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有限的沦陷研究成果中,华北沦陷日伪政权的研究与伪满洲国、汪伪政权研究比较,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相对薄弱。张同乐教授的专著《华北沦陷日伪政权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5月版)的出版不仅弥补了以往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而且有助于从学理上深化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本书的突出之点是运用档案馆馆藏的大量日伪档案史料,实证日伪黑暗统治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和天灾人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对于回击一些西方学者的殖民主义观点,回击日本右翼歪曲日本侵华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华北沦陷区 日本侵华历史 日伪政权 简评 抗日战争史 研究成果
  • 简介:冷歌(1908—1994)生于辽宁省辽阳县,自称是吉林省永吉县人。本名李翅赓(建国后也曾用名李乃庚),笔名文湘、冷歌、紫函,是活跃在伪满洲国末期文坛上的知名编辑、作家。作为编辑,冷歌在新京(长春)益智书店整整做了10年,此间,

  • 标签: 东北沦陷区 作家 传略 伪满洲国 名编辑 辽阳县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伪当局把推行奴化教育作为实施其"思想战"的主要措施,建立了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规定了以"亲日"、"复古"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方针,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措施.日伪在华北沦陷推行的奴化教育,尽管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但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

  • 标签: 抗战时期 华北沦陷区 奴化教育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一批批东北沦陷作家或自主或被动地出走,形成离散作家群。作家流离的原因多种多样,逃离法西斯文化统治、反抗殖民是绝大多数人的诉求。同时代满系①作家用文艺作品形象记录了宛如生离死别的作家的流离的情形。

  • 标签: 东北沦陷区 青年作家 离散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文艺作品
  • 简介:在漫漫六七十年间,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公认的成熟学科.然而,在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中,涉及抗日战争时期沦陷文学的,却寥寥无几.以梳理新文学成长过程的资料丛书为例.自从赵家璧主编的(1936)问世以来,陆续出版了一大批从不同角度对新文学做全面清点的"文学大系"和"文学书系".它们各有侧重,自成系列,保存了丰富的原生态材料,既方便了现代文学的读者和专业研究者,同时,也是一种惠及将来的文化积累.但对这些出版物略加排比不难发现,在对中国新文学做纵向总结的资料中,除东北地区外,抗日战争时期沦陷的内容最为单薄.

  • 标签: 中国 现代文学 沦陷区文学 文学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广大沦陷实行愚民政策,以培养服从其殖民统治的顺民,进而巩固其在沦陷的殖民统治。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从事反日行动源于反日教育,而反日教育的直接表现就是教科书,特别是文科教科书。因为国文、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类教科书对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侵略者对教科书的修订问题极为重视。

  • 标签: 教科书 沦陷区 抗战时期 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时期 殖民统治
  • 简介:20世纪50、60年代东北沦陷文学进入研究者视野,80年代重新评价东北沦陷文学,新世纪东北沦陷文学研究取得丰富收获,但在东北沦陷文学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东北沦陷话剧研究尚存在许多缺失。到目前为止,有关东北沦陷话剧研究的成果有张玉茂主编《东北现代文学史论》和冯为群、李春燕著的《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新论》在个别章节提及,秦悦的硕士论文《沉寂的缪斯——伪满洲国戏剧研究》,还有逢增玉、孙晓萍的论文《殖民语境与东北沦陷时期话剧倾向与形态的复杂性》等,但上述文献或由于选取资料的主观性或先入为主的写作观念,作者更多重视反抗性剧作,对中立或顺从剧作少有提及,简化了异态时空下东北话剧的复杂倾向。

  • 标签: 东北沦陷区 话剧研究 东北沦陷时期 沦陷区文学 流变 文学研究
  • 简介:1942-1943年河南发生严重灾荒。此时,河南半壁沦陷,作为粮食主产区的豫北也已被日军占领。豫北沦陷受灾情况严重,民众应对饥荒意识淡薄、应灾能力不足;作为沦陷,豫北并不仰赖国民政府之振济,国民政府亦不将此区域作为重点救助之地区;相对于日本殖民当局的祈雨、急振等措施,豫北沦陷民间的救济似乎更为有效。

  • 标签: 1942-1943年 豫北沦陷区 灾荒 民间救济
  • 简介:近代日本为配合其侵华步骤,大肆对华推行殖民政策。尤其是在抗战爆发之后,日本对作为其统治中心的华北沦陷掀起了移民狂潮,日侨人数因而急剧增长。大量日本移民的到来。加重了华北地区人民的负担,并给其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 标签: 华北沦陷区 移民 日侨
  • 简介:受制于强大的话语控制,沦陷的知识分子用相对迂回的方式言说着个人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关于色情文学的讨论和对乡土文学的论争带动了40年代民族文学的进程。女性知识分子的日常叙事及通俗作家的市民书写并非完全远离政治,而是潜在地参与社会人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得这类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 标签: 沦陷区文学 分立形态 实践理路
  • 简介:日本侵华时期,对河北沦陷实施殖民奴化教育,其中在河北沦陷推行的教师教育是其实施奴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伪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教育的方针政策,详细地规定了教师教育制度,并对教师队伍进行清理、整顿,对教师实施奴化管理。但是,广大爱国教师并未屈服,他们利用一切时机开展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 标签: 日本侵华时期 河北沦陷区 教师教育 奴化管理 反奴化教育
  • 简介:沦陷的职业学校是日伪奴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日伪在江南沦陷不仅兴建和恢复了一部分职业学校,而且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规和政策.他们希望对江南沦陷的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严密控制,极力在职业学校中推行其奴化教育.

