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按照JJF 1059.1-2012,对碘法测定固废污泥中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详细写明了含量与含量所依赖的输入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识别关系式中所含参数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不确定度评估因果图,量化计算各分量不确定度,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分析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碘量法 含铜污泥 铜含量 不确定度评定
  • 简介:摘要:运用碘法测的方法原理,研究此方法在氧化铜、废液、污泥中的检测步骤操作,通过多个实验室的重复性、再现性和准确度试验,证明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为实验室不同类别样品中含量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保证各实验室样品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和结果的有效性。[1]

  • 标签: 氧化铜 含铜废液 含铜污泥 碘量法。
  • 简介:摘要合理、经济地处理污泥,回收其中有价值的金属以及预防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某线路板厂污泥直接还原熔炼回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含铜污泥 回收 资源化
  • 作者: 赵海鹏 翟罗中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1.广东东实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
  • 简介:摘要:污泥和镍污泥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行业的表面处理、热处理加工、电子元件制造、电镀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金属加工行业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压滤产生的污泥。该部分污泥中包含了多种污染环境的重金属元素,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重金属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进入到地下水及土壤中,对生物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金属资源未得到很好回收,也是一种资源浪费。铜元素和镍元素作为污泥中的主要有价重金属成分,有很大再生利用价值,本文介绍了污泥和镍污泥的来源以及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危害,阐述了目前我国主要的处理镍污泥的方式及工艺流程,以达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途径。

  • 标签: 含铜污泥  含镍污泥  资源化  熔炼  利用
  • 简介:采用Gleeble-3800应力/应变热模拟实验机,研究耐蚀钢的高温塑性。结果表明,该耐蚀钢的第三脆性区间分布在700~850℃之间,连铸矫直区避开此温度区间时可防止铸坯出现表面矫直裂纹。

  • 标签: 断面收缩率 热塑性 脆性区 矫直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实验讨论熔剂石英石、石灰石、还原剂煤、熔炼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渣的处理影响,通过实验比较,确定熔炼温度、时间、还原剂煤用量的L 9(34),比较各因素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80分钟熔炼时间、4.5%的还原剂煤、熔炼温度1310℃,在此工艺下,产率达到93.89%,取得较为满意的研究结果。

  • 标签: 含铜污泥 还原熔炼 回收率 原料性质
  • 简介:<正>《江谦考古》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刊载一件战国中晚期量器铭文。内容涉及楚国的历法、城邑、职官、量器等方面,史料价值甚高,周世荣同志已有专文研究,周文(杀隶)定矜慎,考释简赅,多有可采。一九八七年秋,笔者赴湘西开会,?次长沙,承周同志热情帮助,有幸摩娑原物,不但得以核对铭文若干文字笔书,而且识出“七月”合文,此后又形成一些看法,凡得十则,缀成此文,以做为对周文的补充,并藉此向周同志鸣谢。铭文五十六字,加上合文(享月、之日、二十、七月)整六十字,全铭(杀隶)定

  • 标签: 史料价值 古文字研究 补释 中晚期 考古研究 周文
  • 简介:粉和碳粉分别按质量分数为Cu-2%C和Cu-8%C配比混合,经过高能球磨得到-碳复合粉末,然后冷压成形,压坯在H2气氛、820℃温度下烧结2h,获得-石墨块体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电导率测试仪等对高能球磨后的复合粉末和块体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与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球磨时间与碳含量对-碳复合粉末与块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混合粉末经高能球磨,得到亚稳态Cu(C)过饱和固溶体,经固相烧结后形成“蠕虫状”组织。随球磨时间延长,材料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球磨24h时密度最大,Cu-2%C和Cu-8%C材料的密度分别为7.58g/cm3和6.79g/cm3;电导率随球磨时间延长而增加,球磨72h时Cu-2%C和Cu-8%C的电导率分别为54.2%IACS和33.0%IACS。

