪的机械系统、电控系统、通信及数据处理技术。其性能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满足此类医疗手段提出的各类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手部被动运动康复仪。

  • 标签: 被动运动 柔顺机构 手康复 两级控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在我国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大多伴有偏瘫,严重影响生活和生存质量,为使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减轻残疾,我们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经康复护理训练后,患者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训练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92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6例,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提高疗效及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语言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配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半年以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运动积分分别是58.24±21.33、37.42±19.86;ADL评分分别是74.81±6.84、62.72±7.32,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显著,可以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康复在肘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组中优19例,良10例,患者治疗优良率达到100%;对照组中优11例,良9例,患者优良率仅为69%。结论运动康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运动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凯格尔运动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择在我院自愿参加凯格尔运动且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名,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产后42天,132天评价阴道前壁膨出,夜尿次数和尿失禁发病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妇女阴道壁膨出和夜尿次数,尿失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凯格尔运动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是一种有效、可行、简便的方法。

  • 标签: 凯格尔运动 产后42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伤过程中动静结合运动康复效果。方法以动静结合为思想的中医理论为依据,在临床康复中具体运用。结论运用动静结合的概念治疗骨折,是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同步实现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骨伤 动静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9例中风致偏瘫和失语症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运动能力和语言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失语症临床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4%(29/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为86.0%(43/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8%(28/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中风患者运动能力和语言功能,对于促进患者中风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中风 运动能力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中频电刺激治疗。结论中频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

  • 标签: 中频电刺激 运动疗法 脑卒中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的腹针疗法,研究组实施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0%,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腹针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腹针治疗 康复运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各45例。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针灸 康复运动疗法 中风后遗症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借助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人体的链结构、运动链及其弱链进行讨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不同功能作用的链结构,诸如关节链、肌肉链、神经链、能量链等,是运动链依存的物质基础,运动链与运动弱链研究有助于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创新。随着竞技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能力挖潜日趋极限化,认识、发现及消除运动弱链应当是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领域重点关注的新课题,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益、疲劳恢复及运动性损伤的康复效果。

  • 标签: 链结构 运动链 运动弱链 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