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习时间分配的研究进行了将近40年,而对儿童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研究也走过了近4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他控步调的学习到后来的自控步调的学习,从关注学习材料的难度这一外部线索到关注学习者内部的活动机制,从讨论学习时间分配活动本身到探讨影响学习时间分配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于学习时间分配发展的研究始终在不断深入。文章从上述视角,对学习时间分配的新近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元记忆 学习时间分配 他控步调的学习 自控步调的学习
  • 简介:中国学者以四分法研究中国人怎么分配时间。他们将时间分为四类:工作学习;生活必需;家务劳动;闲暇时间。中国城市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2岁,女性为75岁,以此计算.城市男性工作学习时间为13年7个月,生活必需时间为32年5个月,家务劳动时间为5年,闲暇时间为21年。而女性则分别为12年、33年8个月、7年6个月、21年10个月。

  • 标签: 闲暇时间 中国 家务劳动 中国城市 学习时间 中国学者
  • 简介:采用某一种负荷手段既要考虑到它产生的训练效用也要考虑采用之后的恢复情况,有些手段并非天天使用就最为有效。有关力量训练的研究已证明,隔天练一次比天天都练效果好。我们通过等量负荷的不同分配形式(每天、隔天、三天)来观察对速度、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素质产生的影响。实际上这也就是比较负荷集中安排和分散安排之间的优劣。方案1.对象:12名平均年龄为11岁的变试者,健康无伤病,发育程度相近,均有一定的业余训练基础。2.训练安排:1983年7月13日至9月10日,计8周,每周6个早晨,周负荷量均为斜坡快跑30米×48,全力跨步跳60米×24,90%强度反复跑400米×6,具体安排

  • 标签: 分配形式 速度耐力 力量训练 负荷量 立定跳远 次比
  • 简介:时间是一种重要资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各种资源的拥有量及资源在各种活动上分配的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些因素还对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就经济资源而论,GDP、人均收入等显然是衡量一个社会发达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除了这些绝对数值,经济学家还以人们的收入在各种消费品上分配的相对比例(如恩格尔系数)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示.

  • 标签: 中国 美国 时间分配 休闲时间 城市居民 生活方式
  • 简介:<正>美国教育学家卡罗尔在分析影响学校学习的变量中,提出有五种因素制约着学习认知成果的达成度,即:第一,能倾。是指学生在某种学科学习上的特殊能力。一般说来,能倾高者学得好些,能倾低者学得差些,但对于处于高端与低端之间的约90%的学生来说,能倾只是影响着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并不影响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和复杂程度。第二,理解教学的能力。即“学生理解学习任务的性质以及学习中应遵循的程序的能力。理解教学的能力是一般智力和言语能力的结晶。

  • 标签: 课堂实际 实际学习时间 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学习 学习任务 学习者
  • 简介:老人死后留下17只骆驼给三个儿子。依照遗嘱的划分,老大可得到一半,老二是三分之一,老三则是九分之一。这下问题来了,17不能被2、3或9整除,势必要将两只骆驼宰了分尸才行,但死骆驼又不值钱。三兄弟为此大伤脑筋,甚至闹得关系紧张,最后只好请族长裁决。

  • 标签: 《分配》 寓言 中国 当代
  • 简介:<正>业大第一学年我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第一学期期宋考试总分占全省第十名,第二学期期来考试总分是全省第一名。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充分认识业大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我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工作,深感自己法律知识欠缺,业务素质差,不能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我渴望能有一个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创办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的消息传来,心里十分高兴,我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

  • 标签: 法律知识 业务素质 政治素质 法院工作 系统学习 审判工作
  • 简介:[申诉人]:李某、某化工厂工人[被诉人]:某化工厂[法定代表人]:赵某,某化工厂厂长[案由]:2002年5月,被诉人以申诉人长期占用工作时间参加成人业务学习,不履行请假手续为由同申诉人解除劳动合同,申诉人对此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标签: 申诉人 被诉人 案由 不履行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 简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平均主义思想影响,“大锅饭”吃了几十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应该彻底进行改革了.本文对工资改革后“活工资”的分配如何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作了研究,并就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 标签: 按劳分配原则 平均主义思想 考核标准 岗位责任 计时工资形式 劳动成果
  • 简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存于现阶段的经济关系中,这是由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共存决定的.以按劳分配为主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决定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基础是生产要素的个人所有,即根据要素所有者投入生产的要素贡献大小获取相应报酬.

  • 标签: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经济关系
  • 简介: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决定的。在居民的总收入中,劳动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共同决定的;资本收入由按资分配决定,按资分配的存在使资本所有者有动力进行资本积累从而使下岗和失业问题得以解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经营收入由按企业家才能分配决定,这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使企业家有动力更多更有效地组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从而促进其他分配方式作用范围的扩大。

  • 标签: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各尽所能 各出所有
  • 简介:分配不公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它的存在,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背离,不利于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结构和方式,确立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加大法律和政策的调控力度,在国民经济再分配领域兼顾公平。

  • 标签: 分配 公平 收入 效率
  • 简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平均主义思想影响,“大锅饭”已经吃了几十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应该彻底进行改革了.本文对工资改革后“活工资”的分配如何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作了研究,并就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 标签: 切实可行的建议 工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大锅饭” 工资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今后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时指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大突破和发展。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原则.即是指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个人消费品.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劳动质量的高低标准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这种分配方式。而现在为什么要提出把按劳分配

  • 标签: 按劳分配理论 十五大报告 按劳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 多种分配方式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我国目前的分配问题作了精确的论述。它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又切合中国的实际。这些论述进一步清除了传统社会主义的空想,切切实实地反映了生产力的要求和劳动者的意愿,本身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一、资本参与分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回归,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马克思强调人在生产力中的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分配理论 十六大报告 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利益 按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