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唐朝(618—907)宫廷穗乐舞研究始于1957年,其主要目的是为寻找失去的舞迹重建乐舞文明。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宫廷蒜乐舞形成的历史因素、文化背景,并依据传日本之古乐舞谱,重建大曲《春莺啭》。据此实例,以拉邦舞谱书写记录全舞,以现代科技录制影像。透过文献,再以拉邦及刘凤学动作分析语汇,描述舞者身体“型”之塑造、动作内在企图、动作质感、空间结构等舞蹈元素中所展现的文化内涵。综合以上各项文献,建立新的舞蹈文本,提供研究案例参考。

  • 标签: 蒜乐 大曲 春莺啭 拉邦舞谱 拉邦动作分析 雅乐
  • 简介: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璀璨的时期,作为唐代音乐舞蹈文化的典范——燕乐乐舞,历来受到音乐学家的重视,并被音乐学家潜心研究。在唐代燕乐研究中,对“坐、立部伎”的研究不乏其人,其中,关于“坐、立部伎”的性质曾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也是唐代音乐舞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此试作大致的梳理与考证。

  • 标签: 唐代音乐 音乐舞蹈 性质 音乐学家 舞蹈文化 燕乐
  • 简介:本文结合台湾刘凤学教授重建乐舞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气息运用、基本体态、动态特征、服饰的特殊性等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梳理出三种最常见的身体形态和颇具共性的动态特征,阐释了刘凤学乐舞训练与表演在姿态和运动轨迹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特色,并总结了刘凤学舞蹈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内在的审美追求,及其对唐代乐舞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的有益探索。

  • 标签: 刘凤学 唐乐舞 训练与表演 特征
  • 简介:文章通过两个个案研究,针对表演情景中铜鼓乐舞者的乐舞竞技活动,从竞技技巧、竞技结构、竞技韵律等有关铜鼓乐舞的竞技表演环节着手,沿着民间话语及其相关语汇的线索,分析"固定"与"即兴"、"传统"与"现代"等铜鼓乐舞的多样性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有助于理解铜鼓乐舞的竞技本质。

  • 标签: 铜鼓乐舞 公母 番瑶 竞技
  • 简介:敦煌莫高窟是佛教东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遗迹。其中的乐舞,主要渗透在各种佛教经变画像之中,是一种兼有奏乐、舞蹈的姿态。它在整个洞窟壁画中所占比例不仅大,而且亦比较突出。探讨敦煌乐舞与印度佛教乐舞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分析,试图寻找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异性特点,以及各自构成的舞蹈元素。

  • 标签: 敦煌乐舞 印度佛教乐舞 天宫伎乐 迦陵频伽 以舞娱神
  • 简介:本文以参阅大量的相关藏族音乐历史资料为基础,并作者对卡尔乐舞的认知做了初步的解读。从而为卡尔乐舞的两种源流说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首先分析了起源于吐蕃王朝时期的说法,然后对于卡尔乐舞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说法进行了研讨。

  • 标签: 宫廷乐舞 卡尔 起源
  • 简介:凉州(甘肃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是古代历代王朝苦心经营的西部重要战略基地.雄才大略的西汉武帝刘彻为了安邦拓疆,建立中华基业,令张骞率百余人去西域,联络共同抗击匈奴.

  • 标签: 凉州 民族文化 乐舞文化 音乐歌舞文化史
  • 简介:中国乐舞自古就有雅俗的区分。本文以唐代三大乐舞介绍入手,逐步探讨民间乐舞和宫廷乐舞之间的关系。得出:雅俗乐舞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互相依托的关系,受政治、社会、文化氛围影响而转化。

