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与调强放疗(IMRT)对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FMR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筛选所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VMAT与IMRT剂量学比较的文献纳入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应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3项研究的281例纳入Meta分析。与IMRT计划相比,VMAT计划明显提高PTV剂量(D95%,P<0.001),明显改善PTV剂量均匀性(P<0.001)和适形性(P=0.004)。VMAT计划较IMRT计划有效降低患侧肺V20Gy (P=0.027)和健侧肺V10Gy (P=0.003);而患侧肺Dmean、V5Gy、V10Gy、V30Gy,健侧肺Dmean、V5Gy,心脏Dmean、V10Gy、V30Gy两组计划均相近(均P>0.05)。IMRT计划较VMAT计划降低心脏V5Gy (P=0.001),但对心脏V5Gy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性较差。VMAT计划比IMRT计划明显减少治疗时间(P<0.001)和机器跳数(P<0.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VMAT比IMRT在靶区剂量覆盖、均匀性和适形性,对患侧肺和健侧肺保护,以及治疗效率方面均更具剂量学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乳腺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初次使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技术(VMAT)行全身照射(TBI)患者的计划设计及剂量学验证方法。方法在头、脚位两套定位图像上共同确定全身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12 Gy分6次,设计含5个中心15个全弧的TBI计划。优化时先在脚位图像中进行,并以此为剂量基础进行头位计划优化,最后两段综合剂量累加并评估。多种剂量学验证方式:Delta 4模体验证单等中心VMAT计划剂量;EBT 3胶片验证两相邻中心射野衔接处剂量分布;PinPoint电离室测量两段图像衔接区点剂量;MOSFET剂量仪实时监测患者体表剂量。另对计划结果参数、治疗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两段靶区的平均剂量分别为12.45 Gy和12.37 Gy,肺平均剂量为10.8 Gy。每次治疗总机器跳数2 883 MU,出束时间平均约24.3 min,床旁平均总时间约121 min。与计划计算相比:单中心VMAT计划绝对剂量3%/3 mmγ通过率平均为(99.74±0.42)%;射野衔接区域绝对剂量5%/5 mmγ通过率平均为(90.11±2.72)%;头、脚位图像衔接区域点剂量平均偏差(3.6±0.4)%;实时监测患者体表8个点,各部位每次剂量在1.57~2.04 Gy范围内。结论基于多中心VMAT技术的TBI计划及剂量学验证结果显示能可靠实施于临床,但还需不断改进、改善剂量分布和测量结果,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全身照射 多中心点 剂量学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基于蒙特卡罗(MC)的验证平台实现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的独立剂量验证。方法利用EGSnrc/BEAMnrc构建Varian TrueBeam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机头和准直器模型,并基于机头模型和自编程序搭建患者VMAT计划的独立剂量验证平台,通过平台模拟不同射野大小百分深度剂量(PDD)曲线和离轴比、两个不规则野以及头颈部、胸部和盆腔各1例患者剂量分布。比较不同射野大小PDD曲线和离轴比与蓝水箱测量结果差异,不规则射野与ArcCHECK实测的差异,再通过γ分析法、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比分析患者MC模拟剂量、计划系统计算剂量、ArcCHECK实测剂量之间差异,验证平台是否可用于独立剂量验证。结果对4 cm×4 cm~40 cm×40 cm的PDD曲线和离轴比,MC模拟结果和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不规则射野MC模拟结果与ArcCHECK实测相比,在3%/2 mm、3%/3 mm下γ通过率都在98.1%、99.1%以上;3例不同部位VMAT患者MC模拟剂量和ArcCheck实测剂量在3%/2 mm、3%/3 mm下γ通过率均好于93.8%、95.9%。通过三维γ分析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和MC模拟剂量在3%/3 mm下鼻咽癌、肺癌、直肠癌的γ通过率分别为95.2%、98.6%、98.9%;在3%/2 mm下依次为90.3%、95.1%、96.7%。结论基于MC开发的验证平台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其模拟结果更接近于患者体内真实剂量分布,初步结果显示可用于VMAT计划的精准独立剂量验证。

