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宜昌市2005—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宜昌市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全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08例,分别来自非洲、东南亚地区的19个国家,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4/10万。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陵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0.19%(65/108)。男性107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共报告80例,占总病例数的74.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5.56%。108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未分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03例,其中间日疟67例、恶性疟34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1例。结论宜昌市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严峻,需进一步联防联控,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时,全球疫情形势愈发严峻,青田县人民医院作为县防疫定点医院,又作为境外输入新冠定点医院将面对新的挑战,本院在国内新冠疫情防控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境外疫情特点,在感染防控管理及措施等方面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发现并确诊全省首例境外输入性病例,截止目前共发现确诊输入性病例20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实现院内零感染零死亡目标,取得防控战的阶段性成果。

  • 标签: 新冠肺炎 境外 输入性 县医院
  • 简介:摘要发热、干咳及乏力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嗅觉障碍包括嗅觉缺失和嗅觉减退,嗅觉障碍目前在COVID-19病例中非常普遍,多达80%的患者报告了主观嗅觉障碍和客观的嗅觉测试提示嗅觉下降。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两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病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例的快速风险评估体系,为口岸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7-8月12个关注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和防控情况,从12个方面构建境外输入病例的快速风险评估体系,利用风险矩阵法开展快速风险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12个关注国家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的高风险地区或极高风险地区,其中俄罗斯和美国的输入风险最高。结论基于风险矩阵法构建的快速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帮助口岸工作人员判断疫情来源国从境外向我国输入病例的风险级别,2021年8月境外新冠肺炎病例输入北京市口岸的风险较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输入 快速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103例,其中确诊病例92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数占全国同期11.4%(92/806)。男女性别比为1.58∶1(63∶40),年龄中位数31(P25~P75:22~40)岁,年龄范围11~63岁;职业以商业服务(41/103,占39.8%)及学生(36/103,占35.0%)为主。入境后目的地为非广东省内占43.7%(45/103),涉及19个广东以外省份及直辖市。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英国(27/103,占26.2%),菲律宾(13/103,占12.6%),美国(13/103,占12.6%)和尼日利亚(7/103,占6.8%)。境外输入病例涉及入境航班34条,其中发现病例≥3例的航班10条(10/34,占29.4%),累计航程时间(11.14±0.53)h。29例(29/103,占28.2%)在入境前已出现症状,65例(65/103,占63.1%)在发病前已被管控。发病后被管控病例的自由活动时间为(6.76±0.79)d。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人数平均53人,导致境外输入聚集性疫情13起,涉及病例36例(包括境外关联病例1例)。结论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分布广泛,尚未发现病例在飞机上传播。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早期扩散风险较高,政府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特征 输入性病例
  • 简介:[摘要]对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隔离病区实施护理管理实践的作用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其防控力度。本文就收治的180例境外输入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一步探讨护理实践在隔离病区实施后的效果,实现精准严密的对观察病例的隔离和筛查。

  • 标签: []境外输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疑似病例 隔离病区 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厦门市收治的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10月31日厦门市COVID-19唯一定点收治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所有113例COVID-19患者,分为境外输入病例组(78例)和本土病例组(35例),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胸部CT及治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厦门市共收治了113例COVID-19患者。在年龄上,本土病例组以14~65岁居多,占68.6%,境外输入病例组以14~40岁居多,占66.7%,2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0 9,P<0.001 0)。本土病例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发热(80.0%)、咳嗽(51.4%)、咳痰(28.6%)、畏寒/寒颤(22.9%)。境外输入病例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咳嗽(16.7%)、咽痛(11.5%)、鼻塞流涕(10.3%)、发热(9.0%)。境外输入病例组发热比例比本土病例组低(9.0%比80.0%,P<0.000 1)。与本土病例组相比,境外输入病例组入院前后24 h内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更高,入院前后24 h内C-反应蛋白更低。境外输入病例组CURB-65评分、PSI评分及COVID-19严重程度分级均轻于本土病例组(P值均<0.05)。结论厦门地区COVID-19的境外输入病例严重程度轻于本土病例,且症状更不典型,故更应注意筛查出此类患者。

