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津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并不复杂,至今为止学术界的通行看法是:明永乐二年至四年陆续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合三卫为一卫;雍正三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寻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又升天津府.以上天津政区的沿革清晰可辨,学术界并无多少歧见.但是至今为止,尚无人对明朝设置的天津巡抚及其辖区进行过专门研究,更无人对天津巡抚的设置在天津古代政区沿革史中的重要地位作出说明.本文拟拾遗补缺,对这一问题做些初步的探索.

  • 标签: 天津卫 巡抚 行政区划 辖区 政区沿革 十七年
  • 简介:巡抚”一词,本为动词,巡:巡行,巡视,巡察;抚:安抚,抚慰,抚治。汉班固《车骑将军窦北征颂》称窦宪“亲率戎士,巡抚疆域”,此“巡抚”即为“巡行安抚”之意,也是此词在文献中首见。由汉至元,史籍中多有使用,如:《北史·魏本纪第四》:“正光元年春正月乙亥朔,日有蚀之。夏四月丙辰,诏尚书长孙承业巡抚北蕃,观察风俗。”《晋书·刘颂传》:“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黄门郎。”《隋书·文帝纪》:“九年春正月……韩擒虎进师入建郭,获其将任蛮奴,获陈主叔宝。陈国平,合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癸巳,遣使持节巡抚之。”

  • 标签: 巡抚 广西 清代 前言 安抚 将军
  • 简介:明代万历末年至天启时期,左光斗、董应举先后受命主持直隶屯田事务,二人均奏请拨置部分天津海防营兵士归其管辖。围绕着天津海防营的归属,左光斗、董应举与天津兵备道、天津巡抚进行了长时间的争执。这场天津海防营管辖权之争,既反映了这一时期天津海防地位的下降,也折射出明代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

  • 标签: 明代 天津海防营 管辖权 屯田
  • 简介:(一)遗爱在西南,富水贵山思节钺。大猷垂竹帛,房谋杜断惜丝纶。这副旧联,是近日福州一位文学青年从福建图书馆收藏的《林文直公荣哀录》中抄录寄赠与我的。

  • 标签: 巡抚 贵州 清末 文学青年 图书馆
  • 简介:巡抚,是清代各省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称。清朝初年,由于南明政权在两广一带立国,与立足未稳的满清对抗,所以最初几年清政府未能对广西施行实际统治。直到顺治六年(1649)五月,清政府才任命了第一位广西巡抚。此后直到宣统三年(1911),总计263年间,广西共有过123任巡抚,平均将近两年二个月一换。任职时间最长者为王起元,由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

  • 标签: 巡抚 广西 清代 小传 年表 行政长官
  • 简介:摘要: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壶公、香崖居士,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人。1863年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1881年至1884年,他出任山西巡抚,从京师言官变为掌管一省军政的封疆大吏,也是他从清流党走向洋务派的开端。他在晋省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包括整顿吏治,荐举人才;奖励农工,兴革财政;禁种罂粟,禁食鸦片;在李提摩太的启迪下,在山西兴办了一系列洋务项目,包括设教案局;设洋务局,招聘洋务人才;色合理各种实业机构;筹办山西练军。推动了近代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

  • 标签: 张之洞 山西巡抚 功绩
  • 简介:<正>研究晚清海防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纯粹军事意义上的海疆防御思想,核心是对制海权的认识;海军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核心是建立怎样一支海军,国家战略中对海洋事业的认识和追求,核心是需不需要拥有将利用海洋和保卫国家利益综合一体的海上力量。为了探索这几个层面的思想,本文还尝试对中国人的海洋观进行历史的考察。

  • 标签: 思想研究 海防思想 制海权 海防建设 清政府 李鸿章
  • 简介:明代海防设施因抗倭需要而设,是军事制度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地理上结合的产物。其海防设施具有防御体系完备、虚实结合,选址据要设防、据险而守,卫所堡寨布局精密、战暇兼顾等三个重要特征。明代海防遗址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制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重要的国家文物和旅游资源。

  • 标签: 明代海防遗址 海防设施 防御文化
  • 简介:近期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行为引起了全球的忧虑。在亚丁湾和索马里附近海域,无法无天的海盗肆无忌惮地劫持过往船只、扣押人质、索要赎金,严重威胁了航经此处的船舶和人员安全。

  • 标签: 中国海防 近现代 人员安全 索马里 海盗
  • 简介:明代系自石晋以降几百年来汉人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宋朝只能说偏安),唯其如此,明朝较之前代而言立国态势空前严峻,对此,明人谢肇淛有这样一番言论:

  • 标签: 海防 海运 明初 谢肇淛
  • 简介:“数字卫星电视接通了,足足有四十多个频道,党的十七大盛况我们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也能收看到。”驻守粤东南澳岛某仓库的哨兵蓝永文高兴的告诉笔者。

  • 标签: 哨兵 海防 数字卫星电视 南澳岛
  • 简介:澎湖群岛位处台湾海峡,包括64个岛屿和许多岩礁,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320公里。其地理位置险峻,在东南沿海众多海防要冲的岛屿中,“最险要而纡回则莫如澎湖。”自古以来,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人口流动中,其联系大陆与台湾的枢纽作用,无一岛屿可以替代。本文拟从军事上对澎湖的海防枢纽地位,以及在闽台海防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做一初步探讨。

  • 标签: 海防 军事 地理位置 岛屿 中国 台湾省
  • 简介:从甲午战争后到1927年,中国海军尽管出现了清末的短期统一,但在辛亥革命后一直处于参与内战与四分五裂的状态。在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损失惨重。1896年清政府决定由总理衙门负责重建海军(后来又在陆军部设海军处),以恢复北洋舰队为主,修理沿海炮台和兵工厂,对现有舰艇加以裁汰和整编。到1899年,北洋舰队共有巡洋舰、驱逐舰、鱼雷艇等近20艘,并任命叶祖珪为统领。1909年7月,海军处将南北洋海军收归统一,分为巡洋、长江两个舰队,归清政府统一指挥。巡洋舰队负责海防,长江舰队负责长江河防,并根据两个舰队所担负的任务,对所属舰艇进行了调整,把

  • 标签: 长江舰队 总理衙门 甲午海战 北洋海军 海军部 巡洋舰队
  • 简介:詹天佑是我国近代西学东渐历史时期引进西学、振兴中华的杰出工学家。他于1872年被清政府选派赴美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毕业回国后,在备受清政府种种冷遇和困难面前,詹天佑知难而进,于1881至1888年先在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后在该校任教;随后调往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教书并测绘广东沿海海图和修建炮台,参与海军建设。在这学非所用的7年时间里,詹天佑受到的教育和磨练对他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为他日后对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詹天佑 福州船政学堂 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 海防建设
  • 简介:明代统治者迫于倭寇的连连进逼,不得不大力发展水军,建立起较为严密的海防体系,并借鉴《孙子兵法》等兵学经典,研究和发展海防战略战术。虽说其间多有波折,并不能保持首尾一贯,但受此刺激应运而生的海防战略战术等,无疑极大丰富了我国古典兵学思想宝库。

  • 标签: 明代 海防 《孙子兵法》 战略战术 倭寇 水军
  • 简介:明代中叶以后,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加以朝贡贸易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私人海上贸易飚兴,促使中国人海洋疆域意识强化。当时以《筹海图编》为代表的著述,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标志为中国东南海疆版图之内,归入防倭抗倭之海防区域,这表明明代海洋疆域的观念与岛屿的历史主权已经紧密相联。

  • 标签: 《筹海图编》 海防 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