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作永久动脉结扎大鼠模型,研究假手术组、手术组术后1,3,7,14,21,30d大鼠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方法制作永久动脉结扎大鼠模型,随机取手术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模型制作后1,3,7,14,21,30d,观察大鼠血清内皮生长因子,30d后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手术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手术组大鼠血清内皮生长因子1,3,7,14,21d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30d血清内皮生长因子下降。结论永久动脉结扎可造成稳定的脑缺血,早期可使血清内皮生长因子升高,30d后血清内皮生长因子下降。

  • 标签: 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 简介:采用动脉夹夹闭大鼠动脉,胃内放置水囊记录胃运动的方法,观察了脑供血不足对胃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夹闭30min过程中,最初2min内的胃运动指标(收缩频率、收缩时程、收缩幅度、胃运动指数)较夹闭前2min内抑制显著;夹闭第28-30min(即松开动脉夹前2min内)的胃运动各项指标较夹闭前2min均无显著差异。(2)松开动脉夹30min过程中,松开后最初2min内与松开前2min内相比,胃运动抑制显著;但松开后第28-30min的胃运动与松开前2min内的胃运动相比,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夹闭动脉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初期,对胃运动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结扎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作用逐渐消除,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环起了代偿作用。

  • 标签: 大鼠 颈内动脉 WILLIS环 脑供血不足 胃运动
  • 简介:动脉夹夹闭麻醉大鼠动脉致脑供血不足,观察了脑供血不足后胃酸分泌量的变化。经食道插管向胃内输入生理盐水(37℃,pH=7.0),由幽门插管收集灌流液,每15min收集1个样品,用5mmol/LNaOH滴定灌流液中的H^+分泌量。比较夹闭动脉前45min、夹闭45min期间以及恢复脑供血45min胃酸分泌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夹闭动脉期间胃酸分泌量显著增多(由夹闭前的6.06μmol/15min,增加到夹闭期间的7.59μmol/15min,P〈0.01);恢复供血后与夹闭前相比胃酸分泌量无显著变化(夹闭前6.06μmol/15min,恢复供血后5.67μmol/15min,P〉0.05)。这些结果说明:夹闭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可增加胃酸的分泌。

  • 标签: 大鼠 颈总动脉 脑供血不足 胃酸分泌 生理盐水灌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检查了解单动脉结扎后不同时间对动脉形态、血流参数及左心室形态、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2.5kg。结扎兔的右侧动脉,在结扎前、结扎后第3天和结扎后第6周末,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兔左心室及左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各项参数.结果对比结扎前与结扎后3d各项指标.其中左侧动脉最大内径[(1.67±0.26)mmvs(2.18±0.24)mm;P〈0.05]、左侧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12±9.71)cm/svs(68.44±7.04)cm/s;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扎前与结扎后6周末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动脉结扎后短期内,对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及最大管径有所增加。经过较长时问后,对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及最大管径不再出现明显地增加.同时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在结扎前后始终没有明显的变化。

  • 标签: 超声 颈动脉 结扎术 左心室功能
  • 简介:在剖宫产术的并发症中,以出血最为常见,如术者经验不足,止血措施不利,处理不当,短时间内便可威胁产妇的生命。我院自2000年8月-2003年12月以来,采用结扎子宫动脉治疗剖宫产术中大量出血1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剖宫产术 双侧 结扎 子宫动脉 术中出血
  • 简介: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监测资料显示,产后出血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提高对产后出血的救治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在救治产后出血、挽救产妇生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却会使产妇失去生育能力。笔者现对21例产后出血的病例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达到了止血效果,同时又保留了生育的能力,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子宫动脉上行支 顽固性产后大出血 救治水平 结扎术 孕产妇死亡率 产后出血
  • 简介:<正>患者1,女性,76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1周,呈持续性,曾在其他医院就诊,诊断为弓降部主动脉夹层,后转入我院。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提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后缘。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有变异:仅有左侧锥动脉自左锁骨下动脉发出;右锁骨下动脉及主动脉弓未发现右锥动脉(见图1)。因内膜撕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后缘近,手术需要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要转流以保证左锥动脉供血。

