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动物和人间是一组由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受感染动物患者来源的食物而传播给人类。本文将重点探讨预防动物和人间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动物布病 人间布病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是由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潜伏期1~3周,本缓慢,可有长期发热、多汗等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16世纪中叶,一场鼠疫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短时期内大批患病者死于这次瘟疫。几年前,我国上海“甲肝”大流行,受害者以10万计。这些疾病都属于传染病,可以在人群中广泛流行,早已是尽人皆知。但是要说精神也会“传染”,您会相信吗?上海曾报道过一家3口人同时住入精神医院的事例。病人张某,男,35岁,上海某厂工程师,平时个性内向、

  • 标签: 感应性精神病 超微波 精神病医院 传染病 铜丝网 欧洲大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是鲁杆菌的一种,占鲁杆菌发生率的2%~53%。近年来我国因养殖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饲养的增加,鲁杆菌性脊柱炎有流行的趋势。目前,对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病变特点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因此,就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规范、鉴别诊断、治疗规范等问题,结合诊疗的经验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中对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鲁杆菌性脊柱炎规范的临床诊断还依赖于流行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仅从疾病的某个方面进行诊断,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尽管鲁杆菌性脊柱炎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临床特征,但在临床中有时需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尤其需要与脊柱结核进行鉴别。药物治疗是治疗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最基本环节或最主要环节,手术治疗是鲁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国内关于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对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研究多为临床经验总结,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故进行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多中心研究,对于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规范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蒙医药治疗概况。阅读有关文献综述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典型病例。用蒙药治疗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不易复发等特点。

  • 标签: 布病 蒙药治疗
  • 简介:氏杆菌是家畜的慢性传染病,常见的有3种,即牛型、猪型和羊型。1.症状猪、牛、羊的主要症状都是母畜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乳房硬块、外肿肿胀;公畜小腹下坠,睾丸阴囊肿胀,严重的坏死,关节炎症明显或关节明显化脓,不能站立。感染初期母畜有的产奶量很高,奶中带有血丝,后期个别病重,产奶量低。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家畜 慢性传染病 产奶量 症状 母畜
  • 简介:病原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症状感染时体色发白,腹节发红,尾部肌肉组织呈点状或扩散的坏死症状,体表有不规则黑斑,则可初步断定患有传染性肌肉坏死。流行情况凡纳滨对虾目前是主要易感种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均可感染,养殖在海水和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的幼虾和半成虾最容易受到感染。该病发病缓慢,累计死亡率高达70%,引起发的原因可能与养殖过程中温度、盐度过高或过低、撒网捕虾或投喂劣质饲料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肌肉坏死病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 养殖过程 肌肉组织 流行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传染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患儿都有一个学龄前的未染病的兄弟姐妹,与患儿共同生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小儿手足口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疾病传染防控,对比两组二代发病率,评价小儿手足口传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新增患儿21例,二代发病率为35.00%,观察组新增患儿3例,二代发病率为5.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小儿手足口传染防治措施,能够降低患儿周围儿童的发病率,控制住疾病的传播,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传染 防治
  • 简介:白血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特点是某类型的白血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肿瘤性增生。白血不是传染病。尽管目前关于人类白血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尚无由于与白血病患者密切接触而传染上白血的。虽然有研究发现,有些病毒感染可诱发某些T细胞白血,这主要是这类病毒本身所含的逆转录DNA引起患者基因突变所致。

  • 标签: 白血病细胞 传染病 输血 T细胞白血病 造血组织 肿瘤性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