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变鼻炎全球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多种环境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气候及气象变化、大气污染、饮食变化及生物群落变化等环境因素对变鼻炎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及非特体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MPP患儿102例,根据患儿是否为特体质分为特组(n=42)和非特组(n=60)。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嗜酸性粒细胞对数转化(LogTEC)、中性粒细胞计数(N)、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总免疫球蛋白E(IgE)。根据患儿是否合并肺外并发症分为肺外并发症组(n=22)和非肺外并发症组(n=80),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L-17、总IgE水平及特体质占比等临床资料。结果特组重症、既往哮喘史、糖皮质激素治疗、吸氧治疗占比显著高于非特组,咳嗽时间、喘息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特组,血清LDH、总IgE显著高于非特组,但是血清IL-17显著低于非特组(P值均<0.05)。肺外并发症组血清总IgE显著高于非肺外并发症组,血清IL-17显著低于非肺外并发症组,且特体质占比显著高于非肺外并发症组(P值均<0.05)。结论特体质可能会加重MPP患儿病情,致使肺外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这可能与自身活性IgE释放和IL-17下降等有关。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体征和症状 白细胞介素17
  • 简介:摘要:采用针灸疗法治疗19例变鼻炎患者,根据症状每天行针1次,取穴方案随着症状的改变而随时调整, 10次为一疗程。间隔3天行第2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变鼻炎具有明显效果,治愈率达84.21%,总有效率为100.0%。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际当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在此形势下,中西方文化的彼此交融使得我国更加注重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弘扬工作。现阶段,国内强调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为响应国家号召,各高校的各个学科也将传统地域文化引入到课程教学环节,而高校美术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之一,更是开展地域文化宣传地域文化教育的不二之选。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高等院校美术课程教学环节引入地域文化的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 标签: 高校教育 美术课程 地域文化传播 策略分析 创造性思维培养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由于当前教育环境的复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完善。而语文课程的教学关注学生心理因素对于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这一观点,从多个方面来阐述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系心理因素的相关探讨。

  • 标签: 语文课堂 心理因素 初中
  • 简介:【摘 要】目的:提高变咳嗽(ac)的诊治效果。方法:对60例未能及时诊治的ac病例,采用经验诊断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经验治疗。结果:对于60例未能及时诊治的ac病例,采用常规治疗有效率为60%。采用经验阿奇霉素、氯雷他啶和糖皮质激素联合诊治,有效率为93.3%。结论:阿奇霉素、氯雷他啶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ac疗效提高。

  • 标签: 变应性咳嗽 治疗心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新生儿基础上采取不安全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更低,家属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不安全因素分析融入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以保障护理安全与新生儿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不安全因素分析 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变哮喘(AS)并特性皮炎(AD)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中重度AS并AD 5例患儿临床资料,治疗均遵循AS规范化治疗联合奥马珠单抗,观察奥马珠单抗治疗A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特性皮炎严重程度指数(SCORAD)、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的指数(CDLQI)和峰值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AD患儿的皮损严重程度、面积、瘙痒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5例患儿在治疗4个月后,SCORAD、EASI、CDLQI和NRS评分(60.80±10.79比40.30±15.62;13.93±6.81比6.18±2.70;18.80±6.26比13.20±4.82;8.60±0.89比6.00±1.87)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3、4.106、5.199、5.099,均P<0.05)。2例患儿在奥马珠单抗治疗后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过程顺利,未见不良反应。5例患儿共接受奥马珠单抗皮下注射104次,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中重度AS并AD患儿治疗中,奥马珠单抗可明显减轻其皮损严重程度、减少皮炎面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奥马珠单抗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使用,可提高机体对变应原的免疫耐受和安全。奥马珠单抗长期皮下注射,安全好,不良反应轻。奥马珠单抗有望成为治疗儿童AD的新型靶向药物,且可作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辅助药物。