  • 标签: 左锁骨下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 右锁骨下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经动脉途径制作兔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使用凝血酶直接注入动脉,对照组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离动脉,从动脉取自体血,体外加入凝血酶制作兔自体血栓,经动脉注入动脉。两组分别在术后即刻测量血管内血栓长度,随后行动脉血管造影,观察血栓形态。结果10只新西兰大白兔直接在动脉注入凝血酶模型成功率为40%,管腔内血栓量较少,主要围绕穿刺口周围,血栓平均长度为5±0.4mm;经动脉途径直接注入血栓组成功率为100%,血栓量较大,充满整个管腔,血栓平均长度13±2.2mm。结论使用经动脉注入新鲜血栓法,能够制作出较为稳定的兔动脉急性血栓模型,模型成功率较高,为器械研发提供一种较为稳定的血栓模型。

  • 标签: 颈总动脉 血栓 数字减影造影 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部分切除后应用外静脉1期重建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了右侧动脉部分切除,应用同自体外静脉进行Ⅰ期血管重建。本患者为女性31岁,甲状腺髓样癌晚期,欲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瘤灶和颈部转移肿大淋巴结将右侧动脉下部一段绝大部分包绕,长度约4cm,术前行球囊阻塞实验阴性。手术中在肿瘤包裹的动脉段上下各保留约0.5mm安全界后切除右动脉约5cm,用同自体外静脉连接重建,外静脉管径为动脉管径2/3,手术成功,术后愈合良好,Ⅰ期愈合,无并发症。术后3d、1w、1月,2月,6个月,1年后分次复查,重建血管未见堵塞。结果随访12月,患者未出现脑缺血症状,管壁变厚,考虑静脉壁部分动脉化1。结论应用外静脉重建动脉的手术方法较应用大隐静脉修复,具有简便,时间短,手术切口少,创伤小等特点,重建后未出现因动脉压力高引起重建静脉管壁怒张或破裂等情况。但手术例数少,统计学比较无法进行,需长期积累。总结外静脉代替大隐静脉行动脉置换、重建,优点多,创伤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方向。

  • 标签: 颈外静脉 重建 颈总动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49-01
  • 简介:患者,女性,73岁。因"髂动脉瘤进行性增大2年余"于2015年9月14日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髂动脉瘤,CT示最大直径达4cm,未予特殊治疗,因复查CT测得瘤体最大直径为6.2cm入院。查体右下腹可扪及搏动性包块,移动度可,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动脉搏动良好。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硬化及心血管老龄退行性改变;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示腹主动脉硬化及高度迂曲,动脉瘤,

  • 标签: 髂总动脉 髂动脉瘤 阳性体征 主动脉硬化 移动度 搏动性包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1男,18岁。刀刺伤左侧颈部,在外院伤口缝合后,于2004年2月2日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右侧肢体偏瘫,失语,数小时后意识淡漠。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大脑顶枕部脑梗死,大脑中线向对移位。急诊行左侧顶枕部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意识恢复。术后CT血管造影(CTA)提示,左侧动脉处有2个假性动脉瘤,大小分别为2.6cm×1.5cm和1.8cm×1cm。动脉宽且载瘤动脉受颈部血块压迫而明显狭窄(图1a、1b)。

  • 标签: 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技术 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 头部CT检查
  • 简介:我科自1993年~2000年间,对35例老年性严重鼻出血患者,行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无效后立即施以动脉结扎术,均获良好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外动脉结扎 治疗 老年性 鼻出血
  • 简介:摘要经非测量考察方法观测,发现该例标本左右闭孔动脉分别于髂静脉起起于髂外动脉与股动脉交界处与腹壁下动脉的起点共干,呈“Y”型分支。左右闭孔动脉分别于髂外静脉起点前面向后上行,经耻骨梳上后入盆,进入闭孔组织。

  • 标签: 闭孔动脉变异 髋关节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子宫浆肌层缝扎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抽选120例术中有出血倾向的剖宫产产妇,其中6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如按摩子宫以及干扰素干预等,其余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子宫浆肌层缝扎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进行止血,比较患者产后出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3%(5/60)和23.3%(14/60),记录出血量分别为(543.4±46.8)ml和(673.7±43.2)m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子宫以及附件经超声检查均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正常,具有再孕能力。结论子宫浆肌层缝扎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能够达到理想和快速的止血效果,操作时间短,是保守治疗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避免切除子宫。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子宫浆肌层缝扎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 简介:<正>患者男性,43岁。因右颈部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2009年3月入院。查体:右侧颈部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不随吞咽上下活动。B型超声检查:右侧颈动脉体分叉处内后方可见巨大实性肿物,大小为4.6cm×2.3cm,边缘尚清,内回声不均,肿物与颈动脉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物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颈动脉分叉 颈内动脉 转流管 下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