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在治疗不孕方面有辅助疗效,尤其对于那些由排卵和输卵管问题引起的不孕症。那么其原理是什么呢?其实,没人能完全说清楚,不过研究人员认为,针灸可能有助于增加流向子宫的血液量,并能放松肌肉组织,因此能提高胚胎成功着床的概率。

  • 标签: 针灸 助孕 临床研究 辅助疗效 研究人员 肌肉组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长期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不但显著地改善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男性的生存预期,而且明显降低了性接触传染的风险性。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和易孕期定时精准合房,明显提高了HIV非感染女性伴侣对性传播感染的预防效果,已经证明是单纯男方HIV阳性夫妇自然受孕的有效方式。利用HIV感染男性的处理后的精子进行辅助生殖,目前并没有发现女方或子代的感染,是单纯男方HIV阳性夫妇在生殖能力下降时的首选治疗手段。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与生育愿望不能被忽视。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暴露前预防 生殖技术,辅助 自然妊娠 定时合房 性接触传染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晚患者(≥28周)的妊娠分娩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于安徽省立医院分娩的IVF-ET术后妊娠患者198例,其中单胎妊娠121例,双胎妊娠77例.比较两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结果IVF-ET双胎妊娠的早产率(72.7%)显著高于单胎妊娠(23.1%)(P<0.01),单、双胎妊娠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糖耐量(OGTT)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CP)重度、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198例中双胎77例(38.9%)、胎膜早破34例(17.2%),早产84例(42.4%)、产后出血17例(8.5%).结论IVF-ET晚患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均较自然受孕者明显升高,应加强孕期保健、及早发现、治疗妊娠期并发症,以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围生期结局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孕症是全世界关注的人类自身生殖健康问题,治疗起来比较棘手。西医治疗价格昂贵,且易引起并发症,通过汤中医疗法,口服中药汤剂,中药灌肠等,有效提高了妊娠成功率。

  • 标签: 助孕汤 治疗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男性性功能障碍导致不育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以技术治疗10对不孕不育夫妇,采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ierineinsemination,IUI)治疗5例,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4例、采用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1例。结果10对夫妇进行过27个周期的辅助生殖治疗,6例临床妊娠,5例成功妊娠,娩出正常胎儿。结论男性性功能障碍导致不育的治疗成功率有一定的保障,是有生育需求者的可行途经。

  • 标签: 不育症 男性性功能障碍 助孕治疗
  • 简介:接受赠卵(oocytedonation,OD)患者多是卵巢早衰,卵巢功能衰退及卵巢反应不良的女性。目前公认的接受赠卵指征有:1.卵巢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2.卵巢抵抗综合征(OvarianResistantSyn2drome,ORS);3.遗传性疾病基因携带者或染色体异常;4.反复体外受精失败;5.绝经和围绝经期妇女[1]。这些患者是社会的特殊群体,

  • 标签: 赠卵助孕 围绝经期妇女 护理 卵巢早衰 卵巢反应不良 卵巢功能衰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对辅助生殖策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鲜胚移植的瘢痕子宫组109例和阴道分娩史组6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超促排效果和妊娠结局。结果⑴年龄<35岁的瘢痕子宫组和阴道分娩史组患者超促排卵时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总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瘢痕子宫组患者获卵数、成熟卵子数、2PN数、优良胚胎数与阴道分娩史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年龄≥35岁时,两组患者间Gn总量、Gn总天数、获卵数、成熟卵子数、2PN数、优良胚胎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年龄<35岁患者无论是单胚胎移植还是双胚胎移植,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移植两枚胚胎时,瘢痕子宫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稍低于阴道分娩史组患者(57.57% vs 71.05%,39.39% vs 4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的患者中,单胚胎移植和双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年龄<35岁的患者和年龄≥35岁的患者中,瘢痕子宫组和阴道分娩史组患者的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后IVF可能会影响患者获卵数和成熟卵数,既往剖宫产手术史的患者,再生育前建议尽早评估卵巢功能,必要时积极。单胚胎移植并不降低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IVF-ET结局,建议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行单胚胎移植,降低双胎妊娠后产期风险。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胚胎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治疗后发生早期流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黄体中期长方案促排卵且获得临床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61例。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早期流产组(54例)和分娩组(4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促排卵结局,分析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早期流产组与分娩组患者的年龄、前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流产史、促甲状腺素、基础内分泌水平、窦卵泡数、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激素水平、获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基础卵泡刺激素的增加是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年龄≥35岁患者发生早期流产的风险是年龄<35岁患者的1.854倍,95%CI 1.027~3.347,P=0.041;基础卵泡刺激素≥10 U/L患者早期流产发生风险是基础卵泡刺激素<10 U/L患者的1.499倍,95%CI 0.776~2.895,P=0.048。结论年龄和基础卵泡刺激素是黄体中期长方案妊娠后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黄体中期长方案 年龄 卵泡刺激素 流产 分娩
  • 简介:摘要“全面二孩”政策带来了高龄孕妇女增多,许多医学问题及伦理冲突凸现,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遵循有利于患者及保护后代等伦理原则下帮助高龄妇女实现再生育愿望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次移植多枚胚胎是导致多胎妊娠的独立因素。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实施单胚胎移植的严格规定。鉴于多胎妊娠导致的一系列母婴危害,本文针对高龄女性移植胚胎数目的伦理思考进行阐述。

