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省115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各站历年各季的Z干旱指数,根据Z指数的旱涝等级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7个等级,参考过去省干旱灾害的灾情记录,研究Z指数在的适用性,并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干旱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Z指数在各季干旱监测中表现均较好,在有较好的适用性。干旱可划分为6个空间型,其中盆地西部区、东部区、南部区、中部区干旱程度加强,而西高原区和西南山地区干旱程度减弱;盆地东部区出现干旱的频率最高,而盆地西部区和南部区出现干旱的频率最低。盆地西部区、东部区和西高原区较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而盆地南部区、中部区和西南山地区较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冬季。各分区干旱变化周期不同,盆地西部区具有3~4a的振荡周期;盆地东部区振荡周期为6~7a;盆地南部区具有3~4a和14~16a的振荡周期;西高原区具有4~5a和8a左右的振荡周期;盆地中部区振荡周期为7~8a;西南山地区振荡周期为2~3a。

  • 标签: 四川干旱 Z指数 空间分型 适用性
  • 简介:从集合预报的角度研究了"05.4.8"冰雹个例的定量降水的预报技巧随水平尺度以及地形的变化。初步结论为当水平尺度小于100km时,预报技巧随着水平尺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水平尺度达到200km及以上时,预报技巧增加地非常缓慢,基本维持不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预报技巧的差别很大。总体而言,预报技巧在山地要较平原地区来得高。

  • 标签: 集合预报 定量降水 预报技巧 水平尺度 地形
  • 简介:利用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洪雅县2011—2015年地闪数据,分析洪雅县境内雷电流强度、陡度等参数,结合GB50057—2010探讨洪雅县雷电参量与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为洪雅县的雷电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 标签: 闪电定位 闪电数据 地闪密度 防雷技术
  • 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面对非常之灾,做非常之应,民航局紧急决定调用民航系统所属直升飞机,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机场为基地,从16日起加入救援活动。为此,民航局空管局气象处立即决定组成临时气象台,支持广汉机场气象台,保障民航直升机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截止至6月22日,共保障各类直升机飞行1千多架次。

  • 标签: 民航系统 气象保障 救援活动 直升机 四川省 抗震救灾
  • 简介:2010年8月12日晚至15日,省因强降雨发生多起泥石流灾害。由于应对科学、转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创造了成功避险的奇迹。本文将从政府应急管理能力、预警、灾害意识、应急演练等九个方面分析其成功应对原因。

  • 标签: 四川省 山洪泥石流 原因 避险 解析 泥石流灾害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盆地122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盆地年平均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霾日数季节和年变化趋势,探讨了近50a盆地大气干消光系数、风速、能源消耗和人口等因素与霾日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0年盆地122个站年平均霾日数为62.5d,霾日数最多的站可达10.00d以上。霾日数有明显季节变化,盆地冬季霾日数最多(28.4d),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少(5.9d)。盆地有104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有71个站通过了置信度99%的检验,霾日数增加最多的为省内江地区的戚远,气候倾向率为42.0d/10a;霾日数增加最少的为成都市的新都,气候倾向率为0.4d/10a。盆地有18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下降的趋势,仅7个站点通过了置信度99%的信度检验,霾日数减少最多的为北部广元地区的南江,气候倾向率为-16.7d/10a。霾日数的年变化与大气干消光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盆地的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气溶胶 消光系数
  • 简介:通过对盆地西部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半理想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盆地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原的热力作用对于下游地区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关闭高原地面感热和潜热后,高原地区和盆地西部的降水明显减弱,而盆地中东部降水却有所加强,且盆地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稍有减弱;(2)500hPa青藏高原上的短波槽减弱,位于盆地中西部的背风槽强度、范围有所减弱,但低层盆地东部的气旋性涡旋加强;(3)涡度收支的定量分析发现,关闭高原热力作用后,盆地东部对流层低层垂直风切变的增强使得夜间倾斜项的正贡献增强,从而使该区域涡旋发展加强,盆地东部降水增强。

