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宏观异常人们可以听到、感觉到的,如小震前震、气象异常、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地声、地光等。小震前震: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

  • 标签: 地震 宏观 微观 地下水 气象
  • 简介:地震宏观异常信息越来越多地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传播.通过对地震宏观异常的分析,确定地震宏观异常主题的描述方式,选取特征关键词,构建特征向量空间,利用向量空间模型计算主题相关度,从而实现面向地震宏观异常的主题爬虫.在实验中分别进行了主题爬虫与传统爬虫的信息采集工作,结果表明,主题爬虫在单位时间内可获取更多地震宏观异常信息,这也验证了主题爬虫在地震宏观异常网络信息的获取与传统爬虫相比具有更大优势.

  • 标签: 主题爬虫 地震宏观异常
  • 简介:摘要:在一些较大的地震发生前,会有 前兆和 异常地震异常受时空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地震无法被人所感知,只能依靠高精度设备才能监测到,这种地震异常被称为地震微观异常。部分地震发生前,达到一定的强度能够通过简单的工具进行观测,不需要高精度仪器设备即可观测到明显的异常现象,即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包括多种形式,可分为生物异常、地下水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其中,生物异常地震宏观异常测报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充分发挥生物异常测报在地震宏观观测中的作用,分析生物异常案例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地震宏观观测准确性。

  • 标签: 地震宏观观测 生物异常 问题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地震知识培训缺乏互动和沟通的问题,以本体化的地震宏观异常信息知识库为基础,将以目标为驱动的体验式认知方法应用于系统设计中,实现了面向公众的地震宏观异常信息认知培训游戏系统.该游戏系统将知识融入到以目标为导向的体验场景和体验任务中,以心流体验激发用户的学习动机,使公众在游戏中自主地解决问题,高效地完成对地震宏观异常知识的认知,更好地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 标签: 地震宏观异常 培训 游戏系统
  • 简介:作者于2013年6月底,前往芦山、雅安和成都等在“4·20”芦山地震中震感强烈的村镇,对地震宏观异常信息开展了采集与调研.通过设计宏观异常调研问卷,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共收集134份问卷,其中含有地震宏观异常信息88条,包括动物、气象、地声、地磁、地下流体、地雾、人体7种类型.通过调研以及对调研问卷的分析表明,芦山地震前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和范围的宏观异常现象,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宏观异常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调研中还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因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自然现象相对少受人为干扰,是地震宏观异常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应该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地震的认知培训和宏观异常上报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专群结合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作用.

  • 标签: 芦山地震 宏观异常 地震预测 专群结合
  • 简介:微博平台有用户群大、公众参与性强、实时性等优点,同时微博平台信息又具有信息真伪难辨、地址信息模糊等缺点.本文以芦山地震为例,针对微博内容如何提取和地址如何定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如何在网络微博平台中及时的提取地震宏观异常信息,提出了聚焦爬虫技术,并对微博地址进行了分类,同时将正向最大匹配和特征词地址分词的中文地址匹配模型应用于地址信息的提取和地址匹配中;最后将不同的地址类别定位为不同的行政级别,使微博平台和微博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通过研究认识到微博信息在反应震前异常的发生趋势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动物异常和气象异常所占比例较大),是不能被忽略的:地址方面可以看出异常随着时间的逼近有向震中聚集的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微博平台 聚焦爬虫 地震宏观异常 分词技术 地址匹配
  • 简介:地震宏观异常是指地震前后人的感觉能直接察觉到的自然界异常现象,本研究在芦山地震后,针对公众通过微博发布的异常信息进行搜集,提出从真实性、完整性、信誉度和关联度四方面对公众提供的微博宏观异常信息进行筛选的方法,并根据筛选后的信息从时间角度、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芦山地震前后宏观异常信息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后是有宏观异常出现的,公众关注的异常种类主要为动物异常与天气异常;震前发生宏观异常宏观异常总数的67%,但仅有30%被发布;微博发布的宏观异常信息中,大多位于距离震中较远的成都市,而非震中地区.微博信息可以作为宏观异常信息的一个主要的及时信息来源,有助于发挥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 标签: 微博 芦山地震 宏观异常 信息筛选
  • 简介:本文利用P波初动符号,垂直向P波、S波最大振幅比,尾波衰减系数a值,尾波持续时间比τ_b/τ_v及尾波衰减速率p值等方法研究了1990年10月25日乌苏5.2级地震异常曲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波参数的分析可以提取中强地震前的异常信息。

  • 标签: 地震波参数 尾波形状函数 地震预报 乌苏地震
  • 简介:简述应用卫星长波辐射资料研究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的方法原理。报道1994年以来共和中强地震的OLR地震前兆及短期地震预报的情况。对OLR地震前兆的特征及短期地震预报进行讨论。

  • 标签: 长波辐射 共和 短期异常
  • 简介:通过回忆共和地震前出现的反常现象,认为地震发生前有预兆,并通过这些预兆使人们提高警惕,做好地震预报、地震应急的准备工作。

  • 标签: 共和地震 异常现象 地震前兆
  • 简介:本文介绍海温与台湾地区7级地震的关系,表明海温异常具有预报意义。同时着重分析了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震前的海温异常特征。本人据此在1998年的年度会商中提出了预报意见。

  • 标签: 海温 异常特征
  • 简介:研究了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多项地震学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C值、D值,Mf值,GL值,YH值,AC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学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 标签: 山东 苍山地震 地震学参数 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活动
  • 简介:本文对苍山5.2级地震前,鲁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5.2级地震前,该区波速比的时、空分布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时间分布的异常形态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空间分布则为近似圆形的低值异常区。异常区外围地区显示地震平静。苍山5.2级地震前,我们曾根据该区的波速比异常变化,对鲁南地区提出了预报意见。

  • 标签: 鲁南地区 波速比 低值异常 苍山地震
  • 简介:摘要:大量地震震例及观测实践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多有前兆异常出现,流体异常在短临预报中作用效果更显著。地震前兆异常分为宏观前兆异常和微观前兆异常,但出现的异常也不全是地震前兆异常,更多的是干扰,有效识别地震宏微观异常,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流体异常进行阐述。

  • 标签: 识别 地震前兆 地震短临预报
  • 简介:对嘉峪关台1971~1992年记录的不同方位的300个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后认为:发生在嘉峪关台SE方向的地震合成方位异常显著,特别是肃南地区的地震嘉峪关台记录存在明显的初动方位异常,异常夹角在60°左右。认为这与祁连山北缘深大断裂以及河西走廊内部的活动断层有关

  • 标签: 地震 方位异常 嘉峪关
  • 简介:本文分析了1991年1月5日缅甸7.6级大震前,云南省西部水化网观测到的水化异常,这些异常不仅有水氡,还有水汞、CO2、Ca(++)、Mg(++)和Cl-等,异常的时间不仅有中长期,还有短临异常。文中根据观测事实指出,一次强烈地震发生之前,水化学的异常范围不仅仅在距震中200公里的范围之内,甚至在距震中500公里的范围内也有分布。

  • 标签: 缅甸7.6级地震 水化学 中长期异常 短临异常 震中距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一九九0年四月二十六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后震源区内及附连区域地震地震波参数异常,为共和地震的前兆异常反映及强余震预测提供一些新的依据。

  • 标签: 地震波参数 前兆信息 共和地震
  • 简介:埋藏在6000m以下的地震反射异常体是礁体还是火成岩体?或者是海底滑塌体?在高质量重磁电资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域内的地层岩石物性细致研究,利用CEMP资料界面约束二维反演、重磁力异常剥离技术和LCT重磁力地震联合反演解释技术细致研究了异常体的物性参数,从密度、磁化率、电阻率、速度等多种特征推测判断了深层异常体地质属性,为钻井部署提供了间接依据.

  • 标签: 地震 反射异常体属性 综合物探技术 礁体 火成岩体 海底滑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