  • 标签: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点 境外输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对感染者病毒载量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1年6月1日至9月30日,北京市累计报告17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占66.67%(114/171)。输入国以菲律宾、阿联酋、英国和俄罗斯为主,占67.84%(116/171)。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2∶1(114∶57);年龄M(Q1,Q3)为28(23,36)岁;中国籍占80.12%(137/171)。对其中47例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76.60%(36/47)属于Delta变异株。疫苗接种率为60.82%(104/171),其中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3.80%(92/171)。13.53%(23/170)的感染者入境当天筛查出核酸阳性,所有感染者均在28 d内检测出核酸阳性。未接种组疾病严重程度高于未全程接种组和全程接种组(P<0.001),出现了1例重型和1例危重型病例。未接种组N基因Ct值M(Q1,Q3)为32.51(23.23,36.06),开放读码框lab(ORFlab)基因Ct值为32.78(24.00,36.38),未全程接种组和全程接种组双基因Ct值中位数较未接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期间,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新冠病毒感染者无论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其体内均有相似的病毒载量,但疫苗接种可降低疾病严重程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病例 流行特征
  • 作者: 贾海先 姜金茹 王鸿飞 李隆飞 马永忠 黎新宇 王全意 庞星火 索罗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环境卫生所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职业健康体检中心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中心办公室 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 100013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在京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估和优化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密切接触者调查表,调查北京市2020年2月至4月期间报告的境外输入性病例在京密切接触者基本信息、暴露相关信息等。在密切接触者纳入隔离医学观察后,追踪每日健康监测状况,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转归情况,计算不同类型、不同暴露条件和不同隔离医学观察方式下,密切接触者转为确诊病例的感染率。结果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变化趋势均大致呈钟型曲线。截至2020年4月30日,累计对1 271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在京密切接触者完成了隔离医学观察,转归情况分别为期满解除1 245例、确诊26例、无症状感染0例,总感染率为2.05%;其中航班密接感染率0.69%(7/1 011),非航班密接感染率7.31%(19/260)。暴露类型为同餐(37.50%)、同住(30.23%),曾经出现症状(34.62%),非航班密切接触者(7.31%),隔离观察方式为住院(68.97%),与确诊病例同排(2.07%)及机组人员(16.67%)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较高。结论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在京密切接触者以航班密切接触为主,航班密切接触者转为确诊病例的感染率低,应继续坚持并优化各项科学措施,严格防控境外输入疫情。暴露类型、与病例座位相距排数等因素可能是密切接触者转归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境外输入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8年山东省疟疾疫情资料、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及省级参比实验室病例复核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QGIS 2.18软件绘制地图。结果2017-2018年山东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442例,感染来源主要为非洲地区(占97.96%,433/442)。17个地市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济宁市(88例)、烟台市(65例)、威海市(46例)、青岛市(44例)和德州市(42例),共报告285例(占64.48%,285/442)。病例分布于山东省77.37%(106/137)的县(市、区)。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未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发病-初诊时间间隔M=2 d(P25~P75:3 d)。初诊-确诊时间间隔M=0 d(P25~P75:3 d)。病例发病当天就诊率为27.83%(123/442)。69.68%(308/442)的病例初诊被诊断为疟疾,经χ2检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诊断正确率低于其他医疗机构(均P<0.01)。51.13%(226/442)的病例就诊当天确诊,经χ2检验,各级医疗机构当天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7-2018年山东省境外输入性疟疾具有病例数量多、感染来源广、地区分布广等特征,病例及时就诊意识淡薄,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治意识和能力尚弱,应针对性的调整防控措施。