  • 标签: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独立剂量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容积弧形调强技术(VMAT)和静态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脊柱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在靶区和脊髓上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入组5例脊柱转移的病人,分别制订3套放疗计划,即7野IMRT、单弧VMAT及双弧VMAT。处方剂量为3.0Gy,共照射10次。在计划靶区(PTV)和脊髓的剂量分布等剂量学参数上,比较二者的优劣。结果计划靶区(PTV)的D1%和D10%,单弧VMAT和双弧VMAT优于IMRT,且有统计学差异。而D99%、CI等指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代表脊髓受照剂量的D1%、D10%及Dmean等指标,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Dmean分别为(23.0±1.26)Gy(IMRT),(26.1±1.11)Gy(1ARC),(25.6±1.4)Gy(2ARC),P=0.004。结论VMAT与IMRT技术在脊柱转移灶放疗中,PTV的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前者在脊髓的保护方面有一些优势。

  • 标签: 脊柱转移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试基于患者解剖结构三维剂量重建进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剂量验证系统(3DVH),并探索其临床应用。方法对ArcCheck行阵列校准后按10 cm×10 cm射野、源轴距100 cm、投照量200 MU标定其绝对量,标定时将FC65-G置于模体中心测量。根据实测剂量、3DVH重建中心点及百分深度剂量与对应计划值间差异,调整绝对量标定值或ArcCheck CT密度值,使上述差异最小。选择肺癌、宫颈癌VMAT病例各10例,使用TrueBeam投照并用ArcCheck、FC65-G测量,由验证后的3DVH重建各测试例三维剂量并与计划值及实测值比对。结果ArcCheck不同阵列校准文件对ArcCheck二维面剂量测量及3DVH三维剂量重建影响不同。使用自行阵列校准文件及249.96 cGy为标定值时得到最优结果。所有测试例重建与原计划剂量相比靶区Dmean、D95%偏差<±4.2%,部分危及器官差异较大;点剂量差异平均值为负,重建值更接近实测值。各器官三维γ通过率中部分病例靶区通过率较低,50%处方剂量包绕区域稍高,其他器官大都较高。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能准确完成3DVH模型建立和测试,其能提供详实直观的信息用于剂量验证。

  • 标签: 三维剂量重建 三维γ分析 剂量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模拟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行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疗,探索质子调强放疗(IMP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对资料完整的5例患者的胸部定位CT图像均分别勾画左心室的心尖部、心前壁、间隔壁、下壁、外侧壁心肌全层共25个大体靶体积(GTV)。GTV三维外扩5 mm为ITV,ITV外扩3 mm为PTV。每个靶区均分别设计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与IMPT计划。处方剂量为单次25 Gy (RBE)。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参数。结果中位ITV体积45.40 cm3(26.72~67.59 cm3),所有计划均达到足够的靶区覆盖(ITV V95%Rx≥99%)。相比VMAT计划,IMPT组全心、心包及靶区外心脏组织Dmean分别降低44.52%、44.91%、60.16%,左前降支D0.03 cm3降低17.58%(P<0.05)。按病灶部位分析后发现,IMPT仍可降低绝大多数危及器官剂量,但当病灶位于前壁及心尖时左前降支D0.03 cm3两者相近,病灶位于前壁或下壁时左回旋支D0.03 cm3也相近(P>0.05)。结论模拟VT患者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疗时,VMAT与IMPT计划均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而IMPT可降低正常心脏组织受量,具有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心包炎或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的潜在获益。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疗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质子调强放疗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用等剂量分布和剂量体积直方图对弧形(Arc)治疗调强治疗计划进行比较。方法11例颅内肿瘤的病人均采用传统的Arc治疗,其中4例用1个等中心,4例用2个等中心,3例用3个等中心;相同条件下用多叶准直器(MLC)的调强治疗计划软件重新设计计划,采用1个等中心多个共面野。结果对非球形的靶区来说,调强治疗计划是直观的,并且可以减少工作量。结论调强治疗计划不仅减少计划的时间,而且与传统的Arc治疗计划相比较,正常组织受到的剂量较低,在理论上减少并发症的危险。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多叶准直器 等剂量分布 剂量体积直方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onaco计划系统中3种通量平滑度参数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例,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高、中和低3种通量平滑度(高组、中组、低组)进行VMAT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3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量和机器跳数。结果3组计划相比靶区的D95、Dmean、CI和HI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组与中和低组相比,心脏的V40、Dmean、双肺的V10、V20、Dmean和子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心脏的V30和脊髓危及器官的计划体积(PRV) Dmax均降低(t=-2.167、-0.999,P<0.05);高组双肺的V5高于中和低组(t=1.306、-2.027、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的机器跳数降低(t=-3.148、-6.692、P<0.05)。与中组相比,低组的心脏V30和Dmean,脊髓PRV Dmax均增加(t=0.411、0.589、0.013,P<0.05),而肺的V5降低(t=0.423,P<0.05)。结论3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建议采用高通量平滑度用于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

