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首先从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入手,得出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设置的逻辑起点和评价标准;其次从政策目标、工具和政策职责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对机构设置的要求;最后分析得出理想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一般要求,为现实中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选择或创设提供标准和参考。

  • 标签: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 金融监管机构 评价标准 设置要求
  • 简介:金融危机了所揭示出的监管问题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系统性风险的忽视,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之一。而宏观审慎监管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可以在宏观审慎的层面去思考,转换监管思路,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将微观审慎监管之进行有机结合,提高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完善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

  • 标签: 资产证券化 宏观审慎 多德弗兰克法 监管框架
  • 简介:将所有标准化场外衍生品纳入中央对手方清算,是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系统性风险管理功能的发展路径、

  • 标签: 清算机制 政策工具 对手 中央 宏观 制作
  • 简介: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监管者的普遍认同,并已经在最新的监管规定提案中得到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制度设计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危害,保持市场稳定发展。根据我国券商目前发展特点和潜在风险,建议:一是借鉴国际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监控;二是引入逆周期风险调节机制,增加逆周期资本准备;三是以分类监管制度为基础,提高风险监管制度的灵活性,强化系统内重点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 标签: 证券监管 宏观审慎 系统性风险
  • 简介: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成为经济和金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金融审计维护金融稳定作用亦得到普遍关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实施能够对金融审计发展产生影响,促进其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及技术模式发生变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实施对金融审计的影响还可从近四年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中找到证据.从促进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实施视角看,金融审计需要引进外部力量以扩展审计范围,需要对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实施开展绩效评价和审计,需要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治理机制以及创新政府审计与监管机构协调形式等.

  • 标签: 宏观审慎监管 框架实施 金融审计 协同发展 绩效评价价险导向 政府审计
  • 简介:我国金融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农村金融有明显不同于城市金融的特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改革的快速推进,农村金融风险状况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性风险时有显现,风险监管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果将宏观审慎监管局限于城市金融,既不符合我国二元金融结构实际,也不利于农村金融稳定。本文对如何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标签: 农村金融 金融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
  • 简介: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检验发现,当前我国实施的部分宏观审慎工具是有效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较复杂,政策组合除了相互补充协调外,“政策抵消”和“政策超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宏观审慎政策弥补货币政策缺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构建宏观审慎工具箱,根据各地情况选择工具,提高工具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监管协调作用,探索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补充的逻辑机制,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提高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

  • 标签: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 GMM方法 货币政策 金融系统稳定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 简介:【摘要】上世纪90年代,对冲基金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它们在某些特殊市场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许多基金是运用高度杠杆化的交易手段来达到这一结果的。这样一来,市场上就产生了一种担心,即担心对冲基金会引起市场的不稳定,同时会伤害市场的有效运营,但另一方面有的人认为,正是由于对冲基金带来的资金的更高层次的流转,使得市场深化成为现实。对冲基金逐渐成为市场主体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问题,即是否还需要宏观监管政策对此现象作出相应的反应?本文重点讨论宏观监管政策针对对冲基金作出政策反应的必要性,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标签: 基金宏观 宏观监管 对冲基金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对冲基金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它们在某些特殊市场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许多基金是运用高度杠杆化的交易手段来达到这一结果的.这样一来,市场上就产生了一种担心,即担心对冲基金会引起市场的不稳定,同时会伤害市场的有效运营,但另一方面有的人认为,正是由于对冲基金带来的资金的更高层次的流转,使得市场深化成为现实.对冲基金逐渐成为市场主体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问题,即是否还需要宏观监管政策对此现象作出相应的反应?本文重点讨论宏观监管政策针对对冲基金作出政策反应的必要性,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标签: 对冲基金 宏观监管政策 杠杆交易 金融稳定
  • 简介:摘要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系统性风险得到了财经领域的诸多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银行业不断创新与发展,一方面提高了银行业服务水平,给用户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与危害性,给监督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刻不容缓。

  • 标签: 系统性风险 风险传染 监管
  • 简介:宏观审慎评估(MPA)是在近年来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金融创新加快趋势下,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而做出的前瞻性制度安排。从近半年的实施情况看,无论是货币信贷、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还是机构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自律管理、市场利率定价等方面,均表现稳健良好,