  • 标签: 铜碳 复合材料 机械合金化 烧结
  • 简介:摘要合理、经济地处理污泥,回收其中有价值的金属以及预防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线路板厂,表面处理工艺水处理污泥,采用干燥固化-还原熔炼的工艺回收进行了生产实践。

  • 标签: 含铜污泥 回收 资源化
  • 简介:摘要化学物相分析扩大了分析化学的研究范围, 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物相分析的研究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各种现代化的辅助溶样技术和检测技术相继被采用。原子吸收法测灵敏度高,干扰离子少,介质的干扰也很小。因此,将分相后的溶液调节酸度后稀释到一定体积,直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经分相后的溶液不需用硝硫混酸处理,直接加入盐酸,调节酸度后即可用空气-乙炔原子吸收法测定,方法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结果满意。

  • 标签: 原子吸收法 铜矿石
  • 简介:摘要利用温州地区蚀刻废液生产工业硫酸,对中和、压滤、浆化、酸化等工艺因素控制进行探讨找到最佳工艺条件。产品质量能达到GB437—2009要求。

  • 标签: 含铜蚀刻废液 硫酸铜 工艺控制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叙述了湿法炼锌采用搭接法电积锌过程中,电解操作过程中污水进入电解槽内,导致析出锌高的问题,分析了析出锌中的来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 标签: 锌电积 导电头 析出锌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在电镀园区,电镀浓液成分复杂,对环境的危害巨大,也严重影响废水厂处理负荷,本文采用萃取+电积工艺实现金属的回收,并得到99.5%以上的阴极产品。

  • 标签: 萃取 984H 离心电积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电镀废水的处理展开了探讨,对设计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作了说明,详细阐述了处理的工艺,并对污水处理的运行作了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电镀废水 处理 探讨
  • 简介:摘要:镍污泥是危险废物,随意处置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根据镍污泥的来源和性质,论述了我国镍污泥的三种主要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种工艺的原理、优缺点,并对火法熔炼与湿法提炼工艺特点进行了多方面比较。

  • 标签: 含铜含镍污泥 资源化利用 火法熔炼 湿法提炼
  • 简介:<正>1986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在山东长岛召开第六届年会,湖南省博物馆的周世荣先生在一篇题为《湖南出土战国秦汉铜器铭文补记》的文章中发表了一件楚国的铭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我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看到这一宝贵材料。去年,周先生在《江汉考古》1987年2期上又发表了《楚(尹阝)客铭文试释》,吸取裘锡圭、李学勤、林澐、李家浩等多位学者的意见,对铭文做了很好的考释,但阅后感到有些问题

  • 标签: 铜器铭文 古文字研究 战国秦汉 山东长岛 楚国 李学勤
  • 简介:摘要 试料经盐酸、硝酸分解后,用乙酸铵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3.0~4.0,用氟化氢铵掩蔽铁,加入碘化钾与二价作用,析出的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 标签:
  • 简介:针对常规碘法在测定栲胶铬鞣废液时测不准的缺陷,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新的测定方法.新方法首先对待测废液进行预处理,使栲胶颜色浅化,消除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然后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再用碘法进行滴定.对黑荆树皮栲胶、落叶松栲胶、橡椀栲胶铬鞣废液进行测定的验证性实验结果表明,用新方法测定的变异系数为0.30%~0.61%,回收率在99.5%~101.8%范围内,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方法简单、方便、快速,实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测定结果准确,可满足制革生产及环境控制中铬分析的要求.

  • 标签: 铬鞣废液 测定方法 碘量法 皮革工业
  • 简介:基于在电炉渣中的损失形态,通过分析影响渣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降低横膈膜厚度、控制渣层厚度、优化放渣方式及洗炉方式等控制沉降电炉渣的措施。措施实施后,有效地解决了电炉渣偏高的问题,渣从2016年的平均1.120%降至目前的0.929%。

  • 标签: 渣含铜 横膈膜 洗炉方式 放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