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属于杂体.沈德潜《说晬语》卷下云:"杂体有大、两头纤纤、五杂俎、离合姓名、五平、五仄、十二辰、回文等项."

  • 标签: 大言诗 小言诗 杂体 诗风 创作手法 抒情
  • 简介:<正>仅仅在数十年前,学术界还有人认为,唐朝人是不会记谱的,至于俗字谱(又称“大字谱”,乃工尺谱的前身),则是宋朝人的“特创”。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毕竟于1900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发现了乐谱资料三件。第一件是伯希和编号3808(背面),曲谱总数为二十五首,依据笔者的考证,曲谱的抄写人是敦煌僧侣梁幸德的三位助手,抄写时间是公元934年闰正月,抄写地点是洛阳——该年,梁幸德奉敦煌归义军节度使

  • 标签: 节度使 曲谱 敦煌莫高窟 白居易 琵琶 工尺谱
  • 简介:中国古体由简趋繁,形成了不同诗体和风格的古诗,对各体的源起辨析的文章和著作很多,本文就各体起源的说法进行甄别,对各体起首予以确定。

  • 标签: 中国 文学风格 诗歌起源 二言诗 九言诗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四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代表作家的分析,探讨了四始盛终衰的三方面原因:句式字数过少,典重有余而变化不足;创作过程中,“伤渊雅之致”,失去了四的本色;古代诗体演变和进化规律的结果。

  • 标签: 四言诗 渊雅 诗体演进
  • 简介:《陔余丛考》说:“任昉云:六始于汉谷永,然刘勰云:六、七杂出《》、《骚》。今按《毛诗》:‘谓尔迁于王都,日予未有室家’等句,已开其端,则不始于谷永矣。或谷永本此体创为全篇,遂自成一家,然永六今不传。”从这个资料中,我们可以这样说:六

  • 标签: 六言诗 《骚》 毛诗 七言 刘勰 《诗》
  • 简介:诗体文学未自觉的两汉之前,诗歌和音乐、舞蹈等文化活动是浑整不分的,总名曰“乐”。“乐”是“乐人”创制演习的“神人以和”的祀神之具。“乐”之“志”在于沟通神人,“乐”之“”所言之“志”即“乐之志”-“神人以和”之志。《》、《骚》、《汉乐府》本是“乐”之“”,是用于“神人以和”的祀神“乐”。

  • 标签: 乐诗 祀神乐 "诗言志"
  • 简介:晨起口占窗下花无语,树丛鸟有声。胸前风乍暖,心内葬残冰。远水牵黄土,近山断碧空。人生如四季,难料是阴晴。偶拾卧看闲云动,静听孤鸟鸣。城中能避闹,不必野山行。求雨别达暴,盼风勿带沙。人心多侈望,上帝乱如麻。秋枝岂恋叶,流水怎留花。唯有痴情种,终生箭未拔。

  • 标签: 五言诗 闲云 情种
  • 简介:在魏晋南朝时期并没有“玄”的名字,“玄”的概念是今人提出的。结合南朝人的论述不难看出,所谓玄其实就是南朝人所说的受了玄学之风不良影响的。不过,南朝人所指的不良影响包括思想趋向、作品基调、辞采和词趣四个方面,而当下的研究却并未完全据此立论,往往脱离南朝人的评价,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魏晋诗歌中选出一部分作品,然后名之日“玄”,并据此为他们的玄研究提供支持。由于研究者所面对的作品互不相同,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就无法达成共识。

  • 标签: 刘勰 钟嵘 玄言诗 玄学
  • 简介:志,歌永”,对我国文化、文艺、、歌,有深远影响。王盾先生以为(凡引王文概用楷体。引文中加重处系洛地标记。下同):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志,歌永”也许是最重要的命题——至少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命题。

  • 标签: 诗言志 汉文化 歌唱 汉族 传统 文学理论史
  • 简介:》学是汉代高雅形式的四的创作背景。从《诗经》本文的实用典雅到春秋以来的“赋诗志”,再到战国以至汉代的《》学理论的宗经、征圣、明道到“美刺”的批评,主旨皆在遵循传统而付诸实用,未曾出现四创作的新见,使四在汉代走向衰落。

