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实证主义有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实证主义又可分为经验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法律实证主义分析实证主义属于逻辑实证主义的范畴。本文主要谈分析实证主义分析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而逻辑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 标签: 逻辑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法学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 简介:法学的研究自近代以来逐渐分裂为“自然法学”与“实证主义”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数百年来,两个学派争执不下,亦无法彻底战胜对方。笔者认为整合两条道路对于法学的发展不仅必要且具有现实的可能性。本文系笔者尝试整合两种学说之努力,尽管这样的努力也许无果但依然值得一试,故不惜班门弄斧,谨以此抛砖引玉。

  • 标签: 自然法学 实证主义法学 法的精神 法的形式
  • 简介:分析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重要一支,从其创立、沉寂、复兴和稳定的演进过程看,我们可从中受到诸多启示,即坚持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倡批判的学术精神;培养在兼收并蓄中与时俱进的学术涵养和能力.这些无疑对完善我国法学大有裨益.

  • 标签: 分析实证主义 法学 演进及动因 启示
  • 简介:【摘要】实证主义哲学对经验之外的形而上学命题进行了否定,这种认知范式在法学领域的运用就是分析实证主义的产生。与此同时,反实证主义者则从价值中立的不真实性、经验证实原则的无效性、反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以及归纳法的困境等方面对实证主义作出了批驳。需要判断的是,那些批驳在哲学中的真实度以及在法学中的有效性究竟如何。

  • 标签: 分析实证主义 哲学基础 基础批判
  • 简介: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者认为法律效力的判准包括两类:作为主要类别的“系谱类判准”以及作为次要类别的“内容类判准”。经由承认规则的系谱类判准,包容性实证主义理论论证了法律效力乃是由一些明确的社会事实决定的;经由承认规则的内容类判准,其展示了道德包容于法律的另一种可能路径,使法律与道德的可能分离论点得到了进一步说明。

  • 标签: 包容性实证实证主义法学 承认规则 系谱类判准 内容类判准
  • 简介:国内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分析法学”、“实证主义”、“法律实证主义”基本上是相同的概念,分析法学就是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运用于法学理论的产物。但以哈特、凯尔森为代表的20世纪新分析法学却是建立在与实证主义哲学极为迥异的哲学立场之上。作为一种法哲学流派,新分析法学虽然在法学上主要继承了法律实证主义的传统,但无论是作为哈特法律理论之基础的日常语言哲学,还是作为凯尔森纯粹法学之基础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它们在哲学品格上都表现出反对实证主义哲学的特征,特别是反对实证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经验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倾向。因此,新分析法学实质上是一种反实证主义的法哲学,法律实证主义与哲学实证主义也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实证主义”。

  • 标签: 分析法学 实证主义 反实证主义 哲学品格
  • 简介:马尔佩与法国实证主义法学何勤华在法国宪法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三位宪法学家留下了巨大的足迹,他们是艾斯曼(A.Esmein,1848~1913)、狄骥((L.Duguit,1859~1928)和马尔佩。艾斯曼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宪法学的集大成者和法国...

  • 标签: 宪法学 人民主权 代表制 法国宪法 法人格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 简介:现代性下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法律实证主义割裂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古代的正当性被转化为合法性:一个行动或公权力,只要是符合实在法的,即可称为正当。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要想成立,还必须解决法律自身的有效性问题,这样才能彻底摆脱道德的证成。以纯粹法学为代表的法律实证主义通过法律体系内的效力授权链回答了这个问题,从而完成了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的整个拼图。但是,割裂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联系,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又面临着新的正当性危机。

  • 标签: 合法性 正当性 有效性
  • 简介: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博弈的最核心内容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前者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离,代表人物有富勒、罗尔斯及德沃金;后者认为法律与道德可分离,代表人物有奥斯丁、凯尔森及哈特。随着两大学派的发展,它们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合,比如“哈特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从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的博弈过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法律价值对社会制度发挥的作用,二是坚持形式性与实质性统一的科学立法重要性。

  • 标签: 自然法 实证法 道德 法律价值 科学立法
  • 简介:实证主义与理性实证主义对经验事实可靠性的信赖和对理论客观性的追求,规定了它把认识的基础和检验认识的标准归结为经验,这有其肯定经验和客观性的合理的一面,但从本质上讲,这种经验主义观点是不正确的,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倾向,割裂感性和理性的辩证联系,这实质上...

