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采用两种血小板保存箱保存的效果。方法择取12袋PRP进行研究,每袋再均分为2袋,分别放入PF48h型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XHZ-IB型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进行保存,保存时间为5天,对两组的各项保存指标进行每日检测分析。结果两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乳酸、pH值、乳酸脱氢酶三项血小板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的低渗休克反应回复率、血小板聚集率、CD62p表达率三项指标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两种保存箱保存效果的对比,证明XHZ-IB型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对PRP进行保存的效果良好。

  • 标签: 血小板 保存箱 保存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换药护理,为实验组患者采取富血小板血浆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4个月。实验组患者在进行2~3次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后,创面面积明显缩小,坏死的组织被清除,血供良好,外露骨或者肌腱组织被新生的肉芽覆盖。对照组患者治疗三周以后,创面面积较治疗前减少,但缩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肉芽覆盖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能够持续释放各种生长因子,因此是种生长因子释放系统,从而可以促进难愈性创面的修复,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速度。相对于传统的负压引流系统,采取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难愈性创面 慢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仪器法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的检验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343例血小板检验的患者血液作为本次检验的标本,采用仪器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并用手工计数法对血小板数量进行复检,并分析仪器法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和对策。结果仪器法检验血小板值<100×109/L的有297例,比手工计数血小板值<100×109/L减少了46例,当仪器检验血小板出现报警符号时,要采用草酸铵法进行复检,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血涂片染色进行检验观察。结论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对疾病的确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时,需要将仪器法和手工计数结合起来计算。

