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脊椎动物(不包含蟹类)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差异.大型脊椎动物的密度在互花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藨草群落中分别为3119个/m2和3459个/m2,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一些常见种的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从物种的相对多度看,两种植物群落中,大型脊椎动物的优势种都是堇拟沼螺(Assimineaviolacea)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互花米草群落中,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脊椎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而优势度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中,食碎屑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藨草群落,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显著降低了大型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的结构.互花米草入侵所引起的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大型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无脊椎动物群落 互花米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入侵 海三棱蔗草 物种多样性
  • 简介:摘要:大型脊椎动物在流域水体中对能量和物质的流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清洁水体指示类物种也是水质评价分析的依据。本文选取海河流域典型水体进行大型脊椎动物监测,对其群落结构特征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物密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明显,不同点位密度随季节变化显著,鉴定出表征清洁水体的EPT类群。在缺乏长期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生物评估时,应在考虑使用大型脊椎动物评估物种指标的同时,考虑与时空变化有关的其他可能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典型水体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 简介:本文对进行海滨脊椎动物实习所必顺了解的海洋环境、潮间带划分及潮汐规律作简单介绍.着重介绍在烟台海滨进行脊椎动物实习较为理想的采集区位置、特点以及常见的脊椎动物的种类和分布.

  • 标签: 潮间带 长吻沙蚕 底栖动物 动物分布 游泳动物 纽形动物
  • 简介:摘要在动物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因为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动物的身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以进化论的观点、比较解剖学的手法,以心脏的进化为例,论述了脊椎动物从鱼类、两类、爬行类到哺乳类,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按一定的顺序发展和演变的规律。

  • 标签: 循环系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心脏
  • 简介:它们看起来像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族类,以至于长期被当作是三种鱼。事实上,雄性的bignose、雌性的whalefish和幼儿tapetail实际上是一家子。除了外形上的区别,它们连生活习性差异都很大:tapetail(上)生活在浅水区,尾巴上有一条很长的饰带;

  • 标签: 脊椎动物 变形 变态 生活习性 雄性
  • 简介:<正>《四川脊椎动物陈列》为我馆的基本陈列,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序厅、脊椎动物演化、鱼类、两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陈列室。展出标本1209件,计42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8种。陈列通过实物标本、油画、自然景箱等,将脊椎动物形象地展示出来。市内中小学老师常带领学生来馆参观学习,大专院校的生物系

  • 标签: 脊椎动物 陈列室 大熊猫 四川 保护动物 两栖类
  • 简介: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动物具有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或耐受性,且大部分终生生活在水体里,比较固着,相对位移小、寿命长、形体易于辨认等特点,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已比较普遍地运用动物的一些种类来监测水体污染,评价水质。

  • 标签: 动物调查 漓江 水域生态系统 底栖动物 水体污染 相对位移
  • 简介:一、黑暗冰冷的河口环境河口足一个半封闭的和外海直接相连的沿岸水体,它受到潮汐作用的强烈影响,在其内,有海水和陆地排进来的淡水混合。因此,河口可以被看作是淡水和海洋柄息地之间的过渡区。就是这样一个过渡区的底层,从位于水底几米到几百米,直到露出水面的高潮滩,看似黑暗、冰冷、荒凉,实际上却充满生机。在水下黑暗的沉积物内,务种生物活跃于其中。即使是在露出水面的潮滩,看似贫瘠,仔细查看,就能发现无数动物的洞穴、爬痕。有时候,一平方米的潮滩就有数百个蟹洞、数小清的动物活动痕迹。

  • 标签: 动物活动 河口 漫话 沉积物 淡水 水面
  • 简介:1954年11月12日,在安朱安岛附近莫桑比克海峡深255米的海水中,船员们意外地钓到了一条奇怪的鱼。它的外表既像鲑鱼,又像鲤鱼和鲫鱼,可它的个头儿很大,有1.3米长,52千克重;全身呈暗绿色,尾部很像古代兵器——矛;形体粗壮,肌肉肥厚,下颌方形,长有牙齿,身披一层铁甲

  • 标签: 矛尾鱼 陆生脊椎动物 生活习性 身体结构
  • 简介:脊椎动物分类实验目前的教学方法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室内辨认标本和野外实习。近年来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断加强,对野外标本的采集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使得这一教学环节有所削弱。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改变这一现状,达到既保护生物资源,又能生动地表现出动物各个种类的影像以及生存环境,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大大丰富实验课堂教学内容。