  • 标签: 变应性哮喘 特应性皮炎 奥马珠单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创伤胰腺炎(TP)是继发于胰腺损伤的一种急性非感染炎症。TP在胰腺损伤后可因镇痛剂或其他器官损伤掩盖症状,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或误诊,后期易继发感染胰腺坏死(IPN)。目前,TP治疗提倡阶梯式治疗策略,以微创外科为指导,兼顾多发伤救治、炎症控制、感染坏死清除等原则,贯穿胰腺损伤及IPN处理这两个重要环节。

  • 标签: 胰腺炎 创伤性胰腺炎 感染胰腺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常年鼻炎(PAR)的疗效。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中-重度PAR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鼻镜下选择翼管、筛前神经切断术组(A组)42例,聚焦超声治疗组(B组)34例,药物治疗组(C组)36例。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A、B组术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三组间VAS、R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总有效率为97.62%(41/42),B组为64.71%(22/34),均高于C组的30.56%(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低于B组(26.47%,9/34),P<0.05。结论鼻镜下选择翼管、筛前神经切断术和聚焦超声治疗均是治疗中-重度PAR有效的术式,但前者疗效更优,并发症更少。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鼻镜 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 聚焦超声
  • 简介:摘要:审美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部分,而小学音乐教学要在小学阶段这个关键时期将审美和实践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重视审美和实践融合的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审美性 小学音乐 实践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针刺治疗变鼻炎临床有效以及安全。方法:以入院时间为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变鼻炎患者80例参与研究,将80例变鼻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变鼻炎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变鼻炎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鼻内针刺治疗,对比两组变鼻炎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变鼻炎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变鼻炎患者采取鼻内针刺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表现。

  • 标签: 鼻内针刺 变应性鼻炎 临床疗效 治疗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季节鼻炎(AR)患者适宜的调药方案,以促进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方法2020年1至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门诊招募124例柏树花粉过敏AR患者,其中男43例,女81例,年龄(41±9)岁,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2组。第1组患者每隔2日,根据前2日的平均鼻结膜炎日症状评分调整用药级别(短期症状评分组);第2组患者每隔1周,根据既往1周的AR控制测试(ARCT)评分调整用药(长期ARCT组)。在柏树花粉浓度上升及高峰持平期两组均上调药物,为加药期;在花粉浓度下降期两组均下调药物,为减药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日症状、用药及ARCT评分。结果整个花粉季期间,短期症状评分组日均鼻结膜炎症状评分低于长期ARCT组[(2.4±1.0)分比(2.7±1.0)分,P<0.01];而两组每日用药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花粉浓度上升期,短期症状评分组的ARCT评分优于长期ARCT组[21(19, 22)分比20(17, 21)分,P=0.049];而在花粉浓度高峰期和下降期,两组的AR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ARCT组违背调药医嘱次数的比例高于短期症状评分组(30.1%比6.7%,P<0.001)。结论花粉过敏的季节AR患者应当根据花粉暴露量的变化规律灵活选择调药方案,以体现个体化医疗的理念。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季节性 药物治疗 个体化医疗 变应性鼻炎控制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变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探讨了50例变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入组,根据患者先后顺序入院随机抽签分组后,一组给予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为普通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颗粒进行治疗,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各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较高,总有效率为96.00%(24例),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通窍鼻炎颗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舌下免疫治疗变鼻炎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01月-2021年6月期间由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变鼻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参比组应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粉尘螨舌下免疫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变鼻炎病人治疗后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两组病人鼻炎相关症状及药物评分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实验组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病人的鼻炎相关症状及药物评分均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舌下免疫应用到变鼻炎病人中,可以提升变鼻炎病人有效率,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减少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舌下免疫 变应性鼻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脾氨肽口服溶液预防治疗季节鼻炎的临床价值。方法:96例季节鼻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口服氯雷他定。观察组给予脾氨肽口服溶液。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脾氨肽口服溶液 预防性治疗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变鼻炎发病率持续增高,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尤以中重度持续鼻炎为主。下鼻甲在变鼻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预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鼻甲手术是目前改善变鼻炎症状,尤其是鼻塞、喷嚏症状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就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变鼻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外科手术 下鼻甲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