  • 标签: 唐代 《七德舞》 《九功舞》 《上元舞》 雅乐
  • 简介:<正>本文爰《传舞谱片前文"拍"之初探——敦煌舞谱交叉研考之四》之续篇,二文原拟为一篇,唯篇幅所限,现分离为《研考之五》.前篇已提及,"慢二急三"仍是"拍"之范畴,故前篇所考"拍"三种时值(均拍、曲拍、点拍)及其关系,将是本文继续探讨的基础.其实,认识拍不能囿于一种时值观念,任半塘先生早在与林谦三先生的商榷中,就有睿语:"曲分’簇拍’与非’簇拍’,非常突出,林氏绝非不省,乃论节拍中,对此始终不加理会.解读谱,若不求贯通于乐之史实,不可!"①同样,"始终不加理会"此点,而欲对敦煌舞谱强作"破解"事,则恐用力愈深,愈生窳陋矣!前人观点之检查敦煌舞谱按节律形态可分"慢二急三"(慢四急七)类与"拍常"两大类型,在每曲第一片前文端,都予标明.P.3501八曲

  • 标签: 敦煌舞 节奏形态 舞谱 研考 三台 谱字
  • 简介:有一阵子,常和朋友去茶楼品茶。现在的茶楼,不似旧式茶馆,大都装有现代电子音响设备,且满大街都是,有的就称为音乐茶座。茶楼的风格不同,但大多都很雅致,因而就有些品味,有些情调。置身其间,若有若无的轻音乐常在你不经意时流入你的耳廓,让你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

  • 标签: 音乐茶座 黄梅戏 民间艺术家 茶文化 文化底蕴
  • 简介:提起山东省,人们除会想起在历史上曾经昌盛过一时的齐鲁故国外,常常还会怀念那位倡兴儒教的大师——孔子。孔子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曾把“乐”列为重要命题之一。我们的祖先不但倡导人们读书知礼,也引导人们用“乐”去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历史上记载以“乐”陶冶性情的书籍为数不少,甚至连一个区区小县的县志上,也不乏这类记载。我们翻阅了山东省海阳县志,把该书所记的《乐舞图》抄录于后,读者会许能从这张平面图上领略当时歌舞场面的风貌。

  • 标签: 乐舞图 海阳县志 志上 读者会 理论体系 知礼
  • 简介:李洪秋喜欢跳舞,热爱舞蹈行业,因为舞蹈她结识了很多朋友,因为舞蹈也去了很多地方,因为舞蹈使她登上了很多高大上舞台。跳舞既健身又快乐,穿上漂亮服装登上舞台的那一刻,有一种全身心的喜悦,此时此刻有一种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感觉。

  • 标签: 舞台 欢乐 健康 舞蹈 跳舞 朋友
  • 简介:祭孔乐舞是迄今为止中国仅存的雅乐舞,而《韶乐》又是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的雅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两者在我国雅乐发展历史中同样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艺术发展的规律,任何艺术的新生作品都必须或必然是建立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祭孔乐舞的诞生虽然远离《韶乐》流传盛行的西周,但是,《韶乐》的内容和形式却深深影响着中国历代雅乐的制作和发展。作为中国雅乐分支的孔庙乐舞,对《韶乐》的传承也必定有历史的必然和血脉的联系。因此毋庸置疑,现存的祭孔乐舞成为当下我们寻找古《韶乐》历史面貌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实物资料。而通过研究发现,两者之间不仅有关而且渊源久矣。

  • 标签: 韶乐 传承 祭孔乐舞
  • 简介:唐代军营乐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乐营中的大批乐舞表演者与将士们共同劳动的结果。唐代军营的乐舞荟萃历代乐舞所长,兼收外国乐舞的养分,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融歌唱、舞蹈、器乐演奏为一体。军营乐舞文化的兴盛,不仅丰富了军营的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宫廷乐舞与民间乐舞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唐代其它艺术的繁荣。

  • 标签: 唐代军营 乐舞表演者 乐舞文化
  • 简介:敦煌石窟晚唐第156窟《宋国夫人出行图》中的女子乐舞服饰,涉及发式、面饰、衣装、鞋履、佩饰等.这些乐舞服饰,是在我国中原乐舞服饰的基础上,吸收融合西域乐舞服饰以及中亚服饰等城外有益成分形成的.

  • 标签: 女子 乐舞服饰 民俗 敦煌石窟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然而对于乐舞文化而言,却是一个中外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来自外族、外域的大量乐舞,以从未有过的规模通过民族迁徙、商贸往来、宗教传播等各种渠道频繁、多向地传入中原,并生息、繁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 标签: 中原扁壶 魏晋南北朝 胡夷乐舞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