  • 标签: 境外输入 疟疾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2020年2—3月收集北京市来自5个国家的12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呼吸道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病毒基因组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获得12条长度为29 826~29 903 bp的SARS-CoV-2基因组序列,与Wuhan-Hu-1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中位数分别为99.97%(99.94%~99.98%)和99.96%(99.88%~99.98%)。12例基因组共发现22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ORF1ab的P4715L和S蛋白的D614G为最常见突变位点;未发现已报道可明确导致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改变的变异位点,未发现插入和缺失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0例欧美国家输入的病毒基因组均位于S-D614G进化支,2例伊朗输入病毒基因组均位于ORF1ab-V378I进化支。结论未发现北京市2020年2—3月份境外输入的12例病毒基因组携带已报道可明确导致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发生变化的变异位点,仍需持续关注病毒变异情况。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境外输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毒株的基因组进化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12月河南省报告的16例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送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平台上公布的SARS-CoV-2 Wuhan-Hu-1作为参考序列,采用MEGA 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16例病例中,13例来自俄罗斯,2例来自缅甸,1例来自乌克兰。共获得16条基因组长度为29 804~29 882 bp的2019-nCoV基因组序列。共检测到14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和80个氨基酸突变位点,所有序列均存在C241T、C3037T、C14408T、A23403G核苷酸位点突变,以及刺突蛋白区D614G氨基酸位点突变。BetaCov/HEN02/Human/2020、BetaCov/HEN04/Human/2020和BetaCov/HEN05/Human/2020毒株基因组的第29704位点出现碱基A插入,所有序列均未发现缺失变异。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16株毒株与目前流行的需关注的变异株均无相关性。结论2020年5月至12月河南省境外输入病例的2019-nCoV毒株基因组突变呈现随机性和多样性,均不属于需关注的变异株。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基因组 序列比对 2019新型冠状病毒 进化 关切变异株
  • 简介:摘要探讨境外输入聚集性发病的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1日和2日确诊的浙江省丽水市8例境外输入聚集性发病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为意大利同一餐厅的从业者,均自意大利米兰出发回国,男6例,女2例,年龄30.0~40.0(33.5±3.3)岁,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后3~5 d再次行CT复查。8例患者血常规均正常,且入院时均无发热,其中1例有干咳和腹泻,1例干咳,6例无明显症状。首次CT检查表现为两肺胸膜下多发斑片状、楔形磨玻璃或实性病灶3例,两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及实性病灶1例,单一肺叶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病灶2例,右肺中叶及左肺下叶纤维灶1例,影像表现正常1例。间隔3~5 d后复查CT显示5例病灶明显吸收,1例稍有吸收,1例纤维灶无改变,考虑非COVID-19改变。本组境外输入聚集性发病的COVID-19患者均无发热,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等无下降,CT影像表现形态多样,但吸收快速,提示境外输入性病例临床症状及CT表现更为隐蔽复杂,需提高警惕,避免误诊。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 聚集性发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为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3月30日上海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及上海市各级CDC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相关防控措施信息来源于政府相关部门官网及发布平台。采用EpiData 3.1、Excel 2019和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3月30日,上海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71例(确诊病例17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其中,中国籍122例(71.3%,122/171),外籍49例(28.7%,49/171);年龄中位数为23(P25,P75:18,35)岁,男女性别比为1.3∶1,学生占56.6%(97/171);入境前发病者占45.6%(78/171);临床分型为轻/普通型病例占96.5%(165/171),中国籍和外籍病例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行曲线按确诊日期于3月24日达到峰值,随着防控措施"口岸联防联控机制闭环管理模式"落实,病例数逐渐下降。171例病例来源国主要为英国(37.3%,64例)、美国(18.6%,32例)、法国(11.0%,19例)和意大利(9.4%,16例)等24个国家及地区。需中转至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病例占40.4%(69/171)。病例发现方式主要为海关检疫和社区留验点,分别占43.9%(75/171)和31.0%(53/171)。结论上海市COVID-19早期境外输入病例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各国输入风险与其疫情严重程度基本一致。"口岸联防联控机制闭环管理模式"对境外输入病例的发现及管理效果明显。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输入病例 防控 措施
  • 简介:摘要对2020年12月成都市农村地区一起由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感染来源和病例传播链。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要求,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大数据技术、视频图像调查、基因测序等方法开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病例调查及传染源追踪溯源,分析其流行病学关联并绘制传播链。2020年12月7—17日成都市共确诊COVID-19本土病例13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其中12例(85.71%)有成都市郫都区太平(P区TP村)村院落的居住及活动史。P区TP村毗邻辖区指定的入境人员隔离酒店,该酒店11月8—28日入住了一批尼泊尔入境人员,且在隔离期间有5例隔离者陆续被检出SARS-CoV-2核酸阳性。通过基因测序比对,本土病例与同期尼泊尔输入病例同源,为L2.2.3分支(Pangolin分型为B.1.36),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溯源线索,本土指示病例可能是由于接触隔离点生活垃圾而致感染。综上,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入境人员隔离点生活垃圾的规范管理是预防发生本土关联病例的关键环节,而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哨点监测是疫情早发现关键,多部门联合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基因技术的运用是现代传染病疫情调查溯源的核心环节,各地亟需加强隔离酒店管理,降低发生本土关联病例风险,同时加强农村地区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疫情早期监测预警能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聚集性疫情 溯源调查 农村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重组酶介导的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和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13a(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13a)检测,建立一种快速、灵敏且特异的重要境外输入性病毒检测方法。方法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E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为检测对象,设计特异性RAA扩增引物和CRISPR RNA(crRNA),建立RAA扩增结合CRISPR-Cas13a蛋白检测反应,评价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使用登革热疑似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与荧光RT-PCR技术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其余7种病毒临床模拟样本。结果RAA扩增结合CRISPR-Cas13a蛋白检测方法能在39 ℃条件下,40~52 min内检测出8种输入性传染病病原体,灵敏度达到1~10拷贝/μl,并且这8种病原体之间无交叉反应,临床样本均可100%检测出。结论建立的RAA扩增结合CRISPR-Cas13a蛋白检测方法能够灵敏、特异且快速地检测出8种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病原体。

