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产科危急症中,产后出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危急病症类型,是指产妇分娩胎儿后的24小时内,出血量远超正常指标(顺产500ml,剖宫产1000ml)的一种急症,该急症也是导致产妇发生死亡的高危影响因素。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产妇很可能会出现血管内凝血、产后感染等疾病,情况比较危急的,甚至还可能会严重威胁到产妇生命安全。通常会认为,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状况,与子宫收缩乏力密切相关,所以,改善产妇子宫收缩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后出血量。当前临床治疗产后出血主要是以手术和药物治疗为主 。为此,选取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调查,观察其发病时间,分析其发病原因,并做各种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的方式。方法选取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执行剖宫产的妇女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分成基本组与改良组,基本组产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而改良组产妇则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改良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基本组,P<0.05,且改良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实施了剖宫产术的产妇运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降低产妇的手术风险,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28例产后出血产妇,将其按照生产方式不同划分为治疗组(剖宫产产妇)和对照组(阴道顺产产妇),对两组产后出血症状给予有效治疗过程,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大小、休克发生率结果。结果治疗组产妇的出血量大小和休克发生率结果分别是(1533.09±36.11)ml和50.00%(7/14),对照组产妇的出血量大小和休克发生率结果分别是(688.22±22.17)ml和21.43%(3/14),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出现出血情况后非常危险,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加强对该类手术术后出血指征的识别,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 标签: 剖宫产术 晚期产后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预防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XX医院妇产科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2例产妇分成两组,对参照组31例剖宫产产妇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对试验组31例剖宫产产妇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护理后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产妇(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试验组剖宫产产妇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参照组剖宫产产妇明显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对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减少产后出血现象的发生,控制产后出血量,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产后出血 预防护理 护理有效性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是研究用药干预对剖宫产产妇防止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二〇一七年六月以来的剖宫产产妇五百零二人,在二〇一八年六月时随机分为A组(n=251)进行常规护理B组(n/251)则进行护理干预,以研究方式分析不同时期产后出血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并做出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中B组的产后两小时和二十四小时内出血量均显著下降,B组对工作情况的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A组(P

  • 标签: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进行预防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总计105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实验A组(52例),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53例),预防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出血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产妇的产后2h的出血情况比实验B组产妇的产后2h的出血情况较多,实验A组产妇的产后24h的出血情况比实验B组产妇的产后24h的出血情况较多。实验A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预防管理、护理管理、沟通评分低于实验B组。结论:对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进行预防护理所取得的效果较好,可减少产妇的出血情况,促进后续恢复,值得推崇。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产后出血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本医院产科收治的进行剖宫产的产妇,选取72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实验。探究组行预防性护理,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效果,可发现探究组产妇产后出血进发生1例,占比为2.78%,此项数据较参照组的5例、13.89%更少;探究组的产妇SAS焦虑评分(26.65±2.01)、SDS抑郁评分(23.75±3.48)对比参照组的(32.25±3.11)、(30.22±3.56)更低,表示探究组产妇焦虑、抑郁程度更轻,心理状态更好;探究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4.44%,此项数据则高于参照组的83.33%。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产妇的心理状态更佳,满意度也更高。此种护理模式效果优异,可以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讨论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有关要素。方法:采用本院345例剖宫产产妇临床医学材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在其中68例出现产后出血,设置为剖宫产组,选择68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剖析危害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有关要素,总结产后出血高发群体类型。结果:DIc、流产史、高龄产妇等在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多次怀孕、妊娠期高血压、多胞胎等小组之间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流产史、精神过于紧张、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均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出血可能危险因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妊娠高血压和多胞胎,临床应该依据危险原因采用适当的预防出血方法和止血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缺陷,本文通过对100例产妇进行实验,探究护理干预对产妇在预防剖宫术后出血的实际应用效果,从而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定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接收的100名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为例,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主要对饮食、心理、术中、术后等方面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切口感染率、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没有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从本次实验可以看出,进行护理干预的产妇的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更显著,不仅降低了产后出血率,而且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产妇满意度也有所提高,效果显著。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目前产科医护人员面临的最有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预防、早期鉴别和及时适当的干预是降低并使其对母体的影响减至最小化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新式剖宫产术后预防产后出血方法进行综述,对新式剖宫产术后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为新式剖宫产术后预防产后出血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新式剖宫产术后 预防 产后出血 方法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并找出合适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的病因和时间。结果患者的发病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常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巨大儿,子痫前期,羊水过多,多胎妊娠),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等。结论剖宫产出血多在手术后1-2小时内出现,医生应该在手术过程中减少患者的感染因素,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现象。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后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6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有26例患者出现子宫切口愈合不良,部分裂开、组织坏死,其中21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余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合理选择剖宫产切口等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剖宫产 并发症 晚期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方式,总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的60例剖宫产术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常规护理方式)和乙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实施不同护理指导后结合数据总结效果。结果:乙组的护理满意几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3.3%和83.3%,乙组的产后2h以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少于甲组。结论:对于剖宫产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形式,产妇对其满意几率比较高,可让患者短期内恢复,因此可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针对性护理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再次妊娠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5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研究比较。结果;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中,胎盘因素占居首位,与其它因素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胎盘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宫缩乏力和软产道损伤。掌握了其病因,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后出血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产后出血 胎盘因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情况的预防效果和具体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固定时间段内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分组护理,实验组入院期间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以此来对剖宫产术后产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记结果表明,经过有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产妇,其术中和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同时调查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整体满意程度要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无论在剖宫手术过程当中还是在术后阶段,都能够减少其出血量,有利于产妇及早恢复健康,而且产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出血时间不仅仅局限在产褥期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