  • 标签: 四川盆地 持续性暴雨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
  • 简介:对1970~1990年共21年41次西高原雪灾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从气候分布、大气环流特征、影响天气系统等方面探求西高原雪灾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对提高雪灾天气预报准确率,做好为畜牧业生产的气象服务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川西高原 雪灾 天气研究
  • 简介:2006年夏季,我国重庆、等地持续高温少雨,遭遇特大伏旱,影响严重。初步分析表明,2006年盛夏川渝的异常高温事件可能是受全球变暖和天气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天气扰动的影响为主。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以及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是导致该地区2006年严重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

  • 标签: 高温 干旱 全球变暖 天气扰动 四川 重庆
  • 简介:陕南季侯华先中国自然地理上有一条很有名的分界线,那就是东西走向的秦谁线.中国疆域大致上被此线分成了两个部分:以北是干燥的温带,称为北方;以南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称为南方.陕南正位于秦淮线西段的秦巴山地之中,处在南北之间的过渡地带,加之陕南地形复杂...

  • 标签: 陕南 副热带高压 中国自然地理 地方特色 开发利用 秦巴山地
  • 简介:又一个冬季无声无息地到了,我们在感叹白驹过隙、光阴似箭、转眼即逝的同时,也再一次品尝到了收获和储藏的喜悦,咀嚼到了人生的五味。

  • 标签: 四季人生
  • 简介:2006年夏季,、重庆发生了50年一遇的高温大旱。利用中国730站中JII渝地区58个测站2006年1月1日~9月8日的逐日降水、日最高气温和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这次高温干旱的特征及成因机理,重点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以及西风带与热带环流的特征。研究指出,东亚西风带扰动偏弱、偏北,青藏高原低涡活动减弱,使得渝地区上空长时间受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2006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维持与菲律宾以东洋面及南海地区的对流加强、孟加拉湾地区降水异常增多导致的加热场异常密切相关。

  • 标签: 高温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青藏高压 潜热释放 中纬度西风
  • 简介:提起云霄县气象局,大家都知道那儿有朵并蒂竞放的“姐妹花”。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不甘成为藏在“深闺”中的摆设,用忙忙碌碌的身影美丽了该局的风景,用勤劳和智慧描绘着气象万千的蓝图,用辛勤的汗水谱写着气象服务的新篇章。她们在气象舞台上尽情挥洒笑容,展现风采。

  • 标签: 气象局 气象服务 服务措施 云霄县
  • 简介:我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在福州、宁德、南平、三明、龙岩五地市布设近五十个要素自动气象站。这些地面自动气象探测网设备能否有效地投入运用以及运行是否可靠,探测的数据是否准确等,与自动气象站的正确使用及日常维护维修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这两年自动气象站建设及运行中维护维修的实际经验归纳总结,共同探讨自动站的有效运用。

  • 标签: 维护维修 自动站 自动气象站 天气预警系统 二期工程 归纳总结
  • 简介:采用克什克腾旗建站以来(1959-2012年)的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季划分标准,统计了历年各季节的起始日期、终止日期和持续天数.结果表明:(1)该地季长度分配不均,冬、春、夏、秋个季节长度的月比例为6:3:1:2,即冬季漫长达半年,夏季短促仅1个月.(2)54a来冬季日数以每10a变幅为3.1d的速率在显著减少,54a减少了17d.同时,夏季日数以同样速率在增加,春秋两季长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54a平均季起始日期为,4月11日入春,7月6日入夏,8月6日入秋,10月16日入冬.其中,入秋时间年际变化幅度最大.(4)54a来入春和入夏时间明显提前,入冬时间明显推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冬春季减少了13d,夏秋季增加了13d.分析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该地暖季延长,冷季缩短,其综合影响是利大于弊.

  • 标签: 四季划分 平均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目前大多台站使用暗筒式日照计进行日照观测,由于日照纸涂药方法不当,常造成记录不够完善。表现为:日照迹线模糊不清,底色发蓝,迹线颜色不正常或漂洗后迹纹消失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多次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在此对个较突出的问题作以分析。1混合...

  • 标签: 日照纸 问题浅析 柠檬酸铁铵 涂药 日照记录 赤血盐
  • 简介:采用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紧水滩流域1951年至2000年5~7月总降水量资料,对梅汛期旱涝与前期500hPa大气环流和大副高(西太平洋、南海、印度、全北半球)的长期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和太阳活动的背景下,江流域旱涝的前期环流和副高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旱涝 前期环流特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