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CT导航下视网膜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利用OCT导航作用,对因屈光间质浑浊术前无法明确诊断的眼底病进行OCT扫描,即时诊断。本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名玻璃体浑浊伴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后应用OCT扫描后极部病变区,发现视网膜表面的增生膜和视网膜下增生组织,并在OCT导航下进行视网膜前膜的剥离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前眼科B超显示玻璃体浑浊伴可疑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眼底检查视网膜无法视及。切除浑浊的玻璃体后,OCT扫描显示:后极部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结构紊乱,中心凹上方1/3 PD处可见视网膜下指状突起,其周围有视网膜下积液,黄斑颞下方见视网膜前膜。于OCT导航下剥除前膜,填充硅油及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并对指状突起进行激光光凝。术后诊断:右眼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玻璃体浑浊、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前膜。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黄斑区出血和水肿减轻,视力提高。结论OCT导航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理改变,并可针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处理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导航,术中,OCT 光凝,激光 手术,玻璃体视网膜 血管病变,息肉状,脉络膜 治疗,精准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具备成像过程推进速度快,图像结果分辨率水平较高,以及能够实现对整体性眼前节组织结构的成像处理技术目标等特点,客观上在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工作领域,以及手术治疗技术领域应用广泛。文章将会围绕眼科手术导航OCT图像畸变矫正,展开简要的综述分析。

  • 标签: 眼科手术 导航 OCT图像 畸变矫正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OCT技术在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于我院确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0例(2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3个月黄斑裂孔闭合情况、BCVA与iOCT使用的相关性。结果:Spera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术后3个月IMH闭合情况与OCT观察黄斑裂孔指数(MHI)呈负相关(rs=-0.322 P<0.05)。结论:中使用iOCT观察黄斑区形态改变预测黄斑裂孔闭合率,提高术后视力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特发性黄斑裂孔 术中OCT 黄斑裂孔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黄斑疾病患者40例应用OCT对黄斑疾病进行诊断,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黄斑疾病患者40例应用OCT诊断,黄斑水肿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9例,黄斑裂孔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2例,黄斑部视网膜前膜2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例,视网膜劈裂1例,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症1例。结论OCT应用于黄斑疾病诊断筛查,确诊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 黄斑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青光眼诊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30例42眼为观察组,同时对照组选取30例60眼视力正常体检者。对两组患者均行OCT检测,对比两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RNFL厚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参数除视盘面积无明显变化,其它参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有助于青光眼诊断,其RNFL厚度与视盘参数改变情况是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敏感指标,OCT是对青光眼诊断有效的应用。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 青光眼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的配合;方法对60例(共血管70条)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CT)检查;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无并发症发生。61条血管一次回拉清晰记录图像,3条血管需调整指引导管后重复一次才获取清晰图像,4条血管有较大的侧支血管,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3条血管因狭窄较重,未能获取到清晰图像,支架置入术后重复行OCT可获取清晰图像。

  • 标签: 冠状动脉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配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条件下实时超声导航进行微侵袭脑内血肿清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急诊手术病例36例,诊断包括自发性和创伤性脑内血肿,所有病例在清除血肿前进行实时超声导航定位,手术在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结果36例术后复查结果提示血肿清除彻底,无残留血肿。GOS预后评分,良好29例,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实时超声在急诊脑内血肿清除应用能够更好的定位血肿,为选择合理的皮层切口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 标签: 脑内血肿 手术 超声导航
  • 简介:白羊座向来大而化之的白羊,本月在你的工作领域里.却一反常态的细腻起来,不但掌握大方向原则,同时对于执行步骤里的每个小环节又仔细的留意,不让自己有发生错误的机会,加上你精确的评估以及坚持到最后一刻的耐力,因此所有工作的进度也都在掌握之中,这样的形象反转,还真让旁人都吓了一大跳呢!

  • 标签: 星座 执行步骤 白羊座
  • 简介:1.视网膜厚度报告扫描方式:快速黄斑扫描、黄斑线状扫描。应用:评估黄斑区域疾病和一些特殊区域。视网膜厚度为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与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前表面的距离,在扫描图像两条白线之间即为计算机自动测量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厚度坐标图为相应扫描视网膜厚度线条图。

  • 标签: OCT 视网膜厚度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脉络膜毛细血管 扫描方式 打印
  • 简介:3.视盘分析报告扫描方式:快速视盘扫描,视盘扫描。应用:视盘评估。此检查可以视盘的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水平方位杯/盘比、垂直方位杯/盘比等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为两幅图,一幅显示单个视盘横截面扫描图像,另一幅显示是视盘整合后分析结果图,图中红色表示视盘边界,绿色表示视杯边界。

  • 标签: OCT 打印 阅读 扫描方式 盘沿面积 杯/盘比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垂体腺瘤患者实施导航指引的经蝶入路手术。结果神经导航系统能准确指引手术进行,无一例损伤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并发症少。结合镜下所见、术后复查影像及随访资料,肿瘤全切率达90.5%,复发率仅4.8%。结论经蝶入路的垂体瘤导航手术能提供实时的三维解剖信息,准确指导手术进行,安全性好,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神经导航 垂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的定位作用。方法同顾性分析63例导航辅助下行垂体腺瘤切除的病人资料(病例组),并与61例同期未用导航的垂体腺瘤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定位蝶窦开口与鞍底时间,以及定位鞍底准确性,评价导航定位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采用导航能硅著缩短定位蝶窦开口及鞍底的时间(P〈0.05),并显著提高初次定位鞍底的准确性(P〈0.01),且病例组无中方向错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神经导航是内镜下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经蝶入路
  • 简介:摘要脑深部肿瘤是指距皮质深度超过25mm的肿瘤,肿瘤往往与脑内重要结构关系密切,尤其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寻找困难,反复或盲目探查,易造成较大的神经功能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目前,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飞速发展,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就神经导航系统在脑深部肿瘤切除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脑深部肿瘤 神经导航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治疗的43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电磁导航实时引导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治疗22例(导航组),采用单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治疗21例(非导航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脑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残余量及血肿清除率。术后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2组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健侧、患侧锥体束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计算相对FA(rFA)值(患侧FA值/健侧FA值)。术后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基础日常活动能力。结果导航组和非导航组患者的术前出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率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导航组患者患侧上、下肢的FMA评分,患侧FA值、rFA值均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导航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的基础上,电磁导航技术可引导神经内镜有效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以及通过对锥体束纤维的有效保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电磁导航 神经内镜 锥体束纤维
  • 简介:摘要:本文对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系统融合在飞机导航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介绍了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和特点,探讨了两者融合应用在飞机导航的优势和意义。本文分析了融合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算法,并讨论了其在飞机导航的实际应用。最后,总结了融合导航系统的优点和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惯性导航 卫星导航系统 融合导航 飞机导航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技术 (OCT) 在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应用。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12 月 我院收治的 98 例青光眼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检测的 98 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所有检测者进行 OCT 扫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 视乳头旁纤维层厚度(RNFL)和 黄斑厚度。 结果:实验组 的 RNFL厚度 、 黄斑各分区以及平均视网膜厚度均显著 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 检测 者RNFL、 黄斑厚度的 AROC均超过 0. 8。 结论: OCT 在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具有 良好的 价值 ,不仅能观察到 视神经损害 情况 , 还能 定量评估 。

  • 标签: OCT 青光眼 早期诊断 RNFL 黄斑
  • 简介:摘要:观察OCT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观察组OCT指导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仅于CAG指导下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观察组支架再狭窄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半年心绞痛发生率等指标是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作者: 田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