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对神经神经的保护.方法加强各级医生对于神经变异的识别、保护方法的选择,提升其运用显露技术的经验,并给予其相应的规范与指导.结果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与应用,能够对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改变甲状腺囊内切除等一系列盲目的操作方法,显著提升了医生对患者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神经的保护意识.结论临床上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操作时,手术医师若能全面掌握患者神经的解剖特征,提高手术的操作理念及技巧,通过常规显露神经,并辅以相应的神经监测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的神经损伤发生率,增强手术的安全性,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关键词甲状腺手术;神经;神经Abstractobjectivetostudyoflaryngealrecurrentnerveinthyroidsurgeryandlaryngealnerveprotection.MethodsstrengtheningdoctorsatalllevelsforlaGryngealnervevariationoftheprotectmethodsofidentification,selection,increaseitsuseshowtechnologyexperience,andgivethecorrespondingspecificationandguidance.Resultsthroughtheimplementationandapplicationoftheabovemethods,toimproveonthedeficiencyoftraditionaloperationmethod,makethedoctorintheclinicaltreatmentintheprocessofchangewithinthethyroidcystsresection,andaseriesofblindoperationmethod,doctorofpatientssignificantlyincreasedlaryngealrecurrentnerveandlaryngealnerveinthyroidsurgerytoprotectconsciousness.Conclusionsinclinicalthyroidsurgery,surgerydoctorifcanfullygrasptheanato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patientswithlaryngealnerveandimprovesurgicaloperationconceptandskills,withregularshowlaryngealnerve,supplemenGtedbythecorrespondingneuralmonitoringmethod,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laryngealnerveinjurypatients,enhancetheoperationsafeGty,soaKseytowaocrhdisevebettertreatmenteffect,isworthpromotinginclinic.thyroidsurgery;Laryngealrecurrentnerve;Laryngealnerveon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2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面麻醉、神经阻滞联合清醒镇静镇痛用于ERCP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 2021 年 12月至 2022 年 12月接受ERCP术的患者4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神经阻滞联合清醒镇静镇痛组20例)和对照组(插管全麻醉组20例)比较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MAP、HR在T2 、T3、T4时点明显低于研究组且波动较大(P

  • 标签: 表面麻醉,喉上神经阻滞,清醒镇静镇痛,ERCP,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罩在神经阻滞麻醉阻滞不全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30例骨科上肢手术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两组,罩组和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常规监测BP、HR及SpO2。结果罩组患者术中MAP、HR及SpO2稳定。结论罩组保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及良好的手术环境。

  • 标签: 喉罩 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神经的保护对策,为患者病情恢复提供可行思路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7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神经受损。1例(1.30%)二次残留腺体的切除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出现短暂神经功能性损伤,手术完成后出现声音嘶哑,术后21d完全恢复。结论对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神经进行有效地保护是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负责任的体现。要想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神经神经的保护,必须对神经神经的解剖充分了解,手术技术十分精巧。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喉上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神经的要点。方法回归分析2015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采取精细化手术治疗的7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25例行甲状腺全切术,34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对侧部分切除19例,术中暴露神经64例,不暴露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患者短暂性神经损伤,1例患者短暂性神经损伤,经过激素以及营养药物等治疗3个月后均可以正常发音。无一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或(及)神经损伤。结论熟悉甲状腺中神经以及神经的生理解剖结构,掌握新技术操作要点是降低神经损伤的重点。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喉上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神经阻滞(SLN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短小手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的患者64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2):对照组(C组)和超声引导SLNB(S组)。S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SLNB,各注射1%利多卡因3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米库氯铵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行麻醉维持。气管插管后即刻至气管插管后2 min内SBP或HR升高>基础值的30%定义为气管插管反应,记录气管插管反应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5 min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记录苏醒期呛咳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气管拔管后咽痛、咽喉麻木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降低,气管插管后5 min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降低,苏醒期呛咳反应及气管拔管后咽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SLNB可抑制老年患者全麻短小手术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苏醒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检查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支阻滞联合气管内局麻在困难气道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麻醉科2015年1月—2016年5月32例接受神经内支阻滞+气管内局麻后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测量患者在围插管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患者有30例成功完成了气管插管,插管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时所测得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内支阻滞联合气管内局麻在对于困难气道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插管应激反应及生命体征波动。