  • 标签: 日伪 江南沦陷区 职业教育 奴化教育
  • 简介:<正>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从芦沟桥事变到1945年,中国大片河山,成为日本统治的沦陷.日寇在沦陷除了进行大屠杀,治安强化运动,军事清乡以及奴化教育外还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妄图达到其灭亡中国的目的.本文就日本在沦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 标签: 东北沦陷区 政治统治 芦沟桥事变 经济掠夺 日本帝国主义 奴化教育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沦陷大型期刊《杂志》上有一场关于“‘新文艺’笔法”的讨论。这场讨论历时一年多,参与的文人众多,《杂志》特别组织了两期特辑来发表有关“‘新文艺’笔法”的讨论。这场讨论是上海沦陷最有影响且意义最为深远的讨论之一。因为它是在日据时期对新文学的流弊所做的最为深刻的历史反思,讨论中作家们积极探讨在战争状态下如何批判地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创建具有民族风格的、大众化的新文学,从而更好地与日伪的文化奴化政策相抗衡。

  • 标签: 新文艺 沦陷区 上海 新文学传统 钩沉 史料
  • 简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沦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原有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摧残,打乱了中国原有的教育布局,使中国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为了使中国沦陷彻底殖民地化,日本侵略者制定了奴化教育方针政策,建立了相应的伪教育行政体制,用以统辖沦陷的教育系统.其中,十分强调"宣传教育"、"以华治华"的殖民主义文化统治,在"恢复"和"调整"原有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扶植伪政权建立了伪学校教育体系.同时,还建构了系统的、殖民化的社会教育和校外教育,以奴化沦陷人民的思想.日伪在中国沦陷实施的是赤裸裸的殖民奴化教育.

  • 标签: 日本侵略者 中国沦陷区 殖民教育
  • 简介:联庄会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河北省沦陷的联庄会是日伪拼凑的乡村“群众自卫组织”,是“乡村协同体”建设的重要形式.实质上河北沦陷联庄会是日伪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人民抗日战争而精心组建的伪组织.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为指导,对联庄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争取工作.探讨河北省沦陷联庄会的建立和主要活动,以及中共争取联庄会的斗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华北沦陷日伪统治和华北沦陷抗日活动的研究.

  • 标签: 抗日战争 河北省 沦陷区 联庄会
  • 简介:为了灭亡中国,妄想把中国变为其永久奴役的殖民地,日寇侵华期间对其占领实施了恶毒的奴化教育。对此,沦陷广大爱国师生以铮铮铁骨和冷静头脑机智勇敢地与日伪的奴化教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以对祖国的一片丹心和对中华民族的一腔热血铸就了我们的伟大国魂,最终使日伪的奴化教育彻底破产,这一光辉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 标签: 日本 抗日战争 沦陷区 奴化教育 中国 现代教育史
  • 简介: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沦陷的工矿业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在东北,在"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统制;"满铁"、"满业"两大会社对工矿业实行了高度的垄断.在华北和华中:日本政府把经济划分为统制事业和自由事业两种,统制事业由两大"国策会社"经营,自由事业通过"军管理"、"委托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五种方式占有.日本对沦陷工矿业的掠夺,造成了中国工矿业的畸形发展,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绝境,也截断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 帝国主义 沦陷区 工矿业 垄断组织
  • 简介: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华北沦陷日伪政权为了实现完全统治中国的目标,利用报刊杂志实行思想殖民,塑造了新的民族观。日本殖民者对华北沦陷进行了详尽的历史考察,获取了有助于操持被殖民地的殖民文化,并以报刊为媒介利用殖民文化,进行宏大的历史写作的工程,使报刊文本夹杂了各种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殖民意识,使日本侵华战争正义化,使中日亲善生硬的宣传自然化,呼吁民众共同反抗英美及国共两党。这些宏大的殖民文本建构,往往培养了殖民地人民自我认同的榜样,使得日本殖民主义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强势,成为在政治殖民统治终结后依然能施展作用的文化思维霸权,这样建设起来的一种民族观和操作模式,尽管是以华北沦陷的民众为命,实际上只是日本殖民文化宰制的衍申。这一利用报刊进行殖民意识渗透的手段在华北沦陷卓有成效,对沦陷的抗日力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 标签: 华北沦陷区 报刊 殖民意识
  • 简介:<正>本刊曾于1991年第2期公布《1942年前日本在华工矿业资产之调查统计》史料一篇,为使资料进一步充实与完善,特再选编其在我国沦陷掠夺公私工矿业经营与收益调查资料公布如后,俾供参考,本件档案仍选自馆藏国民政府经济部档案全宗,文中标题为原件所有。

  • 标签: 青岛 面粉厂 工矿业 委任经营 沦陷区 资本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