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运用大鼠外翻模型,研究不同段、浓度、pH、P-gp抑制剂、MRP抑制剂、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剂对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大鼠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段中,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Papp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不同浓度下,两者Papp无显著性差异;不同pH条件下,两者吸收有较大差异,其中pH=7.4条件下,两者吸收最好;在分别加入P-gp和MRP抑制剂后,两者的吸收均显著性增加;加入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剂,两者的吸收有一定的增加,但不显著。结论: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吸收机制可能是以被动转运为主,且均受P-gp和MRP的影响。

  • 标签: 马钱子碱 士的宁 外翻肠囊模型 P-GP MRP 细胞间紧密连接
  • 简介:p-糖蛋白抑制剂(地高辛、维拉帕米)对葛根素吸收的影响考察了葛根素浓度为100mg·L-1时不同浓度的地高辛和维拉帕米对葛根素在各段的透过性,100和250mg·L-1的葛根素营养液对各段进行实验,葛根素吸收实验用Krebs营养液配制含有浓度为2

  • 标签: 吸收机制 外翻模型 大鼠肠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外截骨微创治疗轻中度外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外截骨微创治疗的轻中度外翻患者资料。术中在第1跖骨头内侧关节外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将跖骨截断,矫正外翻畸形。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足负重位X线片上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MAA)及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的变化;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进行临床效果评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53足),其中男6例,女26例;左28足,右25足;年龄(34.5±7.8)岁。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0±5.9)个月;截骨处均愈合,无转移性跖骨痛,无感染及畸形复发。末次随访时,HVA、IMA、DMAA均较术前改善[(11.25±1.59)° vs. (33.45±4.45)°;(6.83±0.95)° vs. (14.96±2.10)°;(6.26±1.92)° vs. (23.64±4.72)°;均P<0.01],AOFAS前足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90.96±2.92)分vs. (59.22±5.63)分,P<0.01];手术前后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结合外截骨微创治疗轻中度外翻具有损伤小、瘢痕不明显、矫形可靠等优点。

  • 标签: 足畸形 外翻 截骨术 囊外截骨 微创 超声骨刀 变频
  • 简介:摘要样积气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点是从食管至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胃肠道黏膜下或者浆膜下状气体积聚,临床主要累及部位是结肠和小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大网膜、肝胃韧带等其他部位。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手段的更新,检出率较前有上升趋势。由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者只有消化道非特异性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便血等,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少部分患者会合并腹膜炎甚至消化道穿孔。处理原则与普通急腹症有所区别,预后取决于该病严重程度及合并疾病。本文将针对这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以期有利于临床一线医生诊疗。

  • 标签: 肠壁囊样积气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好模拟儿科外营养相关并发症,拟用新生巴马小猪建立内及外营养相关模型。方法新生巴马小猪18只,分为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组和全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组。EN组包括喂养1周(EN-1W, n=3)和喂养2周(EN-2W, n=3)小猪;TPN组包括外营养支持1周(TPN-1W, n=6)和外营养支持2周(TPN-2W, n=6)小猪。观察记录小猪体重和组织形态学;检测分析肝功能和屏障功能。结果造模期间TPN小猪全部存活,TPN-2W小猪外营养相关并发症较TPN-1W更明显。与EN-2W组对照相比,TPN-2W小猪的体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N-2W小猪血清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胆汁酸含量明显高于EN-2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形态学显示,TPN小猪肝脏门脉区有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肝细胞轻度脂肪变。与EN-2W组对照相比,TPN-2W小猪回肠绒毛萎缩变形、绒毛长度明显变短(P<0.05)、隐窝深度变浅(P<0.01),其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建立新生巴马小猪的TPN模型,模拟了婴幼儿外营养相关肝损害及屏障损伤等并发症,为研究儿科外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

  • 标签: 全肠外营养 小猪 动物模型 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23例(42足)拇外翻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行第1跖趾关节外侧松解,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跖骨头颈斜形截骨,术后“8”字绷带包扎,生活可自理。结果优20例37足,良2例4足,差1例1足,优良率976%。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 标签: 足拇外翻 微创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结论拇外翻畸形是一种常见的下肢结构性畸形,呈进行性加重,并经常引起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保守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大多数病人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多达130种以上,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有骨赘切除术、肌腱移位术、近节趾骨部分切除术、近节趾骨截骨术、跖骨远端截骨术、跖骨近端截骨术。由于畸形情况不同,这些手术可相互组合。