  • 标签: 剂量学 Monaco 胸中上段食管癌 通量平滑度 容积弧形调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肺癌疾病治疗中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时段纳取70例老年肺癌疾病患者,依据双盲法均分,人数35例/组。研究组给予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分析比对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以近期疗效比较,研究组97.14%(34例)显著高于参照组85.71%(30例),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参照组少,但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接受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近期效果显著较优,对器官造成的危及程度较少,同时控制了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老年肺癌 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计划靶区(PTV)的前列腺癌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与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性,评估其计划质量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别用RayStation和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基于PTV设计IMPT和快速旋转容积调强(RapidArc)计划,前者采用两平行对穿野进行多野优化(MFO),分别用笔形束(PB)和蒙特卡罗(MC)进行最终的剂量计算,数据模型源于IBA Protues Plus(IBA Group,比利时)笔形束扫描(PBS)质子治疗系统;后者采用双全弧计划,数据模型源于美国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剂量分布等比较两种治疗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结果对于靶区而言,PB-IMPT和MC-IMP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I)均要略优于RapidArc计划,但适形度指数(CI)均要略低于RapidArc计划;PB-IMRT计划的D1%要明显的优于MC-IMPT和RapidArc计划,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05、-2.803,P<0.05);PB-IMPT和MC-IMPT计划在直肠V30(Z=-2.191、-1.988,P<0.05)和Dmean(Z=-2.599、-2.497,P<0.05),膀胱V30(Z=-2.701、-2.701,P<0.05)、V40(Z=-2.395、-2.395,P<0.05)和Dmean(Z=-2.701、-2.701,P<0.05)的保护上要优于RapidArc计划,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前列腺癌PB-IMPT和MC-IMPT计划,除了靶区D1%(73.86±67.34)Gy(RBE)vs.(75.45±2.01)Gy(RBE)和HI(0.040±0.010 vs. 0.058±0.020)有较明显差别外,其余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治疗技术均能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但IMPT计划相比RapidArc计划明显地降低了危及器官的受量,更好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提高了计划的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 标签: 前列腺癌 质子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快速旋转容积调强 笔形束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MAT)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诊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中,选出68例患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中,以不同治疗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调强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VMAT技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VAMT技术治疗的疗效较传统调强技术更显著,更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头颈部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质子调强和光子容积旋转调强在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使用Eclipse和RayStation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和质子调强治疗(IMPT)的计划设计。完成计划后的剂量文件统一导入MIM软件以提取评估参数。主要评估参数包括计划靶区(PTV)的Dmin、Dmean、Dmax、适形指数(CI)和新适形指数(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coverage)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靶区方面两组的适形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取得了更高的PTV Dmin、Dmax、D98%、D2%、HI和覆盖率以及更优的剂量梯度GI和D2 cm(t/Z=-4.63~5.32,P<0.05),IMPT组则获得了更低的10%_PD(t=-7.47,P<0.05)。危及器官方面,两组的空回肠最大剂量Dmax、胃Dmax、十二指肠Dmax以及左肾的平均剂量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T组在空回肠的体积剂量D5 cm3、胃的D10 cm3、十二指肠的D5 cm3及D10 cm3、左肾的D2/3、右肾的Dmean及D2/3上均低于VMAT组(t/Z=-8.12~-2.60,P<0.05),但是IMPT组脊髓的Dmax和D0.35 cm3均高于VMAT组(t=7.30、6.77,P<0.05)。结论VMAT和IMPT都能实现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大分割放射治疗计划。二者在在毗邻胰腺靶区的胃肠道组织最大受量上的保护无差异,在胃肠道的体积受量保护上IMPT拥有更大优势,但对射束肿瘤靶区前缘的危及器官保护上可能弱于VMAT。

