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柳州市柳江区近年发生的家族麻风患者发病情况,为减少或阻断麻风的传播,防治麻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来自国家麻风预防与控制信息系统(LEPMIS),选择近年发生的家族麻风患者的临床记录和监测数据,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数据,进行调查。结果:家族成员发病间隔5月至18年。家族疫情首例病例是家外传播,亲属成员有4个是通过 I级亲属感染,占66.67%;1个是通过 Ⅱ级亲戚感染,占16.67%;和1个是通过 III级亲戚传播,占16.67%。结论:麻风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家族成员,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身体检查和健康状况监测;在重点人群中发展宣传员,加强麻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至关重要。

  • 标签: 家族性 麻风病 调查分析
  • 简介:作者对1950~1989年口岸地区70例麻风进行了流行调查.该病在口岸地区分布,山区多于平原,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发病人数较多.平均病程4.8年,临床上主要是L型和T型.

  • 标签: 丹东地区 麻风病 流行病学 调查 1950~1989年 传染病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麻风历史流行村村民对麻风的认知和态度行为情况,为下一步麻风防治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形式对广州地区麻风历史流行村262名18岁以上的村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麻风知识的知晓情况,麻风知识的来源以及对待麻风的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结果:麻风历史流行村村民获得麻风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亲朋好友(占69.7%),其次是电视、报纸和网络(占26.26%);对麻风的传染、致残及临床表现知晓率低,回答正确者分别占61.62%、44.44%及36.36%;只有25.26%的村民了解国家免费治疗麻风的策略;超过50%的村民对麻风存在恐惧和歧视。结论:广州地区麻风历史流行村村民对麻风知识普遍欠缺,对麻风患者存在恐惧和歧视,今后需要加强对大众进行麻风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

  • 标签: 村民 麻风病 认知 态度
  • 简介: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浙江省截止2010年底,累计发现麻风人16686例,尚有麻风现症病人104例,属于麻风低流行区。为实现国家规划要求的2020年消除麻风危害的目标,大力开展麻风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病人的及时发现治疗,

  • 标签: 麻风病人 低流行区 知晓情况调查 浙江省 核心信息 防治
  • 简介:印度有一个青年名叫萨丹.他很小就染上了麻风。因其神经末梢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感觉.无法感觉到疼痛.长年处于危险的境地.

  • 标签: 麻风病 安全 神经末梢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皮肤科门诊患者对麻风的认知状况及其对麻风健康教育不同方式的需求。方法经中国CDC麻风控制中心修改的调查表,由皮肤科主诊医师对我院皮肤科门诊1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7例患者中,听说过麻风为292人,接受过当地的麻风防治知识宣传只有32人;182人对麻风感到恐惧,283人认为麻风人不应该结婚生子。知晓麻风的基本知识仅占20%左右,广播、电视是患者最直接的宣教方式,构成比达到76.66%和97.48%。结论皮肤科门诊患者麻风认知水平低,选择电视和广播方式宣教麻风的防治知识十分必要。

  • 标签: 麻风病认知 皮肤科患者 调查
  • 简介:<正>麻风可原发或继发损害眼睛,几乎可使眼的每一组织受累,但均以眼前段为主,其中角膜、虹膜损害后果最为严重。如眼、面神经受损可引起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致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甚至眼球萎缩。麻风可使虹膜、睫状体炎反复发作而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最后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我们对上海地区收住麻风人178例进行了眼疾调查,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麻风病患者 麻风病人 角膜溃疡 上海地区 眼前段 虹膜睫状体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麻风患病率均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的控制指标。随着新发现麻风病人数大幅度下降,但新病人期没有减少,反而普遍延长,还多次出现反复被误诊的情况,因麻风早期症状通常不典型,常常与皮肤、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极易误诊、漏诊,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导致不可逆畸残,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身体和心理伤害。

  • 标签: 麻风病 瘤型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自麻风流行区收集的水、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对麻风杆菌检出情况。方法自麻风一般流行区采集标本49份,自高流行区采集标本31份,自较高流行区采集标本57份。从73个不同地域对119份水样采集,约500ml,从15个不同地域对23份土样采集,约50g,对麻风杆菌行PCR检测。结果本次从不同流行程度的麻风地区采集的水、土壤样品共137份中,PCR阳性共70份,经测序操作,含麻风菌共40份,达57.1%确认率。较高流行区样品57份中,PCR阳性29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3份;高流行区样品31份,PCR阳性17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3份;一般流行区样品49份,PCR阳性23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4份。较高流行区共用水源无麻风杆菌DNA检出;高流行区和其它一般流行区部分水源水中有麻风杆菌DNA检出。结论通过对麻风流行区所收集的水、土壤检测显示,均有麻风杆菌检出,表明可能是引发麻风的重要传染源,故需加大对水、土壤的管控力度,以改善高发状况。

  • 标签: 土壤检测 麻风病流行区 麻风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麻风健康教育对改善社会大众对麻风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早期发现麻风患者,为此,本文将对麻风健康教育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 标签: 麻风病 健康教育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麻风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8年至今于疾病中心就诊的麻风患者,共17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影响麻风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收集起来,然后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患者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6±2.5)岁,在麻风高发区与低发区分别居住的患者为12例和5例;17例患者中,5例患者及早就医,占29.41%,12例患者未能尽早就医,占70.59%,麻风高发区与低发区患者在就医及时比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风低发区患者平均就医的次数明显对于麻风高发区,就医延迟的时间麻风高发区明显低于麻风低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响麻风早期诊断的众多因素中,患者的就医行为、次数、及时等因素重大,同时患者本身缺乏对麻风的认识,因此要加强对麻风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改善,以此来为广大群众的就医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实现康复。

  • 标签: 麻风病 早期诊断 相关因素
  • 简介:尽管人们努力消灭麻风,但每年全世界仍有新发麻风例约22万例。2015年新检出210759例,发病率为10万分之3.2,仅略低于上一年。2010年美国报道新增294例,其中1/3的患者从未在麻风流行地区居住或无麻风患者接触史。部分患者因接触九带犰狳而引起感染。九带犰狳是除人类以外唯一的动物麻风来源,直至2014年有报道苏格兰红松鼠中发现麻风

  • 标签: 麻风病 犰狳 松鼠 流行地区 发病率 接触史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风手足溃疡患者的皮肤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以减少患者痛苦。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麻风手足溃疡患者其中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皮肤护理、康复护理、出院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观察他们的康复效果。结果经过一系列综合护理后,患者的康复效果都很明显,在80例患者中,痊愈康复出院的有50例,治愈后仍住院治疗的有10例,在发生畸形残疾的2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的手足溃疡基本上已经愈合,他们的精神面貌相比综合护理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自己康复有了更大的信心,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麻风手足溃疡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护理,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治愈麻风手足溃疡的几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麻风病 手足溃疡 皮肤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发麻风流行学特征。方法选择2000年至2015年期间西昌市出现的84例麻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72.62%),女性患者23例(27.38%);其中结核样型麻风9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25例,瘤型麻风16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32例,未定类2例;传染源以来自家庭外感染为主;患者在患病类型上具有明显差异,而在感染源方面不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对新发麻风流行学特征分析,有利于对麻风患者进行尽早的诊断与治疗,防止更多人受到感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麻风病流行学 发病类型 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