  • 标签: 拇外翻 手术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症性病(IBD)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长,因其诊断困难,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差,依然有待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各种内外疾病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而肠道细菌所分泌的细胞外泡与体细胞外泌体类似,在细胞间通讯、增殖、分化、炎症、恶变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细胞外泡在IBD的研究集中于人体细胞来源的细胞外泡,然而肠道细菌来源的细胞外泡同样在IBD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人体肠道菌群来源的细胞外泡在IB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IB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 简介:文章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叶黄素酯溶微,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首先以明胶为材采用单凝聚法通过超声辅助制备叶黄素酯微,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和BeckmanCoulterLS230激光粒度仪表征微表面形态及粒径,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其包封率和载样量进行测定,依据药典测其在中的溶出度,并进行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考察。通过单因素法与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处方和工艺,经考察,最终处方和工艺如下:温度55℃,搅拌速度为400r.min-1,叶黄素酯与明胶的质量比为1∶6。通过本次研究考察,制备得到的微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与溶性能,平均粒径约为70μm。

  • 标签: 叶黄素酯 肠溶微囊 单凝聚法 超声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下球扩张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结直肠肿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应用球扩张器对狭窄部进行扩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6例病人共扩张27次,平均每例扩张1.7次,最少1次,最多6次。13例患者扩张治疗有效,3例无效。结论镜下球扩张治疗结直肠吻合口狭窄,其方法安全、简便、费用低,疗效满意。

  • 标签: 肠镜 球囊扩张治疗 吻合口狭窄
  • 简介:外翻是足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拇趾最多发的疾病。拇外翻是医学名词,此外还有“大脚骨”、“大觚拐”等说法。拇外翻的定义是拇趾向外偏斜,拇趾近节趾骨与第1跖骨成角大于15°,就可以诊断为拇外翻。这个角称作拇外翻角(HAV)。拇外翻常呈对称性,拇趾的跖趾关节轻度半脱位,内侧关节附着处因有牵拉,可有骨赘形成,第1跖骨头的突出部分,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如红肿发炎,则成为拇滑炎,严重者拇趾的跖趾关节可产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

  • 标签: 拇外翻 第1跖骨 跖趾关节 医学名词 骨赘形成 皮肤增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外翻,寻找一种适合美容外科的手术方法,并且创伤小、恢复快,皮肤疤痕小,从而达到足部美容的目的。我们采用小尖刀微创(切口0.5cm)切断收肌、第一趾关节外侧部分切开、加Mayo术(第一跖骨头骨赘切除术)治疗外翻98例,最长随诊2年,术后效果巩固,无复发及术后不适症状。其优点是(1)皮肤疤痕小,病人恢复快,易接受;(2)局部麻醉即可施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趾长度不变;(3)术中同时切断收肌,切除骨赘,切开外侧部分关节,除去多个病理改变,减轻了趾外翻力;(4)术后效果稳定,不易复发。

  • 标签: 小尖刀 收肌 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趾外翻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方法对49例62足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或随访,时间0.5年-13年,平均4.1年,采用胥氏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8足,良8足,差6足。结论根据拇趾外翻的主要病理变化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拇指外翻 外科手术 适应症
  • 简介:对Mitchell手术进行改良,临床应用29例40足,随访结果表明改良Mitchell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针对拇外翻病理基础进行了较全面矫正;②骨愈合快,恢复期短;③矫形后患足外形自然,保留了第Ⅰ跖趾关节功能。

  • 标签: 改良Mitchell手术 治疗 拇外翻 X线评价
  • 简介:摘要:拇外翻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并不陌生,它都是大多数女生的痛,无论是逛街,还是外出旅游,它都会困扰着我们,对此,相信很多人都买过拇外翻矫形器或者是鞋垫,但这些辅助器具都有穿有保庇,不穿的时候效果难以维持,为此本文主要用来探讨拇外翻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拇外翻 康复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炎症性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部分炎症性病由单基因缺陷引起,起病年龄早,呈现出与上述疾病亚型不同的预后特点。对个体预后的精准预测将有助于风险分层,指导治疗。现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单基因炎症性病3个角度,对儿童炎症性病预后预测模型进行综述,以期指导儿童炎症性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 作者: 廖宝莹 齐新宇 乔杰 庞艳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市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卵成熟障碍综合诊治研究创新单元 100191
  • 简介:摘要多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异质性高。代谢异常是PCOS的重要特征,在PCO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COS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特征,讨论了各种模型所适用的研究类型,为PCOS病因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索所需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啮齿类动物模型 代谢异常 生殖内分泌紊乱 造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