  • 标签: 《诗经》学 “美刺” 四言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我们也就可以说王维的是无情的,泪也罢、恨也罢、愁也罢,王维说

  • 标签: 浅论王维 王维禅 禅言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9
  • 简介:我们也就可以说王维的是无情的,泪也罢、恨也罢、愁也罢,王维说

  • 标签: 浅论王维 王维禅 禅言
  • 简介:摘要以《尧典》为代表的诗学时代是中国古典诗学史上的“志”时代。《舜典》之“志”产生于祭祀过程,“志”指一种宗教文化情感;春秋时期“道志”诸说产生于人与人的社会交际氛围,“志”一般指称人的世俗文化理念。“志”的指向主要在群体,在他者;但这并不是说“志”排斥主体之情,“志”中也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调。

  • 标签: 诗言志 宗教情感 净化 祭祀
  • 简介:志”是一个文化命题,在《左传》里与政治外交结缘,成为高层次交际的表意载体,梳理《左传》引志的方式及其它,对于“采”、“教”、“诗论”等等方面都能引发有意义的思考。

  • 标签: 左传 诗言志 方式
  • 简介: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财富始终集中于少数人之手,广大人民群众世世代代都处于贫困状况中。许多诗人也都有过贫穷生活的经历,甚至于一生不得温饱,以苦吟著名的唐代诗人孟郊、贾岛更是因穷而致死。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因

  • 标签: 执着追求 诗歌艺术 唐代诗人 封建社会 孟郊 苦吟
  • 简介:举办梅兰芳金奖大赛,不由得想起了梅先生的代表剧目《霸王别姬》。故事的出处,尽人皆知。《史记·项羽本纪》叙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项羽慷慨悲歌,"有美人名虞","和之"。徐广《集解》:"一云姓虞氏。"张守节《正义》:"《楚汉春秋》云: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 标签: 五言诗 虞姬 项羽本纪 梅兰芳 春秋 出处
  • 简介:《文心雕龙》和《诗品》,都是产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它们是文论舞台上的双子星。两书作者刘勰和钟嵘都对四和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钟嵘对五很推崇,对四却贬抑;刘勰则在叙述四、五的发展中着重讲了五的发展。笔者通过对两部作品的相关分析,可以初步观察到四、五的发展概况。

  • 标签: 《文心雕龙》 《诗品》 四言诗 五言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02
  • 简介:儒家礼乐文化对诗学的影响必是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诗学,  《大序》继承并发展了《乐记》中艺术乃情感的表现的思想,礼—乐

  • 标签: 儒家礼乐 文化诗言志 礼乐文化
  • 简介:朱自清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也是著名的学者。如果说《背影》、《荷塘月色》是他创作的最负盛名的文学作品,那么,与两篇佳作名声相当的他的学术著作自然非《志辨》莫属。前者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后者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作为学者的朱自清是与《志辨》一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 标签: 诗言志 朱自清 中国文学批评史 《荷塘月色》 学术著作 现代文学史
  • 简介:翁方纲对《诗经》的理解是围绕着"志"的命题展开的。一方面,翁氏以"肌理"之"义理"界定了"志"的内容范畴,在继承以政教为核心内容的儒家"志"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弱化"志"的政治内涵而偏重人伦之义的倾向,是"理学化"了的儒家之"志"。另一方面,翁氏补前人论说之不足,将探讨该命题的视角转移,以"肌理"之"文理"诠释了"志"之存在的艺术形式。他以《》之"赋比兴"为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并受汉学征实之风的影响尤为看重"赋"的独特属性与艺术价值。又视"声音律度"为"文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强调"和谐"是对诗歌声律最基本的要求。翁氏将诗歌的艺术表现放到和思想内容同样重要的地位,是其论"志"不同以往的独特贡献。

  • 标签: 翁方纲 诗言志 《诗经》 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