  • 标签: 评估 宏观 银行业金融机构 体系 经营理念 资产多元化
  • 简介: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单一机构的安全稳健无法保证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因此危机后以宏观审慎为核心的全局监管框架备受关注。本文以金融加速器DSGE模型为基础,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两个角度搭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福利损失函数为核心构建评价体系,识别政策信号源进而确立政策规则,最后通过模拟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两类政策的传导路径、政策外溢以及搭配使用等问题,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的金融稳定因素信号源分别为资本资产价格和信贷增量;第二,从传导路径中可以看出,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影响范围广、外溢效果明显,但因其过多地关注金融稳定目标,会影响传统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第三,宏观审慎监管以金融稳定为唯一目标,政策传导路径短且外溢效果小;第四,建立分区制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是解决政策外溢、目标干扰、协调搭配问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宏观审慎 信号识别 政策规则 DSGE
  • 简介:通过建立包含房地产市场金融冲击的NK—DSGE模型,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效果。通过比较不同政策机制下金融冲击的脉〉中响应函数可以发现,宏观审慎政策的引入缓和了金融冲击的效应,并且可以同时实现稳定物价和稳定金融系统的目的。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表明:(1)金融冲击下,仅对产出缺口和通胀做出反应的政策具有最低的社会福利水平:(2)如果货币政策考虑信贷市场,并同时使用反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那么社会福利将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意味着金融冲击下,政府应该积极行使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以及反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政策机制。当前,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利用金融冲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因此,采用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以及反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将具有相对较好的政策效果。

  • 标签: 金融 冲击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贷款价值比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 简介:我国必须加强对外资银行在业务上、风险上的审慎监管,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二)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规则及其完善

  • 标签: 外资银行审慎 审慎监管 监管评析
  • 简介:审慎监管的要求主要涵盖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跨国银行监管和纠正措施等五个方面,  如果说巴塞尔协议的审慎监管要求构成审慎监管的,但它与巴塞尔协议中的审慎监管要求的

  • 标签: 外资银行审慎 审慎监管 监管评析
  • 简介:依法治国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制度要求。国家审计应在宏观审慎监管推进过程中发挥作用。文章在对宏观审慎监管与国家审计理论定位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国家审计同质特征与差异性,并剖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国家审计内在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家审计操作框架,以此提高国家审计在参与国家治理中的水平,提升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和质量。

  • 标签: 依法治国 审慎监管 审计 风险
  • 简介:[摘 要]: 在国际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对金融风险的更新、对金融监管模式的完善已刻不容缓。从国际上来看,巴塞尔委员会在2018年12月发布了最新的第三支柱披露要求,旨在通过监管披露以促进市场纪律完善,并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杠杆率、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关键审慎指标、信用估值调整(CVA)进行更新来应对金融风险的变化;从国内上来看,在18年年底,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执法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不管是从国际还是从国内上来看,微观审慎宏观审慎都是首要推进点。本文主要探究微观审慎宏观审慎的演进、转变、层次,为我国在新时代的金融监管提供借鉴。

  • 标签: []微观审慎 宏观审慎 金融监管
  • 简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是当前混业经营愈演愈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环境下重要的监管手段创新。文章定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这一细分领域,评述宏观审慎评估信贷类指标体系,分析其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并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与MPA相关指标体系提出建议。

  • 标签: 银行信贷管理 指标体系 商业 评估 宏观 银行信贷业务
  • 简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将逐渐改变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和业务发展模式,并影响票据业务发展。文章认为,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票据业务发展思维,提升票据业务在全行经营和资产配置中的地位,在规范传统票据业务经营、夯实业务根基的同时,要强化票据业务和模式的规范创新,进一步提升票据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作用。

  • 标签: 业务发展模式 银行票据 商业银行 体系 评估 宏观
  • 简介: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2011年后实施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与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成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Assessment,MPA),以有效管理金融部门多元化、复杂的资产,强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整作用,预防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实施宏观审慎的经验,对宏观审慎评估对我国货币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展望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货币市场交易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金融体系 货币政策 市场交易 宏观 评估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