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摘要婴幼儿围生期是神经系统高速发育的时期,也是脑损伤好发阶段。作为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变化与疾病进程、年龄、发育和营养等密切相关。现重点从儿童脑发育的阶段性、脑损伤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和围生期常见脑损伤的常见病因等角度,探讨婴幼儿围生期脑损伤的头颅MRI影像学临床评估的进展,为围生期脑损伤婴幼儿提供及时合理的早期干预提供影像学基础。

  • 标签: 婴幼儿 围生期 脑损伤 头颅磁共振成像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颅CTA造影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进行头颅CTA造影检查再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对40例患者采取两种诊断方法共用的形式,比使用头颅CTA造影或者是磁共振血管成像,其中任何单一的方法更为有效,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头颅CTA造影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能有效提高诊断率,利于患者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与CT的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疑似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67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CT检查与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应用CT与MRI检查均可获得一定临床价值,MRI诊断价值高于CT。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CT MRI
  • 简介:摘要上世纪七十年代CT的问世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她带动了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发明者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至八十年代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的兴起,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简单的x线能量衰减转化为物理生物学成像。大大拓宽了医学影像的发展道路,各种新的成像技术层出不穷。改变了影像学就是形态学的传统观念,引导影像学向定性、定量诊断方向发展。

  • 标签: 磁共振 原理 临床应用 技术 设备
  • 简介: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一种崭新的成像方法,近来被广泛地用于脑功能研究,特别是大脑功能区的划分,开辟了脑功能研究的新领域。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MR脑功能成像原理磁共振功能成像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达到脑功能成像的目的。神经元活动增强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医学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普成像脑部临床应用。方法:本文以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为例,进行研究探讨磁共振波普成像的脑部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脑部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从结构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构磁共振成像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基于脑表面的形态学学分析、体积容量分析等方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低频振幅分析方法、比率低频振幅分析法、 脑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功能连接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结构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构磁共振成像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基于脑表面的形态学学分析、体积容量分析等方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低频振幅分析方法、比率低频振幅分析法、 脑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功能连接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鉴别诊断良恶性壶腹周围病变的价值。方法抽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157例,均行MRI、MRCP、DWI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单独和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比较恶性和良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57例壶腹周围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72例,良性85例;采用MRI诊断出恶性61例,良性69例;采用MRCP诊断出恶性64例,良性71例;采用DWI诊断出恶性71例,良性81例。MRI、MRCP、DW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壶腹周围恶性病变患者MRI序列T1加权像呈低、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稍高信号;MRCP序列胆总管远端不规则且不对称;DWI序列弥散受限制(P<0.05)。结论壶腹周围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良性病变存在显著差异,常规MRI、MRCP、DWI序列联合诊断可有效鉴别壶腹周围病变性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壶腹 壶腹周围病变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学特征
  • 简介:MRI是确定心脏容积和心肌质量的金标准MRI正发展成为一种吸引人的、可不使用电离射线而进行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MRI是到目前为止最准确的评估心肌存活的影像学方法心脏CT是冠状动脉非侵入性显像的最好的方法,其分辨率目前已达到400×400μm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心脏容积 影像学方法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16通道头颅线圈及显微线圈等磁共振显微线圈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眼部软组织肿块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临床诊断眼部软件组肿块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磁共振显微线圈检查,均应用3.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的定性、定量分析,包括肿块数量,大小及形态学及两种线圈成像信噪比等,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有肌间血管瘤5例,淋巴瘤6例,黑色素瘤4例,转移瘤3例,神经鞘瘤2例,纤维肉瘤1例,炎性假瘤2例,脂肪瘤1例;显微线圈图像信噪比与16通道头颅线圈信噪比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磁共振显微线圈显示病变位置、形态及其范围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对患有眼部软组织肿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 标签: 磁共振 16通道头颅线圈 显微线圈 软组织肿块 成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点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在入院72h内,对两组患者展开头颅MRA检查,并对其血管病变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等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血管中度及重度狭窄所在比例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其脑血管病变位置以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为主,且颅内血管通常表现为中度及重度狭窄。通过展开MRA检查,可有效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受损情况,有助于脑卒中的预防。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脑梗塞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简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无创伤、无X线辐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可作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如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T1WI、T2WI、脂肪抑制等。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MR)检查扫描和重建速度的加快和图像质量的日益提高,其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日趋增多。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胰腺肿瘤 检测 X线辐射 分辨率高 参数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和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观察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附件破坏、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况。结果58例患者10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11例,多椎体47例。T1WI上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W上呈均匀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成不均匀强化。结论MRI能准确反应不同时期脊柱结核特点,清楚显示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神经损害。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 标签: 脊柱 结核 磁共振成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67例确诊的脑膜癌病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MRI平扫脑膜均未见异常信号,问接征象包括脑转移瘤11例,脑室扩大、脑积水8例;33例行增强检查后,18例(54.5%)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强化。按脑膜强化的部位,10例显示软脑膜型异常强化,5例表现为硬脑膜型强化,3例为全脑膜型强化。按脑膜强化形状,线形强化9例,结节型5例,混合型4例。脑膜强化组与非脑膜强化组脑脊液比较,强化组的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强化组,而糖含量明显低于非强化组(P〈0.05)。结论增强MRI在显示本组脑膜癌病患者软脑膜一蛛网膜强化方面较为敏感,脑膜结节型或混合型强化是其较具特征的MRI表现,对脑膜癌病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脑膜癌病 磁共振成像 脑膜强化 脑脊液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