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去几十年,人乳头状瘤病毒在中的致病作用逐渐被揭示,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放射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为满足器官功能保护的需要,放化疗成为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此外,免疫治疗、微创外科技术也取得显著成果,但目前针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口的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现结合国内外报道就诊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口咽肿瘤 免疫疗法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HPV阳性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其他头颈部鳞癌相比较,它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良好的预后。最新的UICC/AJCC第八版TNM分期已将HPV阳性和阴性分别进行了独立分期。2018年美国病理学院和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头颈部肿瘤HPV规范化检测共识。在治疗上,通过不同途径对HPV阳性采用低强度治疗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数据。

  • 标签: 口咽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低强度治疗
  • 简介:摘要口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除烟酒外,人乳头瘤病毒(HPV)现已被证实是癌病因之一,我国学者也证实了我国与HPV的相关性,但HPV感染在我国患者中的占比仍需更大样本的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外研究都表明HPV相关性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均较好,该类患者的治疗模式为目前研究热点。另外,HPV疫苗、人群/口腔部位HPV感染的筛查为该类疾病的预防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口咽肿瘤 中国 人乳头瘤病毒16 综合疗法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放疗患者的口腔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口腔观察。结果患者口腔得到很好的改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护理工作中,遇到情况早发现、早处理,积极配合医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 口咽 放疗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的肿瘤学及功能学效果,以及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和睦家医院行TORS治疗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39~76岁。T1-2期患者占88.5%(23/26)。收集相关临床病理学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拔除胃管及气管插管的时间,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生存分析,计算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结果26例患者均接受TORS治疗,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20例行同期颈淋巴清扫术。TORS手术时间为65~360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量5~600 ml,平均70 ml。术后4例患者(15.4%)行气管切开,其中3例术后1个月内拔除气管套管,1例至随访结束未能拔除。12例患者(46.2%)行胃管置入,其中11例术后1个月内拔除胃管,1例患者术后13 d因部出血死亡,死亡时胃管尚未拔除。术后1例患者(3.8%)切缘阳性,余患者切缘阴性。16例患者(61.5%)行术后放疗,其中11例患者(42.3%)进行以铂类为主的同步化疗。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0.4~45.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83.0%,3年无病生存率为75.8%。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TORS可取得良好的肿瘤学及功能学效果,手术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可行。

  • 标签: 口咽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 经口机器人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口腔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规范化的口腔癌病理诊断报告不仅应提供给临床准确的病理诊断,还应包括与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相关的信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专家组,对口腔癌病理标本固定、取材及报告内容等进行研讨与规范,形成《口腔癌病理诊断规范》。此规范涵盖了近年来在口腔临床病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变化,如口腔癌肿瘤T分期应考虑肿瘤侵袭深度、肿瘤N分期应考虑有无淋巴结外扩展、中新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鳞状细胞等。希望通过本规范的制定,提高我国口腔癌病理报告质量,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口腔肿瘤 口咽肿瘤 癌,鳞状细胞 病理诊断 规范
  • 简介:摘要既往研究表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HPV阴性患者。但在标准治疗模式下,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影响了治疗的可持续性。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降级治疗是HPV相关性未来治疗的趋势,该类患者的降级治疗模式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降低化疗强度、降低放疗强度、通过联合治疗模式降低放化疗剂量等为HPV相关性的降级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口咽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降级治疗 适用人群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术后伴舌缺损患者吞咽功能与舌动度及舌压的相关性,筛选吞咽功能最佳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门诊复诊的口腔术后伴舌缺损患者36例,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级,应用舌运动范围法对其舌动度进行测量评分,同时利用爱荷华口腔行为仪测量其舌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计算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与舌动度评分及舌压之间的秩相关系数(rs)及相应的P值。结果舌动度评分及舌压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rs分别为-0.575和-0.613(均P〈0.05);其中舌压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rs值较舌动度评分的rs大。结论舌压与舌动度均可影响口腔术后伴舌缺损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中舌压是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的最佳预测指标。

