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正>《易经》原为一部示人吉凶的占筮之书,后来发展成为一部概括自然社会变化法则和指导个人言行准则的哲理之书,是中国几千年来无数先哲先贤耗尽心力,迸发智慧所凝聚起来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巨大创造,堪与长城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巨大创造并驾齐驱,一样地成为世界人类历史上所贡献出来的礼品.研究《易经》(包括《易传》在内)这个专门学问,我们把它称为《易》学.《易》学目前面临着一个现代化挑战的问题.为了敢于应战,笔者认为,这项应战工作包括两个内容,也是两个层次;首先是《易》学研究能否予以现代化的诠释?其次才是能否于这些诠释中找到它在现代化社会里面仍可继续作出贡献?如果我们急于去找它对现代化的贡献,而疏于对它给予现代化的释义,后勤工作做得不好,这个战局的前途是难以乐观的.

  • 标签: 《系辞》 重卦 八卦 《周易》 卦象 卦爻辞
  • 简介:《易经》不仅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易经》卦爻辞运用了与形象思维极其类似的创作方法——“观物取象”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叙述和描写,并在章法结构上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易经》某些卦爻辞具有明显的诗歌特征。

  • 标签: 《易经》 卦艾辞 诗歌特征
  • 简介:引言自先秦以来,《乾》、《坤》两卦就被称为“《易》之门户”,①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因此,历代易学家解《易》,无不极其重视《乾》、《坤》两卦,在《乾》、《坤》两卦卦爻辞上所下功夫也就最深。尽管如此,“《易》无达占”,《周易》的《乾》、...

  • 标签: 《周易》本经 帛书易传 卦爻辞 帛书《易经》 “大” “用”
  • 简介:《易》是中国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亦是最古老的卜筮之书。除意广涵深的哲理外,《易》卦爻辞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分析卦爻辞的描写内容、艺术特征、运用意象可知,其与《诗》具有一迈相承的文学意蕴。进而可见,《易》亦为古代文学之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 标签: 《易》 《诗》 文本内容 艺术手法 意象
  • 简介:《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卦爻象数作为符号,既说明外丹炉火,又隐含内丹修炼。“乾坤”多数学者认为就是比喻外丹炉鼎和内丹人身,本文认为还比喻金丹练就的形象以及阳极盛和阴极盛之时的火候。“坎离”主要指外丹的铅汞药物和内丹的元精(元气)、元神,而没有表示火候的涵义。“八卦”主要用于表示火候。实际上只用六卦(除去坎离二卦)。“十二消息卦”表示人身能量流的阴阳变化,即炼丹火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参同契》巧妙地借用了《周易》卦爻符号表示火候,从而解决了时空、质量、场的转换问题,构成时空统一的、可顺可逆的四维模式,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 标签: 卦爻 内丹 外丹 《周易参同契》
  • 简介:《周易》经文是一个以卦辞和爻辞为主体的语言符号系统,英译《周易》译者应力求传译卦爻辞的符号意义,包括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并在译文中实现原文的信息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

  • 标签: 《周易》卦爻辞 意义 功能 翻译
  • 简介:小过卦依托卦象固有的等级框架,或取象比况,或直陈其事,揭示出当时社会的许多道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作者以为家事是小事,国事是大事,小事可以"过",大事不可以"过",这是尊君.这些思想见解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大一统思想的体现."过"的概念,实际上是哲学上"度"与"量"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度"和"量".本卦就运用了这一哲学思想来言说事理.

  • 标签: 周易 小过卦 过与不及 辩证法
  • 简介:咸卦的卦辞吉,爻辞却多凶。咸卦卦辞讲"取女吉",而爻辞根本不讲"取女吉",更不讲男女婚姻之事,各爻皆从人体取象,从微观的角度讲感应问题,咸卦中的"咸"字,与"感"字相通,即是感动与感应的意思,讲男女爱恋的问题。为何"取女吉",而男女相恋、夫妻相处却凶多吉少呢?

  • 标签: 咸卦 相感 夫妻 婚姻 周易
  • 简介:《周易》一书的性质,始终存在着争议。论文通过对《乾》、《坤》两卦卦爻辞的考释,说明《乾》卦的主旨,就是主张刚健而不争;《坤》卦的主旨,就是主张柔顺而不失为正。否认其有系统的逻辑,或者只强调其强健或柔顺的一面,都是不正确的。《乾》《坤》两卦尽管有“贞”“无咎”“古”“利”等所谓“筮辞”,但经过周文王父子的“作”“演”之後,其内涵已发生了质的巨变,由占筮语言变成了哲学语言。从《周易》其它六十二卦的情况来看,也能得出与《乾》《坤》两卦一样的结论。所以,只要解决了训诂问题,读懂了《周易》的卦爻辞,就知道《周易》本经是哲理之书而绝非卜筮之书.

