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当前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已成为卫生改革的重大课题,受到普遍关注。笔者就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背景、必要性、目标及内容等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希望引起大家共同讨论,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一、卫生监督制度概况我国现行的卫生监督制度是我国卫生法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新中国建立后,按照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根据1953年政务院第167次会议的决定,参照前苏联的模式,在全国范围按照行政区划建立了各级卫生防疫站。1954年政务院第206次会议批准发布的'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决议'提出在我国逐步建立国家

  • 标签: 卫生监督 体制改革 必要性 行政执法 发展趋势
  • 简介:【中考预测】看病难、看病贵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也是2009年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论的热点。,这一热点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

  • 标签: 体制改革 医药卫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 政协委员
  • 简介:医、药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人们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因此,医、药质量的好坏始终成为百姓的关注点。而长期以来,百姓一直对我国医、药领域的现状不满意,更为“看病难,吃药贵”怨声载道,叫苦连天,医、药领域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众矢之的。

  • 标签: 卫生体制改革 疾病治疗 保障作用 不可或缺 生命过程 关注点
  • 简介:由于历史的原因,现行的卫生监督体制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体制问题已成为制约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主要症结,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体制上进行改革。《行政处罚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必须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因此,改革和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卫生行政机关转变职能,服务经济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的需要。为此,笔者对拟议中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有几点考虑,与同道共同探讨。

  • 标签: 公共卫生监督 体制改革 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监督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卫生防疫机构
  • 简介:据统计,1990年至1997年,全国每个门诊人次的平均费用从10.9元上涨到61.6元,年均递增28%;每个住院病人的平均费用从473.3元上涨为2384.3元,年均递增26%。不同医院的医疗费用也相差甚远。如20世纪90年代末,在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卫生部直属医院,平均每一门诊、急诊人次医疗费用为163元,住院费用为7961元,而在普通县级医院,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9元和1508元。在这两项费用中,药费分别占60%和47%,而国际上这一比例一般只在10%-20%。

  • 标签: 卫生体制改革 药价虚高 20世纪90年代末 医疗费用 1997年 1990年
  • 简介:摘要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困难和对策入手谈一谈自己看法。

  • 标签: 农村 卫生体制改革 对策
  • 简介:近年来,我们在推动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广大医务人员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批'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洪涝、地震等较大自然灾害,但大灾之后均无大疫,卫生医务人员功不可没。他们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受到了群众的赞誉和中央领导的肯定。但是,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在少数医疗单位和个人,精神文明和卫生行风建设还比较薄弱,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医德医风败坏,服务质量不高,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损害了卫生队伍的形象。近几个月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几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这一问题解决好,要狠抓对这类典型事例的处理和教育,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城镇职工基本

  • 标签: 卫生行风建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重要性 措施
  • 简介:摘要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卫生领域的管理越发成熟,在管理体系方面也显得越发规范,职能定位更加准确。因为安监部门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改变,导致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方式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改变。对此,为了更好的推动职业卫生领域创新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体制改革后职业卫生管理思考。

  • 标签: 体制改革 职业卫生 管理思考
  • 简介:一、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如何界定?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机构整体划分。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医疗机构的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执行不同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1.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2.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完成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两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可提供少量的非基本医疗服务;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3.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同级政府给

  • 标签: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基本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价格 收支结余 医疗服务项目 主要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找一条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符合卫生事业性质的办医路子。方法对我国卫生服务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结论现阶段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必须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 标签: 卫生体制改革 思考
  • 简介:卫生监督,是卫生行政执法的专用同义词,主要应用于社会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它是国家管理社会公共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公共卫生管理活动中的基本法律制度。我国自建国初期,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1954年由政务院批准的《第一届全国工业卫生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实行卫生监督制度。同年,卫生部颁布的《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卫生防疫站的任务是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与传染病管理。从此形成了以行政业务管理为主的全国卫生防疫体系,卫生监督内容也从工业卫生逐步拓宽到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以及传染病控制等公共卫生各个领域。

  • 标签: 卫生监督 体制改革 管理模式 执法主体 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