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科伤口换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4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 2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130例、观察组 130例,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98.46%( 128/130)显著优于对照组 92.31%( 12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为外科伤口换药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 伤口换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伤口换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30例、观察组130例,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98.46%(128/130)显著优于对照组92.31%(12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外科伤口换药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 伤口换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外科伤口护理实践教学中,对项目教学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6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按照教学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项目教学法)、对照组(常规教学),对比护理教学满意率以及考核成绩等数据,论证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教学满意率为37/38(97.37%),对照组为32/38(84.21%),项目教学教学优势明显,差异P

  • 标签: 项目教学法 外科伤口临床护理实践教学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外科伤口护理实践教学中,对项目教学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6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按照教学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项目教学法)、对照组(常规教学),对比护理教学满意率以及考核成绩等数据,论证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教学满意率为37/38(97.37%),对照组为32/38(84.21%),项目教学教学优势明显,差异P

  • 标签: 项目教学法 外科伤口临床护理实践教学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伤口一旦形成,需要及时的用药、换药,尽可能的保证伤口尽快愈合,从而缩短治疗周期,如果在伤口换药过程中,护理不当,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且会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由此可见,在外科治疗过程中,落实伤口换药的护理工作,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为此,本文就围绕外科伤口换药护理为主要的论点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实际的外科伤口换药护理提供一些借鉴意见,从而促进整体发展。

  • 标签: 外科 伤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探讨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124人,对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124例病患中有15例病患出现伤口感染,占总数的12.1%,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年龄偏高、耐药菌株感染、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伤口深浅及大小等。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高伤口感染的临床护理,这样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患痛苦。

  • 标签: 外科手术 伤口感染 诱发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伤口护理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普外科患者96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此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相比伤口愈合状况显著改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降低,且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伤口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促使伤口快速愈合,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护理治疗,有助于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普外科伤口护理;感染;伤口愈合状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门诊外科患者伤口换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外科近一年内收治的50例患者,使用平均分配方式将其分为A(对照组)、B(观察组)两组,各25例,分别采用基础性护理及综合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比A组更好,(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运用在患者伤口换药的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能有效避免患者伤口交叉感染,提高伤口愈合率,因而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外科 临床护理 综合性护理 伤口换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外科伤口评估技术、新型敷料发明、新型护理技术等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外科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的伤口时期和类型对应的合适的敷料和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使外科伤口护理实践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 标签: 外科伤口 护理 伤口评估 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门诊外科患者伤口换药的护理情况。方法:该研究自2019年6月开始,至2020年5月,共计73例门诊外科患者,区分组别:对照组,36例,基础护理;观察组,37例,优质护理。组别划分方法:随机数字表。将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满意度用作比照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适用于门诊外科伤口换药,利于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其对护理工作极为认可。