  • 标签: 喉上神经内支阻滞 气管内表面麻醉 困难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30例,行支撑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手术中采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现对患者围术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糖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值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时间点的SBP、DBP均较诱导前升高,置入喉镜后HR降低,其他时间点均升高,麻醉效果稳定。结论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治疗中采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应激反应抑制效果满意,心血管系统变化稳定,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撑喉镜 声带息肉 摘除术 喉上神经阻滞 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神经(RLN)、神经(SLN)的保护方法,以避免或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6月—2014年11月行甲状腺精细化操作手术治疗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104例,年龄9~78岁。行甲状腺全切54例,甲状腺腺叶切除58例,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部分切除29例;其中二次手术者10例,行Ⅵ区清扫者18例。术中RLN显露者121例,未显露者20例。结果本组1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RLN暂时性损伤5侧,占2.56%(5/195),给予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配合发音训练,3个月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中RLN显露组占2.5%(3/121),未显露组占5%(1/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P〉0.05)。无一例并发RLN永久性损伤和SLN损伤。结论熟悉RLN、SLN与甲状腺的正常解剖与变异情况,应用被膜解剖技术精细操作,术后可以避免神经的永久性损伤。一旦发生神经损伤,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并发症 喉返神经损伤 喉上神经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甲状腺术后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暴露神经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每组各25例。统计分析其神经损伤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结果暴露组神经损伤发生率4.0%(1/25)较未暴露组16.0%(4/25)显著较低,且P<0.05。损伤原因结扎、钳夹、牵拉、电灼等。而5例神经损伤患者中,永久性损伤1例、暂时性损伤4例,两种损伤患者的术中神经暴露、再次手术等因素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结扎、钳夹、牵拉、电灼、再次手术等,因此术者必须对神经神经、腺体等解剖位置予以熟悉,且术中需充分暴露神经,以减少术后神经损伤机率。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术后损伤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神经损伤。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神经内侧支位置较深,行程短,而外侧支较纤细,被切断后常难以吻合。挫伤或因牵拉、粘连、血肿压迫等引起的暂时性麻痹多可恢复。因此,神经损伤多予非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神经损伤应立即暂停手术,查找损伤的原因。神经被切断,应立即解剖出两断端并予吻合。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喉上 喉返神经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髁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100例,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甲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乙组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乙组患儿的血氧饱合度控制的更好,其心率更稳定,术后疼痛和苏醒时间短于甲组P

  • 标签: 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肱骨髁上骨折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髁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100例,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甲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乙组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乙组患儿的血氧饱合度控制的更好,其心率更稳定,术后疼痛和苏醒时间短于甲组P

  • 标签: 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肱骨髁上骨折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联合“神经外支分型”在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保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以及全切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采用IONM“联合神经外支分型”解剖法)和对照组(采用同期同法手术治疗但直接结扎上极血管未行常规EBSLN显露)。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试验组EBSLN解剖亚型数目。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嗓音障碍指数-10(voice handicap index10,VHI-10),于术后1个月、6个月使用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情况。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27例患者1 377支EBSLN,其中男317例,女510例,年龄24~58岁,试验组413例691支,对照组414例686支。术中神经监测定位率98.3%(679/691),神经解剖亚型分布为Ⅰ型16.4%(113/691)、Ⅱa型21.3%(147/691)、Ⅱb型31.4%(217/691)、Ⅲa型10.4%(72/691)、Ⅲb型3.9%(27/691)、Ⅲc型16.6%(115/691)。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试验组术后神经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比7.5%,χ²=12.659,P<0.001),VHI-10评分在术后3次随访中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01)。经术后2次喉镜复查,试验组3例、对照组23例患者存在声带松弛、双侧斜形不对称等现象,考虑为永久性损伤。其余出现症状的患者均在随访期间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喉镜证实上述表现减轻,考虑为暂时性损伤。结论甲状腺手术IONM联合“神经外支分型”在EBSLN功能保护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明显降低EBSLN的损伤率,较传统方法效果更佳。

  • 标签: 术中神经监测 喉上神经外支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方法1982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6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568例甲状腺手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7%(21/568),神经损伤的发生与甲状腺极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结论预防术中神经的损伤,要求手术者熟悉神经的解剖及其变异,强调手术操作的技巧性.

  • 标签: 甲状腺 喉上神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儿上肢手术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观察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是否比其他方式更好。方法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和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B组)。术中监测麻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5、10min及手术结束时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记录患儿在麻醉苏醒室期间疼痛评分及首次应用镇痛药物的时间。结果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各结果B组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

  • 标签: 全身麻醉 喉罩全麻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小儿手术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双侧神经内支(in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ibSLN)阻滞对全身麻醉拔管术后咽喉疼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POS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拔管后出现中重度咽喉疼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L组)及神经内支阻滞组(S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治疗前即刻(T0)、治疗后10 min(T1)、治疗后30 min(T2)、治疗后1 h(T3)、治疗后2 h (T4)、治疗后4 h(T5)、治疗后8 h(T6)、治疗后24 h(T7)POST的VAS评分及镇痛显著有效率,记录T0~T7时MAP、心率及SpO2,观察并记录两组饮水呛咳、反流误吸、声音嘶哑(声嘶)、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S组T0~T6时咽喉疼痛VAS评分低于L组(P<0.05),镇痛显著有效率S组在T1~T6时高于L组(P<0.05);S组于T1~T4时心率低于L组(P<0.05),MAP于T1~T3时低于L组(P<0.05);满意度评分S组高于L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饮水呛咳、反流误吸、声嘶、呼吸困难等。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ibSLN阻滞可有效治疗全身麻醉拔管后POST,镇痛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激素复合局部麻醉药雾化吸入,为全身麻醉拔管后POST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 喉上神经 神经阻滞麻醉 术后咽喉疼痛 麻醉,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