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以名著《红楼梦》中诗词的英译本为例,探讨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在翻译文化词语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意识。就两种译本中译者对反映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诗词的处理得出结论如下: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尽可能地保留了源语文化,采用“异化”手法较多,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霍克斯的译文较多采用“归化”译法,凸显译入语文化.体现“后殖民的文化霸权”。

  • 标签: 后殖民主义 《红楼梦》诗词 文化翻译
  • 简介:全球化进程必然导致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冲突。对于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的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创作和传播而言,既要坚持古典文学样式的写作,又要面对新加坡多元社会的文化洗礼。对于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即中国古典文学种类的海外生存现状,以及在中外的对话、交流中反观我们中国古典诗词在当代的生存的问题,是具有现代意识与前瞻性的论题。

  • 标签: 文化特质 新加坡 旧体诗 后殖民主义 华文 中国古典文学
  • 简介:《宠儿》是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之一。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小说《宠儿》中的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通过分析莫里森在小说中对黑人女性一段被遗忘历史的痛苦回顾,揭示出生活在奴隶制及其阴影下的人们,只有爱自己,积极融入黑人社区,才能直面历史的阴魂,重新寻找历史对现实的意义,粉碎无法言说的过去附加于身的他性,走上获得主体地位之路。

  • 标签: 《宠儿》 霍米·巴巴 后殖民主义 身份建构
  • 简介:《等待野蛮人》是南非白人作家库切首部为自己赢得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这部经典作品,可以看出库切在作品中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帝国主义的虚伪和罪恶,但混杂的文化身份使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欧洲中心主义倾向,在同情土著居民的同时也流露出了贬抑的情绪,反殖民主义的声音和殖民主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意识深处的矛盾冲突。

  • 标签: 等待野蛮人 后殖民主义 双重意识 文化身份
  • 简介:电影《异星战场》(JohnCarterofMars),具有紧张悬疑的节奏,出入意料的结局,娴熟精湛的特效,幽默诙谐的对话,凡此种种无不提高其观影效果。影片主旨深远,立意鲜明,其中对地球与火星、人类与异族、语言与文化的思考反映出深刻伦理思考与多层文化寓意,为批评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电影解读提供崭新视角。

  • 标签: 《异星战场》 后殖民主义 女性主义
  • 简介:《格列佛游记》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格列佛医生的口吻,讲述了他游历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骃国等国的奇闻逸事。多年来,人们对这部著作进行了较广泛的探讨,本文的关注点在于对《格列佛游记》中异国群象的分析上,试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剖析作品中流露出的殖民意识形态。

  • 标签: 后殖民 文化中心主义 他者形象
  • 简介:本文关注的是20世纪70年代曾经相当激烈的关于后殖民主义的争论,以及争论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演变。争论本身伴随着地域主义的演化,同时亦是当代多元文化的并行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阶段。而建筑本身的空间性与地区性,注定了建筑必然成为争论的物质表象之一,并呈现为多元文化的载体。

  • 标签: 后殖民时代 建筑 多元化 地域主义 对碰
  • 简介:本文从人类学、哲学的视角挖掘了阿皮亚'厚翻译'观的理论渊源,运用后殖民理论阐释厚翻译的深层理论价值。笔者认为,厚翻译是一种有益的翻译态度,对于译者避免本质主义的极端差异观,以及真诚的传递异质文化智慧都有裨益。

  • 标签: 厚翻译观 后殖民理论 厚描述
  • 简介:后殖民女性主义将性别的视角渗入民族议题的讨论中,使我们能够在民族、国家、阶级和性别的动态关系中讨论关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问题,这是一种有益的理论跨界,并使我们对国/族主义的某些论述保持清晰的批判,其讨论共分为三个方面:公私话语的设置导致了女性身份的暧昧不明;置身于性别利益之上的国/族话语对女性的暴力;为抵抗西方殖民或争夺对女性的控制而提倡某种落后的传统等等.

