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牛腐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病,主要表现为牛蹄部趾间皮肤的化脓坏死性炎症,其病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饲养管理不善,草料中钙磷不平衡导致蹄部角质疏松;二是牛舍环境卫生差,长期潮湿、多烂泥、粪尿浸泡导致蹄部皮肤受损感染。本文针对牛腐蹄病的防治,综合运用西药和中药疗法两种有效治疗方法,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 标签: 牛腐蹄病 西药治疗 中药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液中变形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k32或梅里埃公司的API卡联合鉴定出120株变形杆菌,对其用Oxoid的药敏纸片行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变形杆菌对我们监测的十四种抗生素中只有头胞比肟,泰能、丁胺卡那霉素、头胞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棒酸的耐药率低于10%。结论随着耐药株的日趋严重,加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造成的选择压力,甚至出现了耐多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菌株,因此规范化抗菌药物的管理迫在眉睫,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进行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抗生素的临床使用率,还可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自觉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变形杆菌对临床的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ATB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用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氧氟沙星12.2%,左氧氟沙星7.9%,亚胺培南7.2%,头孢哌酮/舒巴坦7.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结论变形杆菌的临床感染率在逐年增加,特别是泌尿系统的感染增加比较明显,并且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较低,是治疗普通变形杆菌的首选药物。

  • 标签: 普通变形杆菌 耐药率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6.7%、41.7%、25.0%、8.3%;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临床分离变形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敏感性高,氨苄西林、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

  • 标签: 变形杆菌 耐药性
  • 简介:以患子宫炎的后备母猪的脓性分泌物为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16SrRNA同源性比对和小鼠致病性试验,鉴定其中的一株优势菌为具有一定致病力的彭氏变形杆菌。24种常用抗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呋、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替米考星等药物耐药。

  • 标签: 猪子宫炎 彭氏变形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由普通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短、来势凶猛,病程一般在1-3天。如果不做病学检验,很容易被忽视,故及时、准确的检验诊断为流行病调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者报道了山西省阳泉市2008年发生的一起由变形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这起食物中毒进食125人,发病50人,罹患率为40%。经对症治疗患者均在2天至6天痊愈,无死亡病例。作者分析指出由于生熟食品不分,发生交叉污染,操作场所温度较高,致病菌繁殖较快以及凉菜加工制作后存放时间较长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变形杆菌 食物中毒 调查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临床分离119株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检出率,并分析研究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型。方法用药敏纸片法(K-B法)对119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抗菌药敏试验,并作ESBLs初筛和确证试验。对其中产ESBLs菌用PCR方法检测TEM、CTX-M-1组、CTX-M-2组、CTX-M-9组和SHV5种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结果119株奇异变形杆菌ESBLs确证试验阳性率为20.2%,产ESBLs菌株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和哌拉西林等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5.5%、95.2%和86.4%。24株表型确证试验产ESBLs菌中,TEM基因检出率为70.8%,CTX-M-1组基因检出率为54.2%,CTX-M-2组基因检出率为33.3%,未检测到CTX-M-9组和SHV基因。经DNA测序,17株产TEM型ESBLs奇异变形杆菌均属于TEM-1型基因,13株CTX-M-1组和8株CTX-M-2组奇异变形杆菌分别为CTX-M-3型和CTX-M-2型基因,未检测到TEM型ESBLs菌株。结论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产ESBLs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

  • 标签: 奇异变形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1992年3月29日,清远市第一中学教师学生食堂发生306人食物中毒,经市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科与检验科采样检验,确定为变形杆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3月28日中午11时30分,该食堂开始供应午餐,品种有豆腐、烧鹅、排骨、牛肉、麦豆、青菜等。约有教师学生470人就餐,其中吃豆腐的约320人,当晚12时开始出现了第一例中毒病人,主要症状是恶心、腹痛、腹泻,随后病人陆续增多,症状基

  • 标签: 卫生防疫站 流行病学调查 中毒病人 检验科 采样检验 卫生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次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方法根据GB/4789-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1和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2。结果所有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17份样品中有5份样品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

  • 标签: 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
  • 简介:摘要变形杆菌属是当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一种非常常见的根源。在近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变形杆菌属引发的食物中毒案例不断增多,所以深入探究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的特点和防控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分析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的特点与防控措施,以便为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变形杆菌属 食物中毒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尿路感染患者奇异变形杆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153例自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检测患者尿道口、尿液以及导尿管奇异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计检出奇异变形杆菌61株,尿道口、尿液以及导管生物被膜中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2.46%、27.87%、19.67%,尿道口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尿液及导管生物被膜(P0.05)。尿道口、尿液、导尿管分离出的奇异变形杆菌显示ESBLs阳性时对阿莫西林耐药率超过90%,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耐药率均超过70%,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他他啶/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性均低于30%。与ESBLs阳性菌株相比,ESBLs阴性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ESBLs阳性菌株。结论:本地区尿路感染患者奇异变形杆菌主要分布于尿道口,其次为尿液及导尿管。奇异变形杆菌显示ESBLs阳性时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等均有较高耐药性,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他他啶/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性均较低,临床必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科学用药以保证用药效果。

  • 标签: 尿路感染 奇异变形杆菌 耐药率
  • 简介:目的通过监测口岸辖区内珠江水中水源性传染病病源,有效地预防水源性传染病在国境口岸的传播。方法采集珠江水进行沙门氏菌分离培养,挑选革兰阴性杆菌、沙门氏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者,按照国标法进行生化鉴定。结果检出一株能与沙门氏菌属A—F群“O”多价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的奇异变形杆菌。结论珠江水中检出与沙门氏菌具有共同抗原的奇异变形杆菌,为监测和控制口岸疾病流行情况、监测菌型变迁和疾病流行的关联性、分析流行因素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共同抗原 奇异变形杆菌 沙门氏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起食物中毒,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次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分析。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验,这是一起由普通变形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在用餐3小时内先后陆续发病。经对症治疗后病人均痊愈。结论预防食物中毒必须从源头做起,做好生产、供销、储存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倡健康饮食习惯,才能防止和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 标签: 食物中毒 普通变形杆菌 食源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将鲍曼不动杆菌变形菌迁徙生长的血平板上分离出单个菌落的方法。方法:选取住院病人送检的痰标本作为研究样本,结合相关资料文献,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单个菌落操作。观察平板生长情况。结果:经过实验后,发现使用氨曲南、阿莫西林、阿米卡星K-B药敏纸片可有效分离单个菌落。结论:为进一步提升分离效果,应对氨曲南、阿莫西林、阿米卡星K-B药敏纸片等药物进行联合运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变形杆菌 血平板 单个菌落 分离方法
  • 简介:摘要2012年我市发生一起多人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共采集样品10份,其中患者呕吐物2份、剩余卤牛肉1份、剩菜2份、患者服药前肛拭子5份。经检测得出食物中毒是由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变形杆菌污染的卤牛肉引起。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 食物中毒 实验室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