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同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两派分歧源于1903年的全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张党章第一条党员的标准应严格一些,马尔托夫认为宽松为好。列宁的主张被采纳,投票时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多4票。当时列宁与马尔托夫的关系很密切,他们都信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但革命胜利后,列宁说如果没有1903年战胜孟什维克的胜利就无法赢得十月革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孟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 信仰 十月革命 社会民主
  • 简介:熟悉一点中共早期党史的人,大概都听说过“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一名称。但若要问到“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起源?他们都有哪些人?他们在中共历史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清楚。

  • 标签: 布尔什维克 中共历史 党史
  • 简介:从历史的缘起看,民主集中制有多个版本。其中列宁版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从集中制中分化出来的,是个分析命题。而孟什维克更钟情于民主制,它所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个综合命题。列宁是在吸收包括孟什维克在内的批评者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将集中制改为民主集中制的。可见,布尔什维克民主集中制思想中的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绝非平行的并列关系,民主是对集中的限定和保障,集中制才是其主体和核心内容。

  • 标签: 布尔什维克党 民主集中制 列宁
  • 简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党内有一个被称作"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群体,他们中既有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这样的中央领导人,也有夏曦、宋盘铭这样的地方大员。1931年,夏曦、宋盘铭先后被"空降"到湘鄂西根据地,夏曦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是"班长""一把手";宋盘铭任中央分局委员,是"班子成员"。期间,两人有过一段"蜜月期",可两年后却走向对立。两人最终都成了革命烈士,但牺牲的形式迥然不同。

  • 标签: 布尔什维克 革命烈士 中央领导人 二三十年代 1931年 班子成员
  • 简介:共产国际五大提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实现“布尔什维克化”。然而,国共合作初期,中国共产党犯了忽视自身组织建设的右倾错误,沪粤之间有着不同路线论争,国民党的反共浪潮却越演越烈,在内外因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势在必行。中共四大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民主集中制,调整组织发展策略,强化统一战线内党团建设等举措,推动党的组织建设的布尔什维克化。这不仅推动党的组织建设走向成熟,使党成为一个群众性政党,也为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中共四大 组织建设 布尔什维克化
  • 简介:凡涉及反对改良主义、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等问题时,卢森堡通常与列宁站在一起。但在建党问题上,卢森堡不接受列宁的高度集权的组织原则,她更反对把党组织的集中制原则扩展为革命后的新政权的组织原则,她认为那会使社会主义变形。进一步看,卢森堡和列宁的差别不仅在组织问题上,而是反映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同理解。

  • 标签: 信条 布尔什维克 卢森堡 列宁 俄国社会民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