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孕产妇对不同分娩方式恢复体验比较。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并分析了孕产妇在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如自然分娩、剖宫产等)后的生理心理恢复体验数据。研究发现,不同分娩方式恢复体验存在显著差异,包括生理指标的变化、疼痛不适感、心理状态变化以及社会支持满意度等方面。这些发现对孕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恢复的护理以及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分娩方式   恢复期体验   孕产妇   生理与心理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产前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前心理护理。观察比较2组产妇产前情绪、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经过产前心理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8例(20.00%),对照组剖宫产17例(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产前心理护理 分娩方式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妇学校开设对孕产妇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本校中挑选自愿参与实验的对象共计500名,为我校2018年-2021年初收纳的孕妇学生,并将其设定为实验组,以多种形式向产妇进行孕妇分娩方式教育,孕前、孕期的多方面科学指导。然后在同时期内挑选出450例产妇,且未参加过孕妇学校的相关指导,将其设定为常规组。两组孕产妇所接受知识教育环境不同,对比孕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状况、剖宫产率以及产妇能力调查。结果:分娩前,常规组实验组心理表现差异不明显,P>0.05无意义。分娩后,实验组对象的心理状况优于常规组,同时剖宫产率相比于常规组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意义。产妇能力反馈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意义。结论:孕妇学校对孕产妇而言能强化心理状态,改善对象的分娩方式,让孕产妇能够更好的适应角色从而保证生活质量。

  • 标签: 孕产妇 孕妇学校 心理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分娩产妇做好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最大限度地防止心理因素导致的难产。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孕产妇从入院待产、临产、分娩前后的不同时期采取心理干预。结果重视产妇心理活动,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她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结论做好孕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促进母婴安康,有效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妊娠 分娩 心理状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方面的临床影响。方法以我院2014年6至2014年12月足月、头位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临产时进行产时心理干预)和对照组(临产时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心理干预的初产妇所用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采用同种分娩方式的初产妇,观察组的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在临产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能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对提高产时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产程 分娩方式 产后出血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护理专业的职责就是帮助患者维护其整个的身心健康,其中心理护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特别是对产妇心理护理。分娩虽然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对产妇而言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尤其刘初产妇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变化,常常处于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产程的进展,并对产后康复也有重要的影响。凶此做好分娩孕产妇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妇分娩应激的应对,可以缩短产程,促进阴道自然分娩率的提高。

  • 标签: 孕产妇 分娩期 心理特点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孕产妇羊水污染分娩过程中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以此作为临床分娩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羊水污染孕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按照羊水污染程度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分析羊水污染程度对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随着孕产妇羊水污染的程度的增加而上升,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在羊水污染程度相同采用不同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的过程中,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具有相似性,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Ⅱ度羊水污染的孕产妇采用剖宫产并发症较高,Ⅲ度羊水污染孕产妇采用剖宫产的方式分娩,新生儿的窒息显著上升,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产妇在羊水污染后,采用合适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能够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 标签: 羊水污染 新生儿窒息 分娩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前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富顺县保健院待产5天以上的12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施以产前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孕产妇研究前后的SAS、SDS评分及非自然生产率。结果两组孕产妇护理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孕产妇评分降低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非自然生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妊娠后的心理状态,也会使非自然生产率降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分娩方式 产后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孕妇临产后的不同心理特点,找出干预临产妇异常心理的措施。方法:对628例正常分娩孕产妇心理进行分析,找出紧张情绪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心理紧张措施并实施。结果:经精心治疗和心理护理,全部母婴均健康出院。结论:实施心理护理,是使孕妇安全顺利渡过妊娠分娩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正常分娩孕产妇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产时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正常初产妇1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干预组孕产妇在围产期间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临产后由1位护士全程负责并陪伴分娩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未实施心理护理,临产后常规观察,按传统轮班制助产模式护理。比较2组产妇分娩时的心理状况、分娩方式、疼痛程度、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分娩时的心理状况、分娩方式、疼痛程度、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有效的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孕产妇分娩过程中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孕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绪管理对分娩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进行分娩的18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情绪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对两种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剖宫产和手术助产人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分娩孕产妇采用情绪管理,有助于产妇提高自然生产率,降低和避免不良分娩结局的情况发生。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分娩期 孕产妇 情绪管理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二胎政策高龄孕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140例高龄孕产妇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选择进行阴道分娩的70例孕产妇为实验组,另70例选择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孕产妇的初产妇数量为43(61.42)例,显著多于对照组孕产妇的27(38.57),并且实验组经产妇中前次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孕产妇数量为20(28.57)例,显著多于对照组孕产妇的12(17.14)例,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二胎政策下,高龄孕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主要为是否具有孕产史以及前次分娩方式

  • 标签: 二胎政策 高龄孕产妇 分娩方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孕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文化、医学和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文化观念、家庭支持期望、医学知识的普及程度、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孕产妇的焦虑恐惧以及疼痛耐受度等因素均对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针对孕产妇、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建议,以促进更加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选择。

  • 标签: 分娩方式选择   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医学因素   心理因素
  • 简介:

  • 标签: