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超声动态成像对初产妇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进行分级和分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70例患有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膀胱膨出)的高危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35)与剖宫产组(135),分别从正中矢状面及三重建面在静息、屏气向下用力动作(Valaslva)及缩肛状态下观察膀胱尿道及膈裂孔的超声成像变化,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的相关参数,并对其进行膀胱膨出Green分型。结果:静息状态下不同分娩方式膀胱膨出对应的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无统计学差异;Valsalva状态下两组对应的BSD、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旋转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分娩组膀胱膨出Green分型Ⅱ型及Ⅲ型的发生率较剖宫产组高Ⅰ型较剖宫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动态成像能清晰显示初产妇的前盆腔情况,有助于了解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生产后膀胱膨出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初产妇底功能障碍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四维超声 盆底 初产妇 膀胱膨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底超在初产妇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初产妇底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学的方式根据产妇分娩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为44例。A组为剖宫产组,B组为分娩组。88例患者在住院之后均进行底超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在应用底超的效果。结果 A组(剖宫产组)Green分型中的Ⅱ和Ⅲ型与B组(分娩组)相比较低(P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初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底超联合二超声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5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疑似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二超声检查和底超检查,观察底超联合二超声的检查效果。结果:在200例疑似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综合诊断的结果是168例患者为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联合检查对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二超声,P<0.05;联合检查对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特异度低于二超声,P>0.05。结论:底超联合二超声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可以为医生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二维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三/底超在女性尿道憩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1例可疑尿道憩室患者,应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经会阴二超声和经会阴三/底超的诊断准确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者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1例可疑尿道憩室患者,术后病理确诊16例,另5例为尿道旁囊肿。典型尿道憩室在经会阴三/底超中表现为位于尿道周围且与尿道相通的无/低回声囊性结构,憩室内可同时合并分隔、钙化或实性肿物等。经会阴二超声和经会阴三/底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5.00%、93.75%,特异性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会阴二超声与诊断的一致性一般(Kappa=0.588,P=0.003),经会阴三/底超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7,P<0.001)。结论经会阴三/底超在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经会阴 尿道憩室 超声检查,三维/四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底超诊断产后早期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准确性及作用。方法:选取产后早期底功能障碍患者46例和同期无底功能障碍产妇46例。两组均进行底超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在各时期内,两组产妇的耻骨直肠肌厚度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静息期、缩肛期、Valsalva动作期内,观察组患者的膈裂孔形态变化、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底超检查在产后早期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中,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价值。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诊断 产后早期 盆底功能障碍 准确性 作用
  • 简介:目的:采用底超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78例行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妇女,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及妇产科医师询问病史获得患者生育史和临床检查资料。采用底超量化脱垂,将入选妇女分成4组,观察脱垂症状、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脱垂定量体系(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fication,POP-Q)评分,以及超声前、中、后盆腔的脱垂表现。结果:产妇发生POP的概率(POP-Q评估膀胱脱垂15.6%、子宫脱垂11.1%、直肠膨出20.0%;超声检测依次为6.7%、8.9%和13.3%)和剖宫产妇女患POP的概率较低(POP-Q评估依次为24.1%、6.4%、24.0%;超声检测依次为13.0%、8.5%、25.9%)。使用过产钳者患POP的概率较高(POP-Q评估依次为59.6%、50.8%和63.2%;超声检测依次为45.6%、52.6%和42.1%)。与剖宫产组脱垂症状比较,调整后的比值比在正常经阴道分娩和产钳组分别为2.4(95%CI:1.30~4.59)和3.2(95%CI:1.65~6.12)。结论:经阴道分娩与POP发生相关。底超有操作简便、可重复及无辐射等优势,可作为POP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四维盆底超声 分娩方式 盆腔器官脱垂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