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又称冠脉搭桥,此手术已经成为世界内常规的手术之一,可以明显改变冠心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乳内动脉与大隐静脉比较其术后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血管通畅,因此在冠脉搭桥术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有文献提出冠脉搭桥术可以导致术后持续的胸壁疼痛,并称之为冠脉搭桥术后胸痛(post-CABGpain,PCP)1。引起搭桥术后疼痛的因素很多,在这里我们进行逐一的分析。

  • 标签: 搭桥 术后 疼痛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乳内动脉(BIMA)不同的应用方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使用BIMA行CABG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7例;平均(56.9±9.8)岁。按照BIMA作用左、右冠状动脉靶血管不同,分为双侧组(B组,23例)和左侧组(L组,59例);按照右乳内动脉(RIMA)是否离断分为原位组(I组,57例)和游离组(F组,25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技术测量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各项参数,出院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1.22%)。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方面,与L组相比,B组中RIMA平均流量更高(P=0.013);与F组相比,I组中的左乳内动脉(LIMA)搏动指数值更低(P=0.007),RIMA平均流量更高(P=0.016),BIMA平均流量总和更高(P=0.033),且LIMA出现平均流量<15 ml/min的例数更少(P=0.023)。出院前复查冠状动脉CTA,1例RIMA到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结论使用BIMA行CABG时,尽量使用原位乳内动脉。RIMA用于右冠状动脉比用于左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更佳。BIMA早期通畅性好,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瞬时血流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并分析旁路移植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1 13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68例,女268例;年龄(62.5±8.7)岁,≥65岁485例(42.7%)。合并高血压852例(75.0%),高脂血症548例(48.2%),糖尿病524例(46.1%),有吸烟史713例(62.8%)。结果患者旁路移植术后至症状复发(4.65±3.39)年。1 073例(94.5%)表现为胸痛,146例(12.9%)旁路移植血管完全失功能,326例(28.7%)旁路移植血管完全通畅。共移植旁路血管3 341根,其中失功能(狭窄、闭塞)1 435(43.0%)根,263(25.5%)根为动脉旁路移植血管,1 172(50.8%)根为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左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失功能率为22.8%(209/916),低于右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和游离的乳内动脉。前降区失功能率(30.6%)远低于回旋区(52.7%)和右冠状动脉区(56.9%)。596例(52.0%)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再血管化治疗再发症状,其中526例(88.3%)在原位血管进行。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症状复发最常见为胸痛,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严重。再血管化治疗方式主要为PCI,原位血管是其主要手术部位。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症状复发 胸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摘要旁路血管的选择一直是冠状动脉外科领域的热点。动脉旁路血管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远期通畅率。近二十年的临床观察和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胸廓内动脉是"金标准"旁路血管。多支动脉和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国内外学者大力提倡多支动脉或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形成了相应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我国的冠状动脉外科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随着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切口,对照组(n=34例)与观察组(n=34例),对照组于术后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术后应用集术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给予经络拍背、呼吸功能训练及集术化护理护理干预与血糖监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及肺不张的情况。同时给予优质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增加社会归属感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切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集术化护理 低氧血症 经络拍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切口,对照组( n=34 例)与观察组( n=34 例),对照组于术后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术后应用集术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针对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给予经络拍背、呼吸功能训练及集术化护理护理干预与血糖监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及肺不张的情况。同时给予优质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增加社会归属感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切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集术化护理 低氧血症 经络拍背
  • 简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3G)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科自1994年1月至1999年8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3例.由于加强了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使23例患者都顺利地渡过手术危险期并康复出院.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临床护理 术后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41例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间歇性跛行11例,下肢静息痛12例,合并溃疡或坏疽18例。15例腹主动脉和(或)双侧髂动脉闭塞者采用腋.股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单侧髂动脉闭塞者采用股.对侧股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单侧髂动脉合并同侧股动脉闭塞者采用股.对侧胭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的旁路移植血管均为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工血管。结果术后40例(97.6%)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踝肱指数由术前0.41±0.15升为术后0.89±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5例,随访时间1-5年,本组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总的通畅率分别为93%、86%、80%。结论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人工血管 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旁路血流量测定,说明瞬时血流测定(transient-timeflowmeasurement)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停跳或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2例,在完成远近端血管吻合后,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仪(medi-stimbutterflyflowmetre)行旁路流量测定.测定平均流量(meanflow,Qm)、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和逆向血流百分比(diastolicbackflow,%Insuf),并记录流量曲线。结果62例手术旁路176根,流量为(23±10)ml/min,PI为3.8±1.7,逆向血流百分比(8±7)%。其中有1例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术中测得左前降支(1eftanteriordescendingartery,LAD)旁路Qm为2ml/min、PI为33.3,术后发生心绞痛,另2例术中测得旁路Qm小于2ml/min、PI大于20,经重新吻合后Qm大于10ml/min、PI小于5。结论瞬时血流量测定有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和纠正移植血管存在的问题.防止术后心肌梗死发生,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量 搏动指数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护患关系之间的亲和力,使病人由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合作,参与配合,建立良好的共同参与的护患关系模式。方法应用临床路径,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的病人的健康需求,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路径。结果通过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的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运动方法,配合选择治疗方案,遵医行为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实用性强,效果好,促进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的康复,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临床和常见物理检查等综合资料对冠心病诊断程度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人冠状动脉搭桥术123例患者术前1临床和彩色多谱勒、心电图、X线胸片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多项检查资料,分析各检查特点、术前诊断价值及限度。结果123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全部发现异常,以多支病变者为主,左冠主干、左前降支近心段多见;其次,右冠和左回旋支近心段及中段等均多见,管腔明显狭窄甚至闭塞,其中3例为PTAC+STENT术后再狭窄;术前彩色多谱勒检查,91人有异常改变,左室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壁增厚、主动脉增宽、左心舒缩功能减退。其中11例并存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室壁瘤。32人未见明显异常;109人心电图发现异常,以ST—T段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肥大和心律失常多见,14人为正常心电图;X线远达胸片、肺瘀血55例、左心室增大69例、主动脉增宽64例、心胸比率>0.5者76例,另有11例少量胸腔积液(左心功能不全)。结论常规物理综合检查仍不失为诊断冠心病的最简便、有效、经济和患者乐于接受并较普及的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则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尤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前,更为必须。

  • 标签: 老年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术前诊断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5年间我科完成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231例。其中男性162例(73.2%),女性62例(26.8%),年龄31-76(57.5±8.4)岁。全组手术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总结所有患者的术前诊断,合并症及手术方法,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无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表现者174例(临床痊愈,75.3%),症状较术前减轻者52例(好转,22.5%),死亡5例(2.2%),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病例。统计分析表明手术年份(P=0.000)、高血脂(P=0.041)、陈旧性心梗(P=0.000)、室壁瘤切除(P=0.005)、房颤(P=0.040)和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患者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 化时代的加速发展 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 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的 发病率逐 年上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 方法 一 , 其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CABG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往往 通常 是 各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显然,了解 各种相关因素 之间 的关系有利于选择正确的 治疗手段 , 以 达到改善手术预后的目的。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并发症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