  • 标签: 经验主义 经验事实 认识的发生 理性认识 客观性 主观唯心主义
  • 简介:通过对实质主义实证主义概念的界定、特征的叙说,以及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必须从实质主义走向实证主义的必然性论证,试图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法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实质主义的批判。而中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在法治建设的今天,社会的整体思维,当然包括法学思维,总体上还处在一个形而上学的阶段。这对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我们却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将这一规律总结、展现出来,以便我们能遵从规律,减少弯路。

  • 标签: 实质主义 实证主义 方法论 法学研究 现代化转向
  • 简介:本文依照世界观上的转变及差别,系统阐明相关学者的重要思想,以期展现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无论是非西方国家的科学处境,还是本土化运动中千奇百怪的经验研究与摇摇欲坠的理论建构,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西方科学哲学理论的发展没有彻底的理解并吸收。在非西方学者扛着"本土化"旗帜游走江湖时,却不知西方科学哲学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本体论上坚持实在论的前提下,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逐渐演变,是认识论层面上语言、理论本质的转变,也是科学活动及科学家性质的转变。

  • 标签: 科学哲学 实证主义 后实证主义 深化
  • 简介:民法法典化是一面旗帜,有利于激发壮志、整合资源,应立即提、天天提。并应在下定编纂民法典的决心之后充分认识到:法典编纂只是民法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就算当即推出法典,民法发展仍任重道远;而"箭搭弦上"的前法典阶段,也是民法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应认清民法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支持法律发现;以知识、理念、方法的创新,促进民族国家的统一、综合国力的继续提升;并力争上游,追随新丝路精神,沿"一带一路",以当代共同法的姿态扮演制度先锋。为此应以民法发展为持久战,推迟法律实证主义潮流的到来,继续保持开放心态和革新精神,极力提升民法的渗透力、整合力、说明力及纯度,营构民法"三重"体系,提振学说、判例的整体素养及其对现行法运行的影响力,导引法学实证主义的"民法河流"。直至法典随活法之河流,如浪花般自然地泛起。

  • 标签: 民法典 法学实证主义 良法标准 民法“三重”体系
  • 简介:人文主义是指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的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人文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将人作为目的。人文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对法律思想的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促进了权利、人权、自由的产生和发展;防范人的恶性原则促进了法治概念、民主政府、分权、法律程序、法律监督的产生和发展;宽容人的弱点原则主张法律对人的行为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鼓励人的优点原则主张法律允许人们参与法律实践活动、鼓励人的奉献行为。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促进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发展。

  • 标签: 法学研究 法律实践 法律监督 民主政府 法律程序 法学思想
  • 简介:摘要人生于自然,人的权利也来自于自然。自然法学派起初的权利观念更多带有“天赋”权利的色彩,自然法学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权利观念的发展史。自然法学的权利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各有其特点古代与中世纪自然法学的权利观是以正义为基础的,近代自然法学的权利观是以自由为核心的,现代自然法学的权利观是以平等为内涵的。本文将对西方权利主义进行描述与评论,同时将其观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 标签: 权利主义 自然法 意义
  • 简介:法益侵害说并非结果无价值论的附庸,把法益侵害说等价于结果无价值论,其实是混淆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我国当下通行的法益概念是实证主义的法益概念,被理解为"法律保护的利益",它受到规范违反说论者的批判,但这些批判并未触及真正的问题:过度形式化造成的内涵缺失使其丧失过滤功能;在德日两国,法益概念已经完成或正在经历前实证主义转向,这种前实证主义益概念具有限制刑法不适当扩张的功能,通过对其主要作用场域的考察,可以初步认为这种视角下的法益概念与本土刑法学术及实务之间具有相当的契合度;前实证主义益概念优于实证主义益概念,前实证主义益侵害说优于规范违反说,因此前实证主义益概念应被提倡。

  • 标签: 法益侵害说 规范违反说 实证主义法益 前实证主义法益
  • 简介:新康德主义是康德哲学中伦理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产物。而新康德主义,则是以继承和发展康德的法哲学为特征的欧洲西方法学流派,是新康德主义的社会哲学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从新康德主义形成、发展和主要观点中,我们可以从某一侧面把握现代西方法哲学的历史演变与理论线索,对中国的法律现代化和法理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 标签: 新康德主义 施塔姆勒 拉德布鲁赫 拉斯克 韦基奥
  • 简介:虽然对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批评和质疑很多,但是作为一种追求性别平等的法律方法,女性主义方法仍不失为一种思考的视角。任何法学方法,最后都是为了案件得到正确判决。因此本文目的不在于提出理论,主要是结合美国宪法案件来分析女性主义方法在案件中的实际运用。由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女性通常是“不在场”的。虽然宪法明文规定男女平等,但是司法实践中不平等却时有发生。笔者希望通过介绍女性主义方法能给出一些启示。

  • 标签: 女性主义法学方法 案例分析 男女平等
  • 简介: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之争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表现的分析,指出二者之争与特定的时空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虚假性。并进而分析了社会科学领域内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相容之处:二者都要分析"实在"的作用;二者都承认惯例(convention)的重要性;实证主义方法论也没有否认社会和文化因素对研究的作用;建构主义方法论并不否认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认识事物的作用。

  • 标签: 实证主义 建构主义 虚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