  • 标签: 输入性传染病 病毒 重组酶介导的扩增技术 CRISPR-Cas13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9例境外输入性COVID-19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同期收治的147例国内本土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转归等。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境外输入组病例来源地以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为主,留学生占44.9%(31/69),均乘飞机入境。境外输入组年龄[27(21,40)岁]低于对照组[43(32,5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 828.500,P<0.01)。境外输入组能追溯确诊病例接触史的比例较对照组低[30.4%(21/69)比68.0%(100/147)],发病至入院时间以≤7 d为主[81.2%(56/69)比66.0%(97/147)],境外输入组合并基础疾病比例低于对照组[21.7%(15/69)比44.2%(65/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935、5.233、10.175,均P<0.05)。境外输入组轻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42.0%(29/69)比10.9%(16/147)]。境外输入组嗅觉异常17例,味觉异常12例,而对照组未发现嗅觉和味觉异常。境外输入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1、8.118、9.730、16.255,均P<0.01)。境外输入组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者比例较对照组少[37.7%(26/69)比67.3%(99/147)],C反应蛋白升高者比例低于对照组[15.9%(11/69)比51.8%(72/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5、24.722,均P<0.01)。境外输入组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示磨玻璃密度影、不均匀实变征象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1、5.099,均P<0.05)。境外输入组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损伤比例较对照组低[分别为2.9%(2/69)比10.9%(16/147),4.3%(3/69)比14.0%(16/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7、4.335,均P<0.05)。境外输入组氧疗使用患者比例[13.0%(9/69)]低于对照组[26.5%(39/147)],且无病例使用机械通气及体外膜肺氧合,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低于对照组[13.0%(9/69)比39.5%(58/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42、15.797,均P<0.05)。结论境外输入性COVID-19病例以欧洲国家输入为主,以青壮年居多,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首次发现以嗅觉、味觉减退症状为主要表现。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6-2018年中国登革热在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浙江省6个重点省份输入性病例的时空模式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南部6省份2016-2018年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的疫情资料,从空间、时间、人群的不同角度,分析6省份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全球输入传播风险强度、时空动态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中国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来源于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是东南亚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输入性病例数量多,来源广,而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则几乎局限在东南亚地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在这3年间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在8-11月,各省之间的时间聚集段稍有差别。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年龄[(37.0±19.6)岁]高于东南沿海地区[(36.0±11.7)岁]和西南地区[(32.0±16.3)岁];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8∶1、1.04∶1和1.38∶1;病例职业分布中,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以商务人员为共同高发人群,此外东南沿海地区以工人、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西南地区以农民为主,而海南省输入性病例数较少,患者分散于各职业。结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与海南省3个地区的登革热输入模式存在差异,应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的防控措施,以实施更加精准的预防策略。

  • 标签: 登革热 输入性病例 时空分析
  • 简介:境外追赃与境外追逃,从基本内涵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在被保护法益、工作路径和结果处理等方面是不同的。从国际法依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法律依据的不同会对二者法律性质的差异产生一定影响,会影响证明责任的轻重和限制性措施的使用。从追赃追逃的途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同等重要,而我国更需注意规范劝返和劝退途径的使用。完善我国境外追赃追逃国际执法合作,应重视二者的统一性与相对独立性,灵活运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与国际警务合作两种武器,加快推进境外追赃追逃法治建设。

  • 标签: 境外追赃 境外追逃 治安治理
  • 简介: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农药交流,开始于1986年前后,那时候海峡两岸的关系还是有些紧张的。1990年,海峡两岸交流会在上海召开后,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农药交流变得越来越密切,很多国内农药企业也开始去台湾参观当地的农药公司。在参观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 标签: 农药登记 事务所 海峡两岸 农药公司 农药企业 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