  • 标签: 后殖民女性主义 性别 民族 传统文化 公私话语
  • 简介:后殖民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的"后殖民转向",源自后殖民批评家对生态批评的介入,是一种超越后殖民批评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研究。它研究并批判文学中的生态帝国主义,探讨后殖民文学中的环境伦理,尤其寻求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的环境正义,批判西方环境与文化层面上的中心主义后殖民生态批评昭示了生态批评跨学科研究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后殖民地学者介入西方生态批评的话语策略,呈现了全球发展主义下西方一非西方生态批评的共同责任。这一批评的发展有助于中国生态批评建构与西方生态批评的对话。

  • 标签: 后殖民生态批评 生态帝国主义 西方中心主义 环境正义 全球对话
  • 简介:《英语班》是华裔作家欧阳昱的第二部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文革末期知识青年京英刻苦学习英语并最终移民海外的故事。从后殖民视角解读《英语班》,文章发现:小说再现了边缘人视角下的中国和澳大利亚。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欧阳昱既看到其父语文化的语言霸权与排外倾向,又看到其母语文化的全盘西化与自我殖民倾向,并对二者都大胆地给予批判。《英语班》表现了海外华人逆境中求生存的不懈精神,分析了海外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异化书写,欧阳昱用西方语言发出了中国之声。

  • 标签: 欧阳昱 《英语班》 《自译集》 文化霸权 异化书写
  • 简介:跨文化交际是双方文化对等的交流。现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大都实行的是单一的西方文化的输入,这种文化输入模式不能适应我们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笔者根据后殖民理论指出中国后殖民现象,并有力地阐述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国传统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指出大学生担负了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中国不仅要成为经济强国,也应该成为文化的强国。

  • 标签: 后殖民语境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 简介:面对当前复杂的政治地形,应该用激进民主的战略替换共产主义的假设。新战略意味着全面解析霸权、激进民主、对抗、接合、要素、节点、话语、等同链条等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激进民主的真正内含在于,在尊重多样性、承认对抗不可根除的前提下寻找新的敌手,实现霸权政治在话语层面上的拆解和再接合,进而在不同民主要求之间建立起等同链条,全面质疑现存的权力关系结构。

  • 标签: 激进民主 共产主义 霸权 对抗接合
  • 简介:民主可区分为理念与制度两个层次。前者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民主主义,后者的核心环节为选举制。制度层面的民主,在今后实践中未必会遇到真正的障碍;但平等的理念,却与本文化的精英主义传统格格不入,甚难为国人认同。如果西方的经济一社会危机持续发展,则一度宣称终结了历史的民主,可能最先在中国受到挑战。

  • 标签: 比较政治 民主 民主主义 精英主义
  • 简介: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作为三民主的创始人,三民主思想则成为了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思想既渗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西方的现代文化。

  • 标签: 孙中山 三民主义 中西方 文化
  • 简介:人类殖民火星的脚步正在悄然加快。不久前,美国space太空公司宣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火星殖民计划:在未来15年至20年,该公司计划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

  • 标签: 火星 殖民 公司
  • 简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求我们要从思想、制度、行动等方面加以认真研究.在思想上,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在制度上,要将协商嵌入票决民主的已有制度结构中;在行动上,要选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破口.

  • 标签: 社会主义 协商民主 政治协商 选举民主 基层协商 公民社会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必将做出有益贡献。鉴于此,对已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独特实践,虽然借鉴了西方协商民主的一些研究成果,但主体内容是自己的经验,与西方协商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而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着重大而独特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 协商民主 制度
  • 简介: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叙事本身并非线性的或者碎裂的,线性与碎片性都是阐释的结果。读者若对一致性感兴趣,便倾向于在每一种叙述中找到线性,若是乐见对于碎裂的人类境况的表征,则几乎无法看到线性。这一假设可由四个例证论述。第一个例证是明显属于线性叙事的小说《三个火枪手》。细读其《序言》可知,该文本目的在于突显其虚构性,一直调用叙事聚焦,颠覆角色的身份,动摇年代顺序,对线性提出挑战。第二个例证则是匈牙利1930年代的冒险小说,从叙述时间处理的角度看,这种文类中通常会很简单,但该小说则不然。突兀的叙述只在读者的回想中才才变成线性的,与主角那侦探似的故事创造者一样。因此,传统认为的线性叙述文类在后现代文学熏陶下的读者看来,有可能是碎裂的;这一点与此文例举的另外两部非常复杂老道的叙事恰成对照。这两部碎片化的后殖民叙事作品是拉什迪的《小丑沙利马》(2005年)以及俄罗斯女作家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2005年)。尽管这两部小说的碎片化和多视角叙事技巧令人惊叹,其基于时间发展而成的家族故事主线仍然显而易见。真正的线性叙事也许从未存在过,而甚至是极具艺术技巧的碎片化叙述依然可以读成线性的。

  • 标签: 叙事 线性 碎片化 后殖 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