  • 标签: 移植胚胎数目 高龄 母婴安全 伦理
  • 简介: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不孕女性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完成妊娠,然而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一部分患者常常由于卵巢反应性差、卵泡发育不良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导致妊娠成功率降低。提高患者卵巢反应性、卵母细胞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改善IVF-ET结局成为了广大临床及实验室工作者共同面对的挑战,这成为辅助生殖领域的一大难题。生长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全身组织器官生长,尤其是骨骼与肌肉组织,还能调节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代谢,升高血糖等。研究显示生长激素在女性生殖健康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 优化卵泡及卵子质量,提高胚胎质量,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等。本篇综述就生长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作用、适用人群及用法展开论述。

  • 标签: 生长激素 卵巢反应性 卵母细胞质量 子宫内膜容受性 适用人群 用法
  • 简介:摘要不孕不育已经成为21世纪除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外的人类第三大疾病。如今,辅助生殖技术是治疗不孕不育的常规手段,而其成功率只有30%~40%。遗传或非遗传因素影响了患者的精子或卵子质量,从而无法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得到可用胚胎。近年来,随着生殖遗传学的研究成果逐渐积累,基因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基因检测在生殖医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基因检测能够帮助患者寻找不孕不育症的原因,同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就辅助生殖技术中出现的异常生殖表型及其致病基因和基因检测作一论述,以期为反复失败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基因检测 不孕不育症 遗传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与正常形态卵母细胞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辅助生殖的93个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根据卵母细胞的形态和授精方式分为三组:正常形态卵母细胞组(A组,n=52),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常规ICSI组(B组,n=30);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补救ICSI组(C组,n=11)。比较三组间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结果三组的获卵率、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62.50%(250/400),59.07%(114/193)]均高于C组[40.85%(2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A组的囊胚形成率[64.78%(160/247)]高于C组[37.14%(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另外,A组的流产率[2.44%(1/41)]低于B组和C组[21.05%(4/19),P=0.031;44.44%(4/9),P=0.002],累积妊娠率[82.69%(43/52)]高于B组和C组[56.67%(17/30),P=0.009;45.45%(5/11),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蜡样透明带样的卵母细胞采用常规ICSI授精可获得与正常形态卵母细胞相当的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但总体的临床结局仍低于正常形态卵母细胞。建议蜡样透明带的异常卵母细胞直接采用ICSI授精方式,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结局。

  • 标签: 精子注射,细胞质内 胚胎发育 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 累积妊娠率
  • 简介:摘要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针对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的诊治难点,基于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关系、子宫腺肌病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分别从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的辅助生殖指征与时机、预处理方案、促排卵方案、胚胎移植策略等方面阐述观点。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子宫腺肌病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接受供精技术的不孕不育夫妇对供精技术伦理认知的情况,探讨供精辅助生殖技术中对患者伦理教育的目标及方向,规避供精应用及管理伦理风险。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供精试管技术的30对不孕不育夫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供精伦理认知情况调查表",问卷内容包含供精精源管理伦理认知、供精技术伦理认知、供精随访伦理认知、供精家庭伦理认知4个维度24个条目。结果使用供精技术的不孕不育夫妇对供精伦理认知4个维度的得分均较低,得分指标分别为68.57%、64.31%、65.27%、75.26%。结论供精技术的不孕不育夫妇尚缺少必要的伦理认知,接受供精技术的不孕不育夫妇应接受全面的供精伦理教育,使患者掌握全面的供精伦理认知,确保供精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应用,确保供精技术辅助孕出生的子代的安全及权益。

  • 标签: 供精 试管婴儿 伦理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供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AID的239个周期,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成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患者的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以及克罗米芬组(CC组)、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和CC+HMG组的妊娠效果。结果自然周期组106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28例,临床妊娠率为26.42%,临床流产数2例,临床流产率7.14%;促排卵周期组133个周期,临床妊娠数39例,临床妊娠率为29.32%,无临床流产。促排卵周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CC)组38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7例,临床妊娠率为18.42%,生化流产1例;尿促性腺激素(HMG)组24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11例,临床妊娠率为45.83%,无生化流产,无临床流产;CC+HMG组71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21例,临床妊娠率为29.58%,生化流产3例,无临床流产。尿促性腺激素(HMG)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克罗米芬(CC)组和CC+HMG组,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AID效果在妊娠率方面与自然周期AID无明显差异,而流产率并不比自然周期组高,对于排卵障碍和/或仅一侧输卵管通畅的女方患者,值得推广;单独使用HMG药物,其较CC促排或CC+HMG促排具有低生化流产率的优势,明显增加临床妊娠率。

  • 标签: 促排卵药物 宫腔内人工授精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