  • 标签: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7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 标签: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普外科
  • 作者: 黎中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0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63-011普外科伤口评估普外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伤口进行初次护理前,需要对患者伤口进行详细评估,伤口评估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为伤口分类,具体需要根据患者伤口愈合阶段和感染情况,将患者伤口进行分类。有处于愈合阶段的伤口,有需要进行缝合的伤口,有发生急性感染坏死的伤口,有慢性感染伤口,有的伤口渗液多,有的伤口渗液少,需要根据伤口病情特点加以护理,选择不同的敷料,采取不同消毒处理技术,换药和护理方式也要根据伤口分裂进行调整。例如针对已经发生化脓感染的伤口,需要采取外科护理干预模式,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伤口采取清创,将坏死的细胞和组织彻底去除,之和根据患者伤口情况选择适合的敷料,需要勤换敷料,促使患者伤口快速愈合;第二为伤口标本采集,使用量化实验室检测标准对伤口加以分类,可使用的伤口标本采集方式有拭子采集法、活组织检查以及吸管吸取法,鉴于使用伤口标本病理检测结果用于伤口分类,因此标本采集质量涉及到最终检测结果。由于患者伤口特点不同,因此需要结合集中伤口标本采集方式特点进行灵活选择,例如渗液过多的伤口,可使用习惯吸取与活组织检查,可为临床伤口护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2新型敷料选择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普外科伤口诊疗护理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普外科伤口护理中使用的敷料选择也越来越多。在传统普外科伤口护理中,最常使用的敷料是棉垫和纱布,随着普外科伤口治疗理念的转变,在伤口敷料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棉垫、纱布等虽然这些敷料的透气性比较强,但是患者在接受换药过程中,极易发生机械性损伤,因此患者发生伤口脱水风险较高,导致伤口感染危险程度大幅增加。随着新型敷料的出现,可吸收患者伤口处的多于渗液,同时能够确保患者伤口处湿润,也可对微生物起到较好的隔绝作用,具备较好的透气和保温作用。2.1理化性质敷料普通外科伤口护理中所用的敷料种类越来越多,根据理化性质不同,各类敷料所具有的的特性也不尽相同,可对患者伤口起到不同的护理效果。薄膜类敷料的透气性非常强,同时具有非常好的保湿效果,在湿润环境下可促使患者肉芽快速生长,对于患者伤口快速愈合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便于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但是薄膜类敷料在吸收伤口渗出液至饱和阶段后,未及时更换敷料的情况下将会积聚积液,导致感染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外科伤口评估技术、新型敷料发明、新型护理技术等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外科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的伤口时期和类型对应的合适的敷料和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使外科伤口护理实践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外科伤口  护理  伤口评估  敷料   外科伤口护理是一项看似容易但却非常重要的医疗实践过程,很多伤口经常被认为是小问题而难以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重视 ,甚至有些伤口由于护理不当或不护理而逐渐发展至常年不愈,最终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里压力。随着现代医疗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外科伤口护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有了新的成果。伤口愈合理论由干性愈合逐渐转变为湿性愈合 ,各种新型敷料和伤口护理技术也随之产生。外科伤口护理不再是从前简单的伤口消毒和更换敷料,它在伤口评估技术、新型敷料发明、新型护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1  外科伤口评估    1.1 伤口分类:根据伤口愈合的阶段和感染情况我们把伤口分为缝合伤口、结痂和坏死组织较多的伤口、急性感染和渗液较多的伤口、肉芽组织新鲜和渗液较少的伤口、慢性感染的伤口 [1]。根据不同的伤口,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不同的敷料、不同换药技术和不同的伤口护理方式。如损伤后已发生感染化脓的伤口,通常采取外科干预,去除已经感染坏死的组织和细胞,引流出伤口分泌物后在采用适合的敷料加强换药处理 ,促进伤口愈合。    1.2 伤口标本采集技术:要对伤口进行准确的评估,必须采取伤口标本进行科学的分心。目前伤口标本采集技术主要有拭子、活组织检查和用吸管吸取等 3种方式。 3种伤口标本采集技术各有利弊,若伤口处有大量渗出液则最好采取吸管吸取或活组织检查方式会更好。获取标本后,可以对伤口进行准确的评估,为病人采取最适当的伤口护理方式。采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观念患者的外科伤口护理需求 [2]。    2  外科伤口护理新型敷料选择 [3]   随着外科伤口愈合理论的发展和伤口治疗理念的转变,借助于现在材料学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伤口护理新型敷料应运而生。传统的敷料包括纱布、棉垫透性过强,容易造成伤口脱水和换药时伤口机械损伤,而且不能阻挡外界的微生物,伤口感染风险较大。而理想的敷料最好能在保持伤口湿润的同时吸取多余的渗出液,而且能保温透气并隔离微生物。    2.1 理化性质的敷料   目前已发明的新型敷料主要包括薄膜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 [4]、高渗盐水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银离子敷料、交互式敷料等。薄膜敷料透明保湿透气,便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但敷料吸收饱和后容易导致膜下渗液积聚 ,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 ,所以不适于渗出性和感染性创面。而泡沫敷料由聚氨基甲酸乙酯和聚氯乙烯二醇多孔泡沫组成。材料较轻、弹性好、吸收渗液能力强。但缺点是不方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不好固定、抗菌性差,而且换下时容易引起机械性损伤。藻酸盐敷料止血作用好、保湿、吸收渗液的能力强。但固定性差、有异味 ,外观与感染伤口易混淆,且不适合干痂伤口,适用于术后需要促进止血及高渗出性的慢性伤口 ,如压疮、溃疡等。高渗盐水敷料可通过高渗作用抑菌和降低组织间隙的水肿、清创不具有特异性,较适用于伤口护理的初期。水胶体类敷料能吸收渗出物形成凝胶 ,保护伤口不会再次受到机械性损伤。清创作用好、黏性强、密闭创面效果佳 ,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便捷,可根据伤口的形状任意裁减。缺点是有时会导致过度湿润及周围皮肤的浸渍。适用于清洁伤口和用于消除伤口的炎症阶段。水凝胶类敷料可以连续吸收伤口的渗出物而且有温和冷却的作用。但是黏性较差、固定性不好、抑菌作用不强,一般比较适用于皮肤擦伤、激光和化学损伤等造成的伤口。银离子敷料抗微生物能力极强,但是有细胞毒性,一般较适用于严重污染或感染的伤口。交互式敷料具有特别的可主动调节创面病理生理环境的能力 ,一般用于外科伤口的清创期及肉芽期。    2.2 生物膜类   所有的新型材料中生物膜类材料的特性最接近医学认为的理想敷料 ,目前有天然生物敷料和人造生物敷料两大类。天然生物敷料又包括同种同体皮和同种异体皮。人造生物类敷料主有膜型胶原生物敷料、海绵型胶原敷料 ,复合型胶原敷料等 3种。一般来说生物膜敷料效果较其他敷料要好,但是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 ,来源也较少,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仍没有广泛应用。    3  外科伤口护理新型疗法    3.1 伤口局部封闭负压引流   有些伤口尽管应用新型敷料进行护理仍然需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甚至有些伤口还会长久不愈 ,或者愈合后又重新复发等。医学研究发现对于这种顽固性伤口采用伤口局部封闭负压引流疗法可以促进愈合。但原因可能是局部封闭负压引流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局部血液灌注,在患者伤口组织表面形成机械应力从而促进患者伤口部分内皮细胞的增殖、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形成等 ,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    3.2 氧气疗法   有些伤口因为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而需要借助氧疗提高吸入气中的氧浓度,目前氧气疗法已经广泛应用在很多医学实践中。氧气疗法可通过提高患者伤口局部组织中的氧含量而促进伤口附近侧支循环系统的重新构建 ,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使伤口组织的快速修复。    3.3 患者心理护理   新型的外科伤口护理理念不仅包括对患者身体的伤口进行科学的护理还包括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很多患者在清理伤口或换药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情绪,对于慢性愈合伤口还会产生悲观情绪。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的情况,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调节措施,减轻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并提高外科伤口护理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水平,促使患者的伤口和精神尽快愈合。   参考文献    [1]王玉兰 .伤口处理与更换敷料体会 [J].中外健康文摘 ,2017 ,9(25).    [2]詹秀兰 ,黎中良 ,曾雪玲 .伤口护理新进展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22(4):425.    [3]朱圆 ,曹伟新 .外科伤口敷料的选择 [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22 (4):56-57.    [4]姚江颖 ,袁玥旻 .藻酸钙伤口敷料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 [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 ,24(11):25-26. 