  • 标签: 动物分类实验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CAI课件
  • 简介:为掌握宁夏沙湖大型动物群落状况,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调查沙湖8个采样点的大型动物群落结构,并评价沙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3个季节在沙湖共采集了17种大型动物,隶属6科,主要由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组成,且随季节与空间变化显著;沙湖大型动物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幼虫;大型动物生物指数较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1和0.51;依据多样性指数和大型动物数量分布对沙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沙湖水域属重度污染,夏季沙湖污染最严重,秋季沙湖受污染状况略好于春季。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环境评价 沙湖
  • 简介:动物学实验课的设计包括:临时装片法、解剖标本法、干制标本法、浸制标本法等主要方法。

  • 标签: 底栖动物学 实验课 标本
  • 简介:经调查,诸暨市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7目69科168属247种,其中兽类58种,鸟类121种,爬行类50种,两类18种.对动物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划分了3种地域分布型和5种生态群落类型.各群落中动物种数为森林128种,草灌49种,农田71种,沼泽水域50种,城镇居民点26种.

  • 标签: 浙江 诸暨市 陆生脊椎动物 动物资源 品种类型 生态群落类型
  • 简介:【目的】松花江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其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开展松花江流域水质评价及典型生物类群多样性状况调查,可为松花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调查整个松花江流域近岸的大型动物群落组成和测定水质理化指标,开展其水质理化特征评价和生物指数评价,并探讨动物群落分布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理化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南源松花江水质状况最差,处于中度污染;北源松花江处于轻度污染;梧桐河水质最好,处于良好状态。松花江流域3个河段的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差异性。另外,梧桐河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北源松花江次之,南源松花江最低。溶解氧和营养元素K的浓度是驱动动物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3个河段水质均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结论】松花江流域水质处于轻度到中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是松花江流域面临的主要水质环境问题,对松花江流域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控制有机质的输入是维持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

  • 标签: 松花江 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有机污染 生物指数 水质评价
  • 简介:为了量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4月对湄州湾7个断面高、中、低潮间带的大型动物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动物以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优势种类包括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杂色伪沙蚕(Pseudonereisvariegata)和小头虫(Capitellacapitata)等。2010年10月,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动物的平均物种丰富度为r8.21±2.04)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14-80)ind./m2和(73.9±78.8)g/m2;2011年4月,平均物种丰富度为(6.76±2.90)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5±220)ind./m2和(45.8±58.0)g/m2。4月和10月大型动物的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大型动物4月的多样性、生物量等通常低于10月,但丰度更高。此外,湄州湾潮问带大型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生物量和丰度在各采样断面的高、中、低潮区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 标签: 湄洲湾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潮间带 滨海湿地
  • 简介:松嫩平原上的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丹顶鹤等大型水禽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笔者于2008年春、夏和秋三季对扎龙湿地大型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底动物主要由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组成,共计93种(属);春节物种数最高(64种),秋季次之(54种),夏季最少(38种)。大型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是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夏季Sinnpson优势度指数(D)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

  • 标签: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 简介:<正>(2006年8月7日文化部令第38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加强对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指古猿化石、古人类化石及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

  • 标签: 古人类化石 古脊椎动物 地方人民政府 旁系关系 法律责任 保护现场
  • 简介:[背景]大型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动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人类活动介导的多种侵扰,如烈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很多研究调查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动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但互花米草移除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取位于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3个断面(山角、永安和北界),分别在3个断面定量采集互花米草拔除前和拔除后的动物,比较其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研究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大型动物群落在互花米草拔除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选取的3个断面上共观测到1~3种拔除前后共有的物种,且优势种在3个断面上均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在2个断面(永安和北界)上略有增加,在一个断面(山角)上降低;在3个断面上,互花米草拔除后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动物群落的这些显著变化会对其栖息地内以及周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及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大规模人工移除互花米草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互花米草清除策略,保护脆弱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红树林 互花米草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物种栖息密度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大型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可以为保护云龙湖水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7年对云龙湖大型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利用1/16m2彼得逊采泥器采集大型动物样品,同时利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样,每年的5月和10月各采样一次,共采样10次。利用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云龙湖大型动物的群落结构,选择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水质评价,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得出大型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云龙湖大型动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年际波动不大。云龙湖水质多年处于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之间。优势物种中水丝蚓属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浓度,摇蚊幼虫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结论】云龙湖的水体有富营养化风险,应对云龙湖大型动物的保护和水质改善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 云龙湖 徐州 多样性指数 典型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