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纵观汉语发展的历史,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极具研究价值。缘此,自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对它倾注过不少心力。迄今,一些过去不甚了了的问题日见明朗,汉语史的研究和教学也有了比较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文献材料。这是我们值得高兴的事。然而,此间也还存在着一些缺憾,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汉语附加式构词的研究至今尚显得苍白。

  • 标签: 古代汉语 词尾研究 单音词 复音词 称谓 界定问题
  • 简介:对目前通行的三本《古代汉语》教材文选中某些词语和语法现象的注释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林寒涧肃”的“肃”是气温寒冷,不是气氛清冷;“居川林之饶”是占有山川的丰富物产,不是居住在风景优美、物产富足的地方。“然则何由”的“何由”是该怎么办,不是该走哪条路。“侧闻”是听、听到、听说的意思,不是在旁边听到,也不一定是谦词。“君何患焉”的“何”作状语,不是前置宾语。“父母之爱子”之类的句子是单句的主语,不是复句的分句。

  • 标签: 《古代汉语》 词义 语法 札记
  • 简介:在自学考试古代汉语教材的一些通用文选中,时或可见到教材未加注释而大意的考生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现试举数例如下:1.岂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史记·项羽本纪》)按:此处副词"岂"并非同现代汉语(如"岂有此理")一样表示反问,而是表示测度语气,相

  • 标签: 重瞳子 汉语词义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试举 赵岐
  • 简介: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从用法、意义、举例等几个方面对副词"都"的说明多有疏失,存在描写不全、义项失收、释义杂糅、义例不合、引例偏晚等问题。

  • 标签: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都” 释义
  • 简介:考察中国古代的丧礼,“夷歌”的意思当指丧歌;“天子下席”当是天子崩的讳用语。

  • 标签: 夷歌 丧歌 天子下席 天子崩
  • 简介: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汇中的一个另类.它是指两个意义相近、相对、相反或相关的语素合成的复音词.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义,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本文探讨了它的构成途径、另类特点和消长原因.

  • 标签: 偏义复词 临时性 随机性 合理性 特殊性
  • 简介:【摘要】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因“法”、“治”二字的连属,出现了“法”的“治”之状态、作为名词的“法治”和“以法治国”的短语三种形态,表明中国古代已有“法治”这一名词,并有“法治”的概念。

  • 标签: 中的法治 典籍中的 古代汉语典籍
  • 简介:摘要:古代汉语是留学生汉语言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词汇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语言结构系统不同、逻辑思维体系差异,以及文化背景差异等原因,留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时难免会遇到语言转化、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尤其是从母语转到汉语,从现代汉语转到古代汉语这样一个语言、文化的双重跨度。本文围绕对外古代汉语汇教学的重要性,归纳对外古代汉语汇教学的常用知识,为留学生学习古代汉语汇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使留学生能有效地掌握古代汉语汇的基本规律,能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古代汉语

  • 标签: 留学生 古代汉语 词汇教学
  • 简介:"双宾语"及"宾语倒置"在古代汉浯日常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一个双宾语或宾语倒置的语句出现,要学生指出其句式的特点,有的人往往不知所以.可见对此进行探讨还是很有意义的.一、双宾语如果一个句子里,一个动词带有两个宾语时,这个句子就成为双宾语句.在两个宾语中,一个是直接宾语(也叫远宾语)——动作行为的内容;一个是间接宾语(也叫

  • 标签: 古代汉语 动作行为 现代汉语 介宾 日常教学 公彦
  • 简介:<正>本学期复习的内容,讲授部分:11篇选文,12个知识通论,11组常用词。自学部分:11篇选文,16首诗,8篇词,词律通论,13组常用词。不论讲授和自学,都要全面复习。1关于选文的复习选文是古代汉语学科的基础,是生动的语言材料,要高度重视选文的复习。22篇散文和

  • 标签: 常用词 选文 复习 语气助词 古代汉语 副词
  • 简介:<正>本学期复习的内容,讲授部分:11篇选文,12个知识通论,11组常用词。自学部分:11篇选文,16首诗,8篇词,词律通论,13组常用词。不论讲授和自学,都要全面复习。

  • 标签: 常用词 汉语学习 选文 语气助词 复习 古代汉语
  • 简介:语文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出版、一九九五年第六次印刷本《古代汉语》,词语注释注音或以俗读替代规范读音,或于多音之中误以他音代此音,或以偏旁读音代该字词本来读音等等;释义亦有失检之处,要其类例,一对词的固有意义与上下文中具体意义的关系把握不准,二对词义引申还是通假分辨不清,三对古代字形讹变未有觉察,四对古代文化常识偶有混淆等等。为丰富学员阅读,并给教材编写者提供教学反馈,本文试逐一辩证。

  • 标签: 《古代汉语》词语注释 疏失考辨
  • 简介: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全国高校通用的经典教材,但书中仍有少许注释值得商榷。本文针对《礼记·檀弓下》中的“子之哭也壹”“负杖入保”以及《潜夫论》中的“濯锦以鱼”等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以求促进古汉语教学。

  • 标签: 子之哭也壹 濯锦以鱼 负杖入保
  • 简介:通假字古今字是指古时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多数以原来的字为声旁),让原来的字专门表示另一个或几个概念。如"要",本义是腰部的意思,后来因为"要"还表示其他意义,就在它左边加一个"月",用原来的"要"作声旁,形成了"腰"字,"要"和"腰"就是古今字。其他如"莫"和"暮"、"暴"和"曝"等,在课文注释中表示为"甲"同"乙"。通假字在形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 标签: 知识框架 语法 汉语 古代 字形
  • 简介:本文认为,上古汉语有*A-前缀,文献中用“于、於、乌、阿”等字来标记。这个*A-前缀可以用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之前。*A-前缀早期有小舌音声母,这个*A-前缀和亲属语有共同来源。小舌音声母脱落后,*A-前缀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 标签: *A-前缀 功能 来源 发展
  • 简介:<正>谚语是人民智慧的结晶,简练、生动,富于哲理性、教育性,为广大人民喜用。中国谚语的丰富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史襄哉编《中华谚海》(1927年,中华书局出版)时收12,424条,1958年兰州大学学生编《中国谚语资料》即收有45,814条,1980年农业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农谚》(农业出版社出版),单是农谚就收有三万三千多条。但这些书多数对所收谚语没有注释。可称为谚语辞典的谚语词实际上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出版过。因此,看到无锡师范学校《汉语语词》编写组所编《汉语语词》(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很是高兴。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谚语词,认真研究其编写的得失,对今后编出更为完备的谚语辞典,应当是有参考价值的。

  • 标签: 气象谚语 汉语谚语 词典 中国谚语 卫生保健 农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