  • 标签:
  • 简介:摘要:论文主要针对干性愈合理论和湿性愈合理论展开研究,通过对比两种理论的伤口护理方式、敷料使用、换药注意事项及优缺点,展示出湿性愈合理论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上述知识和技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伤口愈合理论 敷料 伤口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护理干预对患者伤口愈合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伤口换药的9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干预组两组,对患者伤口分别给于常规干预与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愈合率。结果干预组伤口愈合率为97.8%,较高于观察组75.6%(P<0.01);干预组伤口愈合时间也早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期间加强临床护理,有助于优化伤口愈合效果,促进愈合,值得推广。伤口一旦形成,需要及时的用药、换药,尽可能的保证伤口尽快愈合,从而缩短治疗周期,如果在伤口换药过程中,护理不当,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且会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由此可见,在外科治疗过程中,落实伤口换药的护理工作,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为此,本文就围绕外科伤口换药护理为主要的论点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实际的外科伤口换药护理提供一些借鉴意见,从而促进整体发展。

  • 标签: 外科 伤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伤口的处理换药原则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外科接诊的90例患者,均接受伤口处理换药,使用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伤口护理,观察组施行负压伤口护理,将两组外科患者的伤口恢复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13.39±2.67)d短于对照组,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01±0.45)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伤口患者应用负压伤口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外科伤口 处理 换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科伤口处理换药原则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外科处理伤口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以相同换药原则进行换药,对照组不做其他处理,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伤口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在处理伤口的过程中坚持无菌的换药原则,并开展有效护理,能促使伤口更好的愈合,能降低伤口感染率。

  • 标签: 外科 伤口处理 换药原则 护理方法 伤口愈合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