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龙门石窟小型窟坍塌、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坍塌、缺失窟进行适当修补和复原,可使雕刻品免受日晒雨淋的侵蚀。为此,以龙门石窟683号洞窟坍塌窟顶的保护性修复为例,选用石材在坍塌洞窟恢复小体量窟顶的修复方法。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对石窟外观的改变不大,又可以解决雕刻品直接受到的日晒雨淋问题。试验表明,本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其它露天摩崖石刻的保护。

  • 标签: 龙门石窟 坍塌窟龛 修复
  • 简介:巴中南石窟历史悠久,雄伟壮观,其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后世不断增镌,形成了今日规模宏大的石窟。巴中南石窟是隋唐时期佛教文化盛行的产物,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深入了解这一巴中古文化的历史见证,本文将从石窟的表现形态和审美风格进行研究阐述。

  • 标签: 南龛石窟 表现形态 审美风格
  • 简介:响堂石窟损坏形式和保护设想次立新响堂石窟位于邯郸市西南45公里,峰峰矿区纸坊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隔河与彭城镇相望。石窟始凿于北齐,隋唐两代又于洞窟内外雕凿小,宋金时期也开凿不少窟像。现存北齐时期的主要洞窟7个,分上下两层(图1、照1)。明清时...

  • 标签: 损坏形式 云冈石窟 石窟保护 石雕 降尘量 采石爆破
  • 简介:巴中城南173佛像中,发现毗沙门天王像2。此是“四大天王”中的一王,一般都作为佛教护法神,站立于门或寺门两侧,在巴中南石窟中,单独成,实属少见。因他脸色微黑,一不像佛,二不像菩萨,只因手执宝塔,多少年来,人们把他视为春秋时“送灯台”的鲁班弟子赵巧加以膜拜,也就在巴中南北二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 标签: 巴中 石窟 春秋 佛像 弟子 神话故事
  • 简介:在帝国的中心那双眼睛不断遇上行人和游客的目光。游人从四面八方拥向广场,目光与所有流动的人群一样,漫不经心,漫无目标。可一旦瞧见它,所有的目光便凝滞了。突然被它撞上,一双双眼睛仿佛拼命钻进脑袋深处躲起来,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它们无处藏身,只得忍受它献上的景状。看到的人大多脸色惨白,有些人觉得恶心,只有极少数人盯着看,目光纹丝不动。那双眼睛透着不屑,说不出是蓝、是灰还是白,其实很难说是什么颜色,因为那远非一种颜色,而是虚空的邈远倒影。

  • 标签: 节选 耻辱 眼睛 少数人 颜色 游客
  • 简介:南方丝绸之路,包括历史上有名的蜀身(yuán)毒(dǔ)道和茶马古道,以益州(成都)为起点,过永昌,出云南,经缅甸,到达印度,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就开始形成。蒲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带来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给蒲江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对蒲江的石窟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在蒲江,大大小小的石窟群有几十处,其中,较大的飞仙阁摩崖造像最具代表性。

  • 标签: 丝绸之路蒲江 摩崖造像 石窟飞仙
  • 简介:通过梳理七佛造像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石窟寺第1窟和北石窟寺第165窟将七佛置于正壁、弥勒置于前壁的做法借鉴自克孜尔石窟第80窟;而将七佛分散于三壁来表现的做法则是参考了云冈石窟第13窟七佛,并略作改动而成。可见,石窟寺第1窟和北石窟寺第165窟的七佛造像布局既受到来自西部的影响,同时也接受了来自东部的影响。东、西两个方向的七佛造像布局方式在河西走廊与中原交界处的古泾州之地相遇,使得、北石窟寺的七佛既有继承也有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陇东地方特色。

  • 标签: 北石窟寺 七佛 克孜尔 云冈
  • 简介:——这个自隋代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建镇.世代沿袭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四年悠久历史的古镇,虽在1967年“破四旧、立四新”的文革中易名光辉,但是历史必须尊重,民俗惯称应该沿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历经三十三年的呼唤,三十三年的沧桑臣变后,古镇崇又回到了五万父老乡亲的怀抱中。

  • 标签: 潼南县 崇龛镇 地方经济 经济结构
  • 简介:中国杂技艺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它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之前,作为群众娱乐活动的原始杂技,已在民间流传了万千年。值得庆幸的是,在研究中国杂技的历史时,我们可以从史籍、文学作品、出土文物中得到丰富的材料,以了解历代艺人是如何以艰辛卓绝的精神,创造了这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此,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让人们认识到,当代的中国杂技,正是历史的中国杂技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杂技艺术 鉴赏 百戏 佛龛 石刻 沁县
  • 简介:《龙手鉴》指谬朱积孝辽僧行均所撰《龙手鉴》,多收佛书俗字。清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时,因见于辽人著作颇罕,故在《四库全书》中的《小学·字书》中破例录入。但《手鉴》殊鲜刻本,只有江都汪氏《正谊斋丛书》收有此书。字体宽大,最为豁目。张之洞在《书目答...

  • 标签: 《四库全书》 《书目答问》 “弓” 张之洞 乾隆年间 入声
  • 简介:《龙手镜》有很多疑难字,这些疑难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音义俱全但构形意图不明的字,另一类是只有注音而无释义的字。本文考释了分属这两类的疑难字共10个,并纠正了《汉语大字典》或《中华字海》的一些失误。

  • 标签: 龙龛手镜 疑难字 考释 失误
  • 简介:<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剑川石钟山石窟,是闪耀在祖国西南边陲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是南诏大理时期(公元649—1094年)白族人民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石窟分布于剑川石钟山、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石钟山是石宝山的一个支峰,属老君山脉,横亘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西南沙溪一带,因山有石如钟形而得名。这里风景清幽、繁松掩映、蜂峦秀美、怪石矗立,石窟就雕刻在这些悬崖峭壁

  • 标签: 剑川石窟 石钟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大理时期 南诏王 文化遗产
  • 简介:我们家自驾游到了莫高窟。“一人一个手机,一个小时后在洞口集合。”老妈吩咐。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冲了进去。突然,我脚下一滑。等我醒来,“咦?这是哪儿?”我望了望四周,真是个大迷宫。

  • 标签: 洞穴 石窟 掉落 莫高窟 自驾游 小时
  • 简介: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麓。它开创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营造时逾千年,现存洞窟735个,窟群南北长1680米,分南北两区。至今保存有彩塑2000余尊,壁画45000平方米。是我国最早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窟

  • 标签: 敦煌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地区 敦煌市 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