  • 标签: 仪器法 血小板计数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和(或)HLA相关抗体,以下统称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探讨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策略。方法分析反复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后效果,对血小板输注无效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分析配合性输注后效果,通过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评估输注后效果。结果196例反复多次输血(红细胞、血小板等)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67例(34.1%),对判断为PTR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52例(77.6%);对52例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配型成功2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23例,有效率为85.1%;余下25例血小板配型未找到相配合者采取随机输注,血小板输注有效4例,有效率为16.0%。结论对于反复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是很有必要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配型 血小板输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与护理要点。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41例患者进行血细胞分离术,在分离过程中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并在术后比较血小板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术后血小板数值明显下降,而护士对于血细胞分离的熟练操作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分离术 疗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对全脱位延迟再植牙牙周愈合的影响。方法:25只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进行同颌左右对照实验。拔除双侧上颌第磨牙,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将自制的PRF膜置于侧拔牙窝内,干燥保存的牙齿原位再植,作为PRF膜组,对侧拔牙窝内不添加PRF膜,脱位牙原位再植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d处死大鼠,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再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再植牙无脱落。再植术后1d,牙周炎症细胞浸润,PRF膜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d,PRF膜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仍较对照组高(P〈0.01);术后7d,两组中牙周膜愈合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PRF膜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P〉0.05);术后14d,PRF膜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8d,两组中各类牙周愈合表现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全脱位牙延迟再植术中,应用PRF膜不影响再植牙就位、愈合,早期能够控制再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发展,但远期效果尚不稳定,有待进步研究。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 牙再植 牙周愈合 牙根吸收
  • 简介:摘要目前,血小板无效输注是困扰临床输血较为棘手的难题。然而,血小板输注对治疗和预防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液病、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支持,等等均取到重要的治疗作用。所以,分析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原因,避免无效输注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血小板 无效输注 抗体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结合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进步促进创面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015年 9月至 2017年 9月期间收治的 12例经临床治疗 1个月后创面不愈合的患者,使用 PRP联合微粒皮移植治疗。在患者正常的皮肤组织上,按供受比 1:4~ 1:8设计供区取刃厚皮,并将其制备成微粒皮,同时采用 PRP制备用套装制成 PRP凝胶,经彻底清创后先将微粒皮均匀移植至创面,再用 PRP凝胶均匀全部覆盖,以聚氨酯泡沫敷料包扎固定。术后第 6天首次换药,每隔 3天换药观察 1次,连续观察 2周,随访 1~ 2月,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的 12例患者均在 20天内达到满意愈合,随访无复发,供皮区 7天内愈合。结论: PRP联合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有良好的疗效,其进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供区损伤,值得探讨研究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 富血小板血浆 微粒皮移植 难愈性创面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冠心病(CAD)患者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需行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连续口服100mg肠溶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1周,观察停药后1、2、3、4、5、6、7、9天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采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LTA)测定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DP).结果停药后第1天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最强[(5.4±1.6)%],血小板功能在停药后第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76.6±4.0)%];停药后第1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最强[(29.5±12.1)%],在停药后第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69.7±3.5)%.结论冠心病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1周,停药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第4天恢复至正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第7天恢复至正常.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小板聚集率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粘附试验与血小板聚集试验在检验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6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上海通用机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TYXN-96多功能血液凝聚仪,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kx-21N血细胞分析仪及与其配套的溶血素、清洗液和稀释液,LBY-F5血小板粘附仪。结果两组相比,PAdT、PAgT均显著下降(P<0.01),其测定值的均值分别为26.0%和23.4%,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2.1%和51.3%。A级同B级、C级比较,PAdT、PAgT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B级同C级比较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量检查的同时应对其功能作常规性检查。这对防止可能出现的出血、指导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作为肝功能损害程度评估的项参考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 简介:摘要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抗凝剂,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临床有报道称EDTA可诱导血小板PLT聚集,使PLT的计数假性减低,即临床所诊断的EDTA依赖性假性减少症(EDTA-PTCP),严重影响PLT计数的准确性。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病例在平时检验工作中时有碰到,如果检验工作者镜检意识淡薄,或是由于经验不足,此种PLT假性减低很容易被认为PLT减少症,造成临床的误诊,给患者诊断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捷、高效、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因为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经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临床也经常反映的问题,因此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小板 抗凝剂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行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服务。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阿司匹林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服务特征与要点,从而更好地使用阿司匹林。结果经过临床实践可知,当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结论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运用阿司匹林药物,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疗效,但其安全性有待提升,药师在使用该药物时,必须加大对用药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 药学服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符合标准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中药模拟剂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血小板计数、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出血评分量表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每组共完成14例。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4.3%,包括完全反应率42.9%、有效率21.4%,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中R、K、Angle、MA、LY30、CI数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对MA值进行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主证、次证的积分变化,患儿紫斑出血、神疲乏力、气短、口干、便溏、自汗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量表,治疗组总改善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扶正解毒方 儿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目的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透明质酸钠(SH),观察并比较其疗效。方法于2012年2月至12月,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为Ⅱ、Ⅲ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年龄48~60岁,平均(52.6±3.6)岁;男性27例,女性53例;左膝38例,右膝43例。K-L分级标准,Ⅱ级47例,Ⅲ级34例,按就诊顺序序贯随机平行分为SH组(40例)和PRP组(41例),分别采用SH和PRP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估,两组间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内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评价关节腔内积液的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PRP组WOMAC评分[(48.42±4.95)分,(25.38±5.12)分]和SH组[(47.17±5.12)分,(25.17±5.09)分]比较,t值分别为-0.625和0.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9、12个月PRP组WOMAC评分[(21.44±4.73)分,(20.54±4.46)分,(16.53±7.35)分]和SH组[(25.87±5.16)分,(27.22±4.21)分,(29.63±8.21)分]比较,PRP组低于SH组,t值分别为-2.765、-3.447和-4.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复查磁共振,可见PRP组的关节积液吸收例数高于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PRP,临床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中长期疗效好。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透明质酸
  • 简介:目的对比关节内联合松质骨内与单纯关节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收治的40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Ⅲ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A组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4±3)岁,采用关节腔内注射PRP2ml,内侧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软骨下的松质骨内分别注射PRP1.5ml;B组20例,男性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5)岁,采用关节腔内注射PRP5ml。每组患者均间隔2周后再进行如上操作。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完成第2次注射后的1、3、6、12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Western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有下降,第1个月时下降最为明显;比较两组的VAS评分在第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时(F=203.15,P〈0.05)、第6个月时(F=556.82,P〈0.05)、第12个月时(F=1310.56,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OMAC评分在第1、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时(F=185.49,P〈0.05)和第12个月时(F=76.09,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PRP关节内注射法或关节内联合松质骨内注射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均能减轻疼痛,改善患肢功能;关节内联合松质骨内注射PRP效果更持久,长期效果优于关节内注射。

  • 标签: 骨关节炎 血小板 膝关节 输注 骨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结果明显减低(≤50×109/L)标本256例,进行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涂片结果和分析仪计数结果明显不符以及临床无出血体征的64例患者再次采血进行手工法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和枸橼酸钠抗凝血进行分析仪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结果64例患者在复检时手工法和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EDTA抗凝结果差异明显。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干扰因素,尤其是在计数血小板时有可能会存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应进行手工复检,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准确性,防止误诊。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药物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A以及心输出量、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冠脉动脉综合征效果显著。

  • 标签: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