  • 标签: 周易 卦爻辞 方法论 乾坤
  • 简介:(竹)革,攺日()孚,元羕貞,利貞,呣亡.(帛)[勒,巳日乃]復,元亨,利貞,(母心)亡.(今)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本卦今本与竹书作"革",帛本作"勒",古从"革"之字亦可与"革"通假.如:"如鸟斯革.":"革,作(革羽)."是其证.另,言部释"諽"曰:"一曰更也,或作惮."解"諽"为"更也",显然以义通"革".

  • 标签: 通假 释文 卦爻辞 古文 辨析 《周易》
  • 简介:用的八卦方位说或汉易卦气说去解说坤卦卦辞,都会遇到岁时和方位逆行的问题,这是违背八卦方位与卦气原理的.这表明有学者据帛书中"岁之义"的说法推断本经中有卦气思想的看法是行不通的.细考帛书原文,其"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一句其实本非解说坤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而是解说初六爻辞的.而就爻辞"履霜坚冰至"一语本身而言,我们无法从中看出什么方位问题,传本亦无此类解读,故帛书有关"岁之义"的说法只能视为帛书制作时代的观念.

  • 标签: 帛书 周易 八卦方位 卦气
  • 简介:“艰”有“难治”与“治难”两个基本意义范畴。“治难”意义范畴,后造“垦”字分担,造“垦”之前,“艰”字兼之。“垦”字分担了“艰”字“治难”之义后,“艰”字便只有“难治”之义,沿用至今。《周易》本经的六个“艰”字皆可训“垦”,耕垦,开辟,拓荒之义,意即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多用其力,掘进不辍。“艰”与“垦”,字为古今,语同一源。训“艰”为“垦”,乃“艰”字本有之义,无须假借为说。《噬嗑》、《大畜》、《明夷》卦爻辞的“利艰贞”体现了圣人“开拓进取,因时而变”的人生智慧;《泰》九三之“艰贞,无咎”、《大有》初九之“艰则无咎”、《大壮》上六之“艰则吉”诠释了圣人“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的人生追求。

  • 标签: 辞系于象 观象玩辞 开拓进取 因时而变 知难而进
  • 简介:睽卦卦义为睽而通,其卦辞与各爻爻辞亦皆围绕此义而展开。睽是睽乖之义,睽乖之所以能通,是因为本卦还有逊退之象义。卦辞之所以仅“小事吉”,是因为逊退只能用于非原则性冲突,或者仅作为一种策略运用。初九爻:“丧马”是睽,“勿逐自复”是通;“见恶人”是睽,“无咎”是通。九二爻:臣仆遇主人,本应退避,但“遇主于巷”,避无所避,是睽;因属情势所逼,自身无过,故“无咎”,是通。六三爻:受刑者艰难赶车,是睽;因赶车很卖力,喻能洗心革面,终能获吉,是通。九四爻:睽孤无助,是睽;遇元夫得助,是通。六五爻:同宗之间有乖违之事,是悔,是睽;乖违之事消解,故同宗之人一起登上宗祠吃肉庆祝,是通。上九爻:求婚或娶亲队伍似寇盗,是睽;“往遇雨则吉”,是通。

  • 标签: 睽卦 睽而通 逊退
  • 简介:<正>《易经》中有许多离奇的镜头,使现代人感到迷惑不解。古人们为什么要摄取这些镜头?这些镜头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本文试图从原始思维的角度去寻找殷人思维的轨迹和秘密,探索殷人是以怎样的方式去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描绘出殷人视野中和心理中的真实世界。作为现代人,在作任何肯定或否定的时候,都试图从两方面作出保证。首先是逻辑的保证,主要求我们在逻辑上不能有矛盾:即前提与结论之间不能相互排斥,否则就不能成立。其次,经验事实的保证,它要求我们从诸多事实中选择最有支持力的例子来保证结论的真实性,其中当然要排除支持力差的甚至对立的例子,以达到结论的可信性。这是现代人的思维趋向。这种致思趋向是以我们把周围世界当作物理世界为前提的。周围的世界

  • 标签: 两个世界 原始思维 原始人 现代人 万物有灵论 物理世界
  • 简介:《易经》卦爻辞基本分为占问辞和占断辞两部分,后者的占断专用辞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卦爻辞文化价值构建倾向。从文化符号学标出性理论角度对《易经》占断专用辞文化价值标出问题的研究表明,周初周人在通过《易经》进行文化价值构建的过程中,中项偏向吉一端,因此正项为吉,异项为凶。在《易经》卦爻辞系统的占断价值判定方面,中项起到了主导作用,祈福禳祸的取向非常明显,总的倾向是趋吉避凶。另外,对"大吉"一类占断辞进行的价值取向分析表明,它们所涉的内容都属于非常重要的方面,诚可视为当时周初家国方针大纲的要点。

  • 标签: 《易经》 占断专用辞 文化标出性理论 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