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庄子生态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发展观以及知足节制的科技发展观。这些生态思想可用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重新思考、挖掘庄子思想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助于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 标签: 庄子 天人合一 生态和谐观 自然无为 知足节制
  • 简介:战国中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各种生态问题,使一些学者对其意义与边界进行反思。庄子是这一思潮中态度最为激烈者。他以本源性的直观的思想方法为出发点,对从人的欲望出发的理性计算性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其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对经济发展如何产生了破坏自然、分裂社会、奴役心灵的消极作用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探讨了以"不益生"为经济发展目标、以"技进乎道"为技术应用原则、以"游"为职业态度等为要点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理想途径。庄子对古代中国的山水旅游、园林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等直接经济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当代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生态 经济哲学 庄子 直观
  • 简介:摘要庄子的代表作《庄子》集中反映了他重要的哲学思想,他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对当时社会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从“天道观”以及“逍遥游的游世精神”两个方面对庄子文论思想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

  • 标签: 庄子,生态思想
  • 简介:庄子》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正是研究《庄子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起点。《庄子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道',其生态美学思想的主要表现在'无用之用'、'至德之世'与'天人合一'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着当下城市建设中的生存问题、城市道德问题、城市发展问题与城市理想四个方面。这是《庄子》对生态美学最大的贡献,且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六原则'不谋而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在《庄子》的生态价值思想方面得到一定的彰显。

  • 标签: 《庄子》 生态文明 “天人合一” “内圣外王” 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原则”
  • 简介:摘要:庄子的文化修养极高,生平博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渊远流长,他的哲学观较为复杂,在对自然世界的深刻领悟中,重新寻找到了人与世界建立新的稳定关系的基础。他主张道在自然之中,从自然的一山一水中把握了最高的智慧。庄子的美学思想非常独特,超越了儒家从功利和伦理出发的以道德比附自然的局限性,深刻体现出了哲理与诗意的交融,足可见庄子的文学素养及行文智慧,笔下意象繁华,大鹏展翅,俯仰天地,超然脱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相对集中的观点,信笔挥洒,肆意快哉。

  • 标签: 庄子思想 哲学 美学 艺术成就
  • 简介:"逍遥"是人的心灵所达到的超然物外,闲放不拘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思想所追求的一种无所牵挂、无所求的平静心理,以"逍遥"之境界去达到内心的平静,这便是庄子的选择。怎样能做到"逍遥游",何人可以"逍遥游"?具体来说,就是"无名"、"无功"、"无己"。

  • 标签: 庄子 逍遥思想 逍遥游
  • 简介:摘要:庄子是道家直系,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学派而与儒、墨抗衡。庄子将老子思想中的有关人与自然对立的主张推向了极端,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了自然主义、遁世主义和相对主义思想。本文将从庄子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观点以及后世评价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庄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可分为论教育的作用、论理想人格、论学习与求知三点。

  • 标签: 庄子 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 理想人格 学习求知
  • 简介: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由,他希望按人的自然本性生活,从仁义礼智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而现实生活却与他的理想大相径庭。于是,他只好从思想上寻求解脱的办法,在精神王国中作自由自在的逍遥游。在庄子看来,人之所以有痛苦,不自由,是因为受到现实世界的是非之辨、贵贱升降、贫富变迁、生死祸富等的困扰,受到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有所依赖,有所期待有所追求而造成的。这叫"有待"。

  • 标签: 庄子哲学 逍遥游 王国中 仁义礼智 现实生活 无待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25
  • 简介:庄子不是老子、列子或者孔子,老子和庄子之间的思想联系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庄子就是庄子

  • 标签: 庄子思想 思想世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01
  • 简介:惠施是内七篇中提到的唯一和庄子对话的人物,如《庄子》中许多其他的对话一样,《庄子》书中既表现出对惠施无情的嘲讽

  • 标签: 庄子思想 思想世界
  • 简介:摘 要: 庄子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范畴就是“道”,他对“道”论的贡献就是把“道”推演到政治,伦理纲常之中去;他的物质起源说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而物质的存在形式即时间和空间;庄子对物质存在和发展规律的论述具有重

  • 标签: 庄子,道,矛盾
  • 简介:本文将探讨《庄子》一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通过两部分说明:一为《庄子》的自然观;二为《庄子》的天人观。

  • 标签: 《庄子》 自然观 天人观
  • 简介:当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呼唤着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孟子和庄子是儒道二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从“仁民爱物”的角度出发,提出“天之生物,使之一本”,寻求仁在宇宙万物间的普遍适用性;庄子主张“万物一齐”“物无贵贱”,试图打破主客、内外之间的界限,提高人与万物“一体”的心灵境界。孟子、庄子二人的思想都对当今社会实现绿色发展、树立起新的生态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标签: 生态价值观 庄子 孟子
  • 简介:庄子技术思想是审美的,主要表现为反对工具化,主张人性美。究其成因,既是社会形势促成,亦是人类欲望导致。这种思想启示我们,正确对待技术,可以促进人生艺术化,提高社会和谐度。

  • 标签: 庄子 审美 技术思想
  • 简介:深邃博奥的哲学思想,并非"唯心"、"消极"、"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是以唯物、积极和代表平民阶级为主导,唯物之中有唯心,唯心之中有唯物;积极之中有消极,消极之中有积极;且着眼于整体的人和人生中不利的一面,大致属于弱势群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儒道两家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生的真理.

  • 标签: 《庄子》哲学 唯物 积极 平民阶级
  • 简介:摘要庄子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即使在今天物欲横流、纷至沓来、精神空虚、信仰庸俗的时代,庄子的美学思想依然释放着智慧、恬淡的光芒。

  • 标签: 庄子 美学思想 陶染
  • 简介:本文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庄子主要心理健康思想,对外物强调“物物”,对内强调无为之虚,主张自足的内在价值尺度,开放心灵。并首次对庄子心理健康思想适应症状及治疗作了探析。

  • 标签: 庄子 心理健康思想 道家思想 无为思想 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