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社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正是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围绕构造"和谐社区"、建设"和谐家园"的主题,制定了推进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综合性规划方案.对此,文章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即以人为本、理顺关系,推进社区组织管理创新;建立机制、优化配置,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事业发展;扩大民主、规范程序,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开拓整合、发挥核心作用,促进社区党建工作创新.

  • 标签: 和谐 家园 构造 组织管理创新 建设事业发展 社区民主建设
  • 简介: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周先生以其"和谐论美学"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和谐论美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线索和理论内涵看,尤其是在对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感性与理性关系的阐述上,其主旨与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确有明显的内通性。这种内通性,从根本上讲,就是与马克思关于审美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理论的内通性。从理论特征上讲,"和谐论美学"本身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种形式;从理论形成的过程看,"和谐论"基本上是一个历史的结论,而不仅仅是一个逻辑的推论。"和谐论美学"所使用的辩证逻辑方法,也主要是经过马克思改造过的辩证法,而并非直接取自黑格尔。作为一种理论预测,在周先生"三大美的历史形态"的论断中,逻辑结论与历史事实的统一还有待于时间的验证,还经常与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理论事实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一点也成为"和谐论美学"颇为一些学者诟病的地方。

  • 标签: 周来祥 和谐论美学 审美理想 社会理想
  • 简介:冯契'智慧说',通过分析本然界、事实界、可能界和价值界的内涵和演化,提出天道与人道的和谐根本在于人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析科学和人文不和谐的哲学根源,提出'转识成智'这一现实路径来消除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通过对物我关系的考察,提出借助特定劳动组织实现群体与自我的和谐。冯契描绘的这幅和谐哲学图式,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有益的现实启示。

  • 标签: 冯契 和谐 智慧说
  • 简介: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美学。如果说美学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现代性启蒙中扮演过先锋的角色,那么,在21世纪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它应该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一个和谐社会大致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分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其实质上是自然美的保持和生态美的建设问题。"生态美"是在自然美和社会美基础之上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超越和综合,是一种更高级的审美形态和审美境界。人与社会的和谐,从根本上说,主要是要建设一个合理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以及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使人能在其中自由、全面和诗意地生存与发展。从美学上说,人与社会的和谐仍然落实到异化的消除、心理本体的建设以及人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上。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经过现代性改造,应该能为现代社会中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思想资源。"情本体"学说是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借鉴西方启蒙时代的启蒙思想,结合当前现实状况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美学策略,也是为未来散文时代提供的一种诗化生存的人生本体。作为人生本体,"情"一方面与心理功能密切相关,是心理本体的具体化,另一方面包含着后天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以及世界的爱和责任。

  • 标签: 和谐社会 美学 生态美 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 情本体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执政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其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和谐社会 构建 传统文化
  • 简介: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5月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2006年lO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一概念,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文化任务。他指出:“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化思想 胡锦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国家文化软实力 和谐文化
  • 简介:和谐社会和宪政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二者在价值目标、基本准则、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共同点。本文剖析了和谐社会和宪政的基本内涵,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和谐社会 宪政 以人为本 民主法治
  • 简介:马克思的和谐观是自由与秩序、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和谐社会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呈现为从和谐到斗争再到和谐的历史辩证法,并且以劳动和所有权的分离与统一为现实基础。原始共同体是无个体独立自由的整体内部和谐。阶级社会中自由与秩序并存,和谐与冲突相伴。资本主义关系在单纯流通即交换价值领域确实是自由、平等、和谐的,但深入到价值形成即生产过程中就会发现劳动与所有权相互分离,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根本对立。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归根结底建立在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之上。

  • 标签: 马克思 和谐社会 历史辩证法 劳动所有权
  • 简介: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折射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和谐思维及其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需要。思维方式是人们在思维中统揽全局的认识方式。辩证思维的底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映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人类认识方式或思维方式即辩证思维。和谐是一个重要的辩证法范畴,和谐是矛盾着的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谐思维在本质上从属于辩证思维。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是当代意义上的辩证思维。

  • 标签: 和谐思维 辩证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
  • 简介: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执政党必须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做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加强党的民主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党群和谐;加强从制度上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腐败,在群众中树立执政党的光辉形象;发挥民间组织的服务作用,使之成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通道;借鉴一些国家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做法,汲取其经验教训。

  • 标签: 和谐社会 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 利益平衡 民主建设
  • 简介: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呈现出一体多元的结构设计、协商民主的运行方式、非对称性的地位作用、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的显著特征。这种和谐政党关系具有无与伦比的内在价值和比较优势,既保证了监督与制约,又保持了团结与合作;既保证了稳定与秩序,又保持了差异与活力;既保证了集中与效率,又保持了协商与参与。尽管中国政党关系业已具有和谐特性,但是还有诸多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

  • 标签: 和谐 政党关系 协商民主
  • 简介:本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十大表现和十大矛盾现象的分析,论述了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的相对性;论述了社会公平性的评价标准及构建和谐社会格局的理性标准、和谐社会保障的价值标准、和谐社会基础的协调标准、和谐社会机制的平衡标准、和谐社会能力的实用标准、和谐社会环境的评判标准等问题,以求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 标签: 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 评价标准
  • 简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因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引起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价值观 人的价值 自然价值 中国
  • 简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高擎文艺这个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生动表现人民大众丰富的精神世界,面向人民大众,倾听民众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真实记录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要树立文艺创作上的社会主义和谐观和社会效益观,绝不迁就任何低级趣味,使人民大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良性运动和良好氛围之中;要培养德艺双馨的民族文化建设大军,其关键是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使精神世界进一步丰富和高尚起来。

  • 标签: 文学艺术 民族精神 和谐文化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理念,但却包含着几代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心血和智慧。邓小平理论中并没有明确讲到过“和谐社会”的概念,而且也没有讲到和谐。但是,这并不等于邓小平理论中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恰恰相反,邓小平理论与和谐社会思想存在着诸多契合之处,邓小平理论充满着和谐社会的意蕴。挖掘、整理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充实、完善和谐社会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和谐 中央领导集体 社会思想 执政理念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于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都离不开科学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使科学精神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 标签: 社会主义 科学精神 和谐 “三个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 历史时期
  • 简介:校园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和谐校园也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 标签: 和谐社会 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教育
  • 简介: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认为,我们必须真正从战略高度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以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为突破口,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乡社会治理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统筹城乡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城乡二元体制 政府职能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