  • 标签: 胰腺癌 光子 质子 直线加速器 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头颈部肿瘤容积调强旋转放疗(VMAT)和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做CT模拟。勾画两个处方剂量水平的计划靶区(PTV),PTV70和PTV54,35次分割。使用同步加量计划。每例患者分别制定VMAT和IMRT计划,比较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VMAT计划PTV70的适形性指数(CI)95%高于IMRT计划(0.91±0.02 vs. 0.8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3,P=0.004)。VMAT计划PTV54的均质性指数(HI)95%优于IMRT(0.09±0.04 vs. 0.2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8,P=0.038)。VMAT的脊髓D1%低于IMRT(37.62±4.34 vs. 40.9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5,P=0.045)。VMAT的左腮腺剂量为(21.28±8.13)Gy,右腮腺剂量为(22.39±7.42)Gy,比IMRT[(22.73±11.42)Gy和(24.25±7.91)Gy]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3,P=0.322;t=1.134,P=0.315)。与IMRT相比,VMAT可大幅降低机器跳数(521±112 vs. 2 129±564),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2.12±0.39)min vs.(9.18±2.6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57,P<0.001;t=18.213,P<0.001)。结论VMAT技术的剂量分布优于IMRT,危及器官受量降低,并且可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放射治疗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固定野调强放疗作用于鼻咽癌患者的剂量学区别。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对比2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靶区剂量分布。结果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腮腺V30、颞颌关节平均剂量、腮腺平均剂量以及PTV2、pGTVnx的靶区适形度,均显著高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存在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并且均可符合临床要求。

  • 标签: 鼻咽癌 容积旋转 固定野调強 剂量学
  • 简介:目的探究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4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照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照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均能有效满足剂量要求,且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更佳、时间缩短,更有助于保证放疗效果;图像引导(CBCT)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宫颈癌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准度。

  • 标签: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容积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预后效果,为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放疗科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总计80例。结合放疗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试验1组4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三维近距离治疗,试验2组三维适形放疗+容积调强放疗。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区剂量覆盖指数及危及器官OAR受量。结果2组患者EBRT平均剂量膀胱、直肠癌、小肠以及靶区剂量覆盖相关指数比较,P<0.05。2组患者膀胱、结直肠、小肠平均剂量、累积等效剂量比较,P<0.05。另外,2组患者靶区均不匀性指数HIHR-CTV累积等效剂量比较,P>0.05。结论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试验2种方法治疗靶区覆盖效果良好,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局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与容积调强放疗治疗OAR受量更低,需结合宫颈癌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放疗治疗方案。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容积调强放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放射治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分别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和常规调强技术(IMRT)制定VMAT计划和IMRT计划,比较2种方法剂量学参数和治疗效率。结果VMAT患者HI显著低于IMRT患者(P<0.05),CI显著高于IMRT患者(P<0.05);VMAT患者对侧肺V5、V20显著低于IMRT患者(P<0.05),心脏V5、V10显著低于IMRT患者(P<0.05),健侧乳腺组织V5、V20显著低于IMRT患者(P<0.05);VMAT患者MU显著高于IMRT患者(P<0.05),治疗时间显著少于IMRT患者(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具有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降低了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

  • 标签: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 乳腺癌根治术 放射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维适形和容积强调放疗应用在食管癌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食管癌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和容积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的一组为研究组,P

  • 标签: 三维适形 容积调强放疗 食管癌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