  • 标签: 口腔癌 口咽癌 吞咽功能 舌压 舌动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鳞状细胞(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PSCCs)发病率的关联性已得到证实。最新发布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癌症分期手册中建议将HPV的表达情况作为OPSCCs分级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与HPV阴性的OPSCCs相比,HPV阳性的OPSCCs在病因学特征、流行病学表现及病理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并且2种OPSCCs对标准放化疗治疗的反应不同,HPV阳性的OPSCCs患者预后更佳。同时,亚洲地区HPV相关的OPSCCs的发病情况、相关疾病预后因素与欧美地区存在区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经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在鳞状细胞(简称鳞癌)中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复发生存情况,探索TORS对口鳞癌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2017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共99例经TORS的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15例,年龄35~85岁。分析病例的临床分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总结TORS对口鳞癌患者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本研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5.3±2.9)d,术后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5.2±10.8)d,气管切开率为21.2%(21/99),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为(11.9±11.4)d。随访满2年的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4.0%,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7%;随访满3年的总生存率为94.0%,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9%。Ⅰ-Ⅱ期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7.4%,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Ⅲ-Ⅳ期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86.8%,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HPV阳性组的2年总生存率为100.0%,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HPV阴性组2年总生存率为91.5%,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2%。是否行术后辅助放疗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6%和90.5%,HR=0.52,95%CI:0.12~2.23,P=0.400)。结论TORS更适合用于早期(Ⅰ-Ⅱ)或HPV阳性鳞癌患者的治疗,且TORS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口咽肿瘤 经口机器人手术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入路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入路进行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扁桃体6例、舌根5例、后壁1例。并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局部有无出血、呼吸困难、神经功能损伤,经进食时间,是否行放化疗等各项指标。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经入路顺利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4.2 min(25~80 min),TORS手术平均出血量20.8 ml(10~50 ml),平均恢复经进食时间8.4 d(1~30 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均未出现气道梗阻、术后出血、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达到切缘阴性。术后对T3以上或N2以上的患者均建议放疗或放化疗。术后随访4~2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经入路切除,安全、有效、损伤小。

  • 标签: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经口机器人手术 口咽癌 微创外科
  • 简介:摘要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性部鳞状细胞(OPSCC)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的独特亚型,是HPV相关性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PV相关性OPSC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APOBEC3家族成员导致的体细胞突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HPV相关性OPSCC的治疗靶点。HPV相关性OPSCC存在高DNA甲基化表型,未来可应用胞苷类似物作为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进行表观遗传学治疗。针对高风险人群利用血清学病毒蛋白及唾液和血清肿瘤DNA检测可早期发现并预测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复发。本文对HPV相关性OPSCC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简述,并探讨HPV相关性OPSCC新的治疗策略和可行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患者,男,55岁。因异物感1年余,喉痛伴吞咽困难3月余,咯血、声嘶1月余而入院。1年多前患者因异物感多次求治,均诊断为"慢性咽炎、咽喉神经官能症"。经对症处理后,异物感无好转。3个多月前患者又出现吞咽困难、喉痛,以左侧为主。再次就医时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吞钡透视,未见异常。1个月前患者出现咯血、

  • 标签: 喉咽癌 慢性浅表性胃炎 咽异物感 吞咽困难 梨状窝 神经官能症
  • 简介:患者,男性,16岁,因间断头痛1年。突发双眼视力下降2周入院。查体: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左眼视力0.1,右眼视力0.9。双颞侧偏盲,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

  • 标签: 颅咽管癌 右眼视力 视力下降 阳性体征 光反射 双颞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地区手足病患者咽喉部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住院诊断的手足病患者832例拭子标本,做菌株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培养出病原菌232株,检出率27.88%,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105例,占45.26%,流感嗜血杆菌85例,占36.64%,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26例,占11.21%,其它16例,占6.90%。嗜血杆菌对阿奇霉素、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氯霉素耐药性低,均低于10%;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该地区手足病患者拭子病原菌以嗜血杆菌为主,其中以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老年女性部双侧颈内动脉异位。患者女,71岁,因“部异物感伴打鼾1年”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电子喉镜检查提示左侧后壁稍隆起,右侧后壁见局限性规律搏动性肿物。增强CT及CT血管造影提示双侧颈内动脉畸形,右侧向正中移位,左侧向颈外侧移位,考虑双侧颈内动脉异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暂未予以特殊治疗,进行充分健康宣教,并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诊。半年后门诊复查喉镜异位血管未见明显变化,一般情况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道在ICU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ICU使用通气道的昏迷患者,选择型号适当的通气道置入并固定妥当。结论昏迷患者使用通气道能有效防止舌后坠,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了血氧饱和度,同时有利于吸痰,操作简单易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气管插管的比率。

  • 标签: 口咽通气道 昏迷病人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2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拭子采集过程中两种不同方法在核酸检测标本采集中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21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进行核酸拭子采集的300名疗养员为实验组,引导他们以“坐姿、抬头、张嘴、吸气(半打哈欠样)”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核酸拭子采集;同时选取300名工作人员,引导他们以“坐姿、抬头、张嘴发‘啊’音” 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核酸拭子采集;分析两种采集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核酸拭子采集过程中,以“坐姿、抬头、张嘴、吸气(半打哈欠样)”的采集方法进行核酸拭子采集时,要比以“坐姿、抬头、张嘴发‘啊’音” 的采集方法具备被采集者舒适度、接受度高,采集者操作便捷、易于触及采集部位,减少采集者职业暴露风险等优势。结论:借鉴声乐演唱中打开口腔的方式,引导被采集者在拭子采集时采取易于暴露出颚弓、咽喉壁和两侧扁桃体的办法,使采集者容易触及采样部位,可有效改善被采集者舒适度和接受度,以提高采集便捷度,使采集的标本合格率高,有利于排除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口咽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