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破裂伤在基层医院的急救。方法对3例外伤性心脏破裂病人的急诊手术治疗。结果2例存活,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果断手术,确保有效循环的血容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破裂 有效循环
  • 简介:摘要抢救急危重病人必须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在短短的几分钟或几秒钟内,及时、恰当的处理可能将濒于死亡的病人抢救成活,反之,处理不当或延误时间,则可能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应当把抢救工作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点来抓。我们基层医院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始终坚持抢救第一,面临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资金短缺的现状,在人员、医疗仪器、药品的配备上,优先予以保证。经历无数次的磨练,近年来我们的抢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我们在基层抢救的41例急危重患者的工作体会浅谈如下;

  • 标签: 抢救 急危重患者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医院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84例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流程抢救组选择常规流程,规范抢救流程组选择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分析成功复苏时间、除颤的平均时间、气管插管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监测水平;抢救成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监测水平相似,P>0.05;治疗后规范抢救流程组血氧饱和度监测水平优于常规流程抢救组,P<0.05。规范抢救流程组成功复苏时间、除颤的平均时间、气管插管的平均时间短于常规流程抢救组,P<0.05,规范抢救流程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流程抢救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患者实施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 医院抢救成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抢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统计感染患者例数,分析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的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制定控制策略。结果感染比例较高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年气管插管等均是急诊抢救室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抢救室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原菌种类复杂,高危因素多,对于不同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感染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 医院感染 控制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规范科室抢救车管理,保障抢救车内物品、药品完好备用,提高护理人员抢救效率,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对全院抢救车实行PDCA循环质量控制1年,采用自行设计的抢救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前后对照。结果实施PDCA循环质量控制前抢救车内物品、药品完好备用率达到100%,护理人员对抢救车管理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促进抢救车规范管理,省时、便捷、准确、高效,降低成本,确保了护理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 抢救车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抢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控制策略,以期为降低急诊科抢救室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统计发生感染的患者例数,分析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的因素和制定控制策略。结果急诊抢救室收治医院感染的患者有98例,感染的发生率是20.42%,其中呼吸道感染所占的比例为42.86%,泌尿系统感染所占的比例为18.37%,肠道感染所占的比例为20.41%;血液感染的患者有8例,所占的比例为8.16%;皮肤组织感染所占的比例为6.12%;接受内镜感染的发生率为25.00%,构成比为1.47%;感染比例较高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年气管插管等均是急诊抢救室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抢救室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原菌种类复杂,高危因素多,对于不同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感染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 抢救室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 要: 急诊科中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 , 很多时候抢救时间很短 , 且病情复杂 , 往往各个科室疾病的患者都有可能 , 在救治时 , 很可能出现很多突发事件 , 工作预见性难 。 因此 , 这就对急诊科护理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急诊科护理管理需要注重细节管理 , 能有效地控制护理风险 , 同时也要强调效率和质量 。 但就当前的急诊护理管理工作来看 , 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 为此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对策 , 以供参考 。

  • 标签: 医院,急症室,护理,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运用新生儿复苏技术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抢救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内抢救的54例分娩时出现重度窒息的婴儿分为A组和B两组,(A组20人,B组34人)两组均采用新生儿复苏方案进行抢救。其中,对A组重度窒息儿先采用初步复苏及气囊面罩加压给氧的方式进行抢救,倘若婴儿仍未有复苏迹象便急请麻醉师进行器官插管抢救;而对于B组重度窒息儿则提前安排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及气管插管术的儿科医生进入到手术室进行陪产,重度窒息儿娩出立即由儿科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抢救。结果A组的复苏率为80.00%,B组的复苏率为91.18%。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升基层医院重度新生儿窒息复苏率的关键在加强复苏技术的准备工作。

  • 标签: 基层医院 新生儿 重度窒息 抢救
  • 简介:摘要羊水栓塞是产科中一种罕见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抢救成功率低。因此基层妇产科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既要熟悉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又要掌握羊水栓塞的早期症状及体征,一旦发生要立即组织抢救,医护密切配合,分秒必争,提高抢救成功率或为转上级医院治疗赢得时间及奠定基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室抢救群体创伤患者时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室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群体创伤患者33例的临床治疗,探讨抢救护理措施,观察抢救护理结果。结果初步抢救或处理完成时间(32.1±2.4)min;送至ICU继续抢救6例,送至手术室接受急诊手术治疗3例,入住专科病房住院治疗17例,留诊急诊观察室观察4例,死亡1例。结论基层医院应十分重视急诊室护士的培训工作,提高护士的抢救护理能力,提升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群体创伤 基层医院 急诊室 抢救护理
  • 简介:抢救工作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是医疗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抢救工作进行得是否及时、顺利、成功直接反映了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护士作为抢救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护理抢救工作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抢救技术熟练、应急能力强、动作敏捷、善于沟通的能力[1]。工作中稍有处理不当,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医务人员自身也会遇到风险。所以,及时发现护理抢救工作中的隐患并及时制定防范措施来保证护理安全是十分必要的。现根据多年来抢救工作经验,将基层医院护理抢救工作中常见隐患与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抢救 隐患 防范
  • 简介: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病,它快速大量出血易引起患者休克造成死亡,给没有三腔气囊管等设备的基层医院带来抢救困难。笔者收集自1996年至今42例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浅谈一点抢救体会。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19~80岁,平均46.8岁。病史最长50年,最短半天。多次发作36例,一次发作6例。2) 临床表现:42例出血量均在800ml以上,均有不同程度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其中昏迷10例,呕血8例,黑便18例,呕血+黑便16例,血压为零8例,60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休克 抢救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科对抢救车进行封存式管理的效果。方法我科自2013年8月起实行抢救车封存式管理,以往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抢救时寻找抢救车内物品(药品)所花费时间、清点抢救车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抢救车检查合格率、护士满意率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抢救车封存式管理能使护士更迅速的找到抢救车内的物品(药品)、缩短清点抢救车所花费的时间,抢救车检查合格率明显提升,护士满意度高。对科室13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抢救时寻找抢救车内物品(药品)所花费时间,封存式管理(2.4±1.1)min,开放式管理(5.7±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存式管理有效减少抢救时寻找抢救车物品(药品)时间。在清点一次抢救车所需时间,封存式管理(1±1.3)min,开放式管理(15±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存式管理能缩短清点抢救车所花费的时间。封存式管理的抢救车内物品整齐有序,完好率达99%,开放式管理完好率达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车封存式管理比开放式管理便捷、更节省时间、完好率高、护士满意度高,得到科室护士一致认可,值得采纳。

  • 标签: 抢救车 封存式管理 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危重病儿中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1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危重患儿采用胫骨骨髓腔穿刺输液.结果8例1次穿刺成功,2例2次穿刺成功,开通通道所需时间平均20~60秒,输液速度5~200ml/小时。结论骨髓输液在儿科院前急救及危重症抢救中,可迅速建立液体通道,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骨髓输液 儿科 危重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急诊抢救患者在综合性医院中的构成情况及分流情况。 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急诊收治的患者 1000 例,以 2015.10 - 201 7 .1 月 为样本选取时段,对 10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构成及分流情况。 结果: 抢救构成情况为:相比对于其他科室, 急诊外科、急诊内科抢救率最高, 比对差异 P<0.05 ;分流状况为: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直接住院患者、手术后住院患者、自动出院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分流比例比对差异 P<0.05 ,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 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主要科室为 急诊外科、急诊内科, 所有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者为直接住院患者。对急诊服务流程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医疗资源配置优化,提升急诊服务质量。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急诊 抢救患者 分流 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