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冯道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异数和奇人。冯道(公元882~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辅佐数十位皇帝。期间,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病逝,被追封瀛王,谥号文懿。虽然对冯道的评价大相径庭,但褒贬双方对冯道事迹的记载基本一致。

  • 标签: 冯道 奇人 中国历史 后周
  • 简介:借用歌神张学友的一首老歌,“花花公主”情人多多多,孩童一般贪心多心寻乐趣。然而真的假的,她都不是太清楚。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美读诗词文的方法,它是一种读书的方法,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是历代文人、师生欣赏和教学古典美文的特殊手段。因此本文强调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吟诵”法的运用,文章从“吟诵”法的意义和在课堂中如何运用作了阐释,以期更好地完成诗歌教学的目标。

  • 标签: 读书方法文化传承艺术趣味
  • 简介:明朝有个李流芳,诗、书、画、印,样样精绝。我知道李流芳,是因为读过他的几篇小品文,其笔意真是潇洒可受,如《江南卧游册题词》中的《横塘》:“去胥门九里,有村曰横塘,山夷水旷,溪桥映带村落间,频不乏致。予每过此,觉城市渐远,湖山可亲,意思豁然,风日亦为清朗。即同游者未喻此乐也。”

  • 标签: 时事 李流芳 小品文
  • 简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斑马鸣。李白这首非常著名的送别诗,写作时间、地点都不清楚,学者或认为开元二十六年(738)作于南阳,或认为天宝六载(747)作于金陵,但这都不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 标签: 《送友人》 李白 自然 赏读 写作时间 送别诗
  • 简介:'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是江苏文化史上继往开来的一项浩大工程。与当下方兴未艾的全国性'文库热'相比,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有三个基本特点:全面系统的整理;'整理'与'研究'同步;以'文脉'为主题。在'整理编—史料编—精华编—方志编—研究编'的体系结构中,'研究编'是十分独特的板块,因为它是试图超越'修典'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一种学术努力。

  • 标签: 文化传统
  • 简介:中国第一个独唱的诗魂痛哭登场屈原其实不姓屈,他的真实姓为芈。春秋初期.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屈瑕,所以他的后代就以届为姓氏了。屈原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楚国的贵族,所以他跟楚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跟楚周王室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他不能像那些并非出身于王室的人一样到处跑。

  • 标签: 屈原 诗魂 楚国 王室 独唱 武王
  • 简介:【热点材料】3月1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 标签: 周恩来 诞辰 纪念 海棠 先知 中国人民
  • 简介:帝乡,智慧襄阳”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品牌宣传口号,更是进一步定位了襄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帝乡文化,挖掘智慧内涵,构建文化载体,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文章介绍了襄阳文化旅游资源的五个构成维度,提出了襄阳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对接的策略,为《帝乡,智慧襄阳》襄阳城市文化品牌传播提供了系统的传播策略。

  • 标签: 文化产业 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
  • 简介:作曲家田刚在创作上热哀于对民间音乐的采集和挖掘,在他体裁多样、风格多变的作品中,总是能找到民间音乐所特有的韵味或痕迹。本文拟通过分析其两部融合民间音乐素材,且在创作上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从而对作曲家的创作观念及作品的技法特点进行总结和评价。

  • 标签: 民间音乐 《千古颂风流》 《跳弦》 创作特点
  • 简介:本期向大家推荐詹建俊的布面油彩《狼牙山五壮士》,创作于1959年,作品尺寸186厘米×236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这是一幅表现抗战的经典之作。作品抓取烈士跳崖之前横眉冷对日伪军的场面。五位壮士呈金字塔式构图,具有纪念碑般的效果,坚实而不可撼动。五个人动作神态各异,或回头怒视,或大义凛然,有的战士紧握双拳,表现出依然想消灭敌寇的愿望。

  • 标签: 《狼牙山五壮士》 英雄 1959年 金字塔式 动作神态 日伪军
  • 简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而其中的“立言不朽”则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有诸多故事可说。

  • 标签: 立言不朽 古代文学 思想史 三不朽 故事
  • 简介:摘要玉衣自西汉正式出现,是汉代玉器的主要标志,汉代先人为祈求冥福发展了一套系统完善的葬玉体制,呈现了玉衣、玉九窍塞、玉唅、玉握、玉枕等丰富多样的葬玉种类,特别是玉衣的使用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森严的等级制度,成为身份品级的象征,使汉代玉衣盛行一时。

  • 标签: 玉衣 盛行原因
  • 简介:施工送电秋事,扎根百战神。松涛承锐气,钢铁矗真身。立塔劳兵将,输能润子孙。凌云攀万仞,鹰过也惊魂。

  • 标签: 工程 线路 昌吉 施工
  • 简介:张大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也兼具收藏家、鉴赏家、作伪者和书画商等多重身份。其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内容兼及释道、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各门类,既能作工笔小品,也能绘写意巨作。这些作品突出地体现了张大致力于从传统艺术中吸收养分,从而以摹古、拟古、融、化的方式进行创作的现象。因此,要全面、深入阐释张大的创作渊源、师法对象、作品风格,就不能不对其收藏、鉴赏活动进行准确的把握。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张大的收藏变化与创作演变之关系,对其20世纪上半期的艺术创作做出较深入的阐释。

  • 标签: 大风堂书画录 大风堂名迹 摹古 融古自运
  • 简介:《爸爸去哪儿》的热播,使作为第一季取景地的武隆天坑寨子迅速成热门。这个藏匿于武陵山水间的人间秘境,随着游客的探寻,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在重庆市武隆区景乐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运营和打造下,天坑寨子凭借其世外桃源般的山林美景,传承年的神秘土家族和苗族文化,以及另辟蹊径的经营方式,成为武陵山水间冉冉升起的一颗旅游新星。天坑寨子的桃源生活,在武隆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地,毗邻武隆天生三桥的仙在这个直径达645米、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口部面积最大的天坑里,云雾缭绕、鸟语花香,阡陌纵横、静谧安详。走进天坑寨子的大门,沿着环形栈道漫步,时光仿佛穿越回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深入到坑底,栈道旁高耸如云的峭壁便是天然的城墙,阻隔了外人窥视的眼光,守护着这方土地的宁静。如果说天坑是大自然带给当地先民最美的礼物,那么寨子便是村民们为自己建设的“乌托邦”。这里聚居着近50户原住民,他们依照古法纺织、耕作。农家门前,晾晒着蜡染的布匹。层层梯田点缀着天坑里的绝美风光。村民们在这里延续传承年的婚嫁习俗,跳着最传统的摆手舞。山间,依山势而建的吊脚楼点缀其中。回荡于林间的古老歌谣时不时飘入游人耳中,诉说着这里千百年的宁静生活。

  • 标签: 天坑 武隆 生活 世界自然遗产 样本 古寨
  • 简介:中方县,共和国最年轻的县之一。她年轻,是因为她出生于1998年,对于走过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和走过六十多年岁月的共和国来说,她太年轻了。少年中方,经过几任领导的不懈努力,一座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县城在舞水之滨孕育而生,经过两年的旺市融城,少年中方以她独有的朝气和崭新的面貌步入了青春的中方。与这座美丽城市一河之隔的地方,深藏着一座不为人知的年古村落——荆坪村。

  • 标签: 散落舞 水河边 河隔
  • 简介: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怀来县人,1945年入伍,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董存瑞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4岁参加儿童团,16岁参加八路军。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舍身炸碉堡,时年不满19岁、1948年,第四野战军第11纵队追授董存瑞为'战

  • 标签: 